近年来,“社恐”一词备受人们的广泛关注。“社恐”简而言之就是社交恐惧。不过“社恐”却不是当代产物,黑塞早在将近100年前,就已经把它写在作品《荒原狼》中。直到看完这本书我才恍然大悟,原来“社恐”也可以被称之为——“荒原狼”。

荒原狼一点都不怜香惜玉(荒原狼我们终其一生)(1)

《荒原狼》 [德] 赫尔曼•黑塞

荒原狼是一本探索生命存在的意义之书。我似乎也从中懂得它的意义所在,我们终其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黑塞在写作《荒原狼》时,正经历着人生两大危机,一个是身体上的,另一个是精神上的。双重打击下,他找到了荣格派心理医生约瑟夫·朗博士对自己进行治疗。从此,他开始对荣格心理学产生兴趣,并尝试用绘画来疗愈。在1921年,黑塞找荣格做心理分析。

历经两位心理学大师启发,黑塞逐渐得到疗愈。荣格心理学以原型理论著称,其中的阴影和自性化理论最打动黑塞。荣格认为,阴影是隐藏在人内心深处、让自我蒙羞的人格,但人可以通过直面阴影,达到心灵各部分的整合,最终“人成为独立的不可分的个体”

《荒原狼》主人公哈利·哈勒,一位受良好教育的温和知识分子,乐于深刻思考和欣赏人文艺术,极度唾弃所处市民阶层安逸庸俗和物欲横流的生活,深陷悲观情绪无法自拔。

荒原狼,是本书的主人公对自己的称呼。他说,荒原狼有两种本性,一种是人性,一种是狼性

当作为人的哈里有一个美好的想法,产生崇高纯洁的感情,所谓做了好事时,他身上的狼性就露出牙齿,狞笑,带着血腥的嘲弄口吻告诉他,这场崇高的虚情假意与荒原狼的嘴脸是多么不相称,从狼的角度,任何一个任性的行为都是非常滑稽愚蠢和不伦不类的。

反之,当哈里狼性大发,在别人面前龇牙咧嘴,对所有人以及他们的虚伪、变态的举止和习俗深恶痛绝时,他身上的人性就潜伏在一边,观察狼,称他为野兽、畜生,败坏他的情绪,使他无法享受简单朴素、健康粗野的狼性之乐。

荒原狼一点都不怜香惜玉(荒原狼我们终其一生)(2)

荣格在《荣格文集》中写道,当阴影遭受压抑的时候,“我们身上的动物性只可能变得更富于兽性。”接着他又说,“之所以没有任何一种宗教像基督教这样被无辜者的鲜血横流所玷污,之所以世界上从未看见过有比基督教各民族所进行的战争更为血腥的战争,原因无疑就在于此。”

他身上的人性和狼性互相冲突无法调和,使他陷于分裂的痛苦与绝望之中。还好在与赫尔米娜、巴勃罗、玛利亚等人的交往中,他们引导哈利正视自己的内心世界,勇敢接受不完美的自我,学会生活、学会笑、学会爱。最终从歌德、莫扎特等“不朽者”的崇高思想中得到启发,摆脱绝望,重新回到现实生活。

荒原狼一点都不怜香惜玉(荒原狼我们终其一生)(3)

赫尔曼·黑塞

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1877-1962),德国作家、诗人,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这位被誉为“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个骑士”的作家,终其一生都在寻找自我,探索人类精神困境的出路。

社交恐惧症是恐惧症的一种亚型,恐惧症原称恐怖性神经症,是神经症的一种。主要表现就是过分地惧怕外界和不熟悉的人,在不熟悉的人和情境中会感到焦虑、害怕,想要逃离,感觉到生理和心理的极度不适。并且这种病症并不会过分影响一个人的健康,但这样的症状又让人难以自控。

尽管社恐极力避免会让自己恐惧的人和事,但生活中的恐惧和焦虑的情感还是占据了生活的主导。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感觉自己不想与人交流,害怕交流的情况,这也算是社恐的一种表现。

社交恐惧的本质,有一个隐喻:“社交恐惧者看他人的眼睛,就像妖怪看到照妖镜。”一眼就可以把他打回原型。

至于这个“原型”,其实就是本人对自己真实的评价,多是极端化的负面评价,如,丑、笨、木纳、没有价值等。

荒原狼一点都不怜香惜玉(荒原狼我们终其一生)(4)

荣格把集体无意识的内容称为原型(archetypes) 。这个词的意思是最初的模式,所有与之类似的事物都摹仿这一模式。它与prototype是同义词。

荣格认为人类的人格中都具有四种主要的原型:人格面具、阿尼玛和阿尼姆斯、阴影和自性。

人格面具使我们人格习以为常,为了求生存适应环境的部分。

阿尼玛是男性潜意识中女性面向的具体化。

阿尼姆斯是女性潜意识中男性面向的具体化。

阴影是我们人格中未知、黑暗、和被压抑的部分。

自性是集体无意识的核心,其作用是协调人格的各组成部分,使之达到整合、统一,即自我实现。荣格认为这是人性所要达到的最高目标。然而其认为很少有人能达成这一目标。

也许真正打动我的,就是这四种也许都存在于我们心目中的原型所在,很多人其都被裹挟在这些原型里不得已。

荒原狼一点都不怜香惜玉(荒原狼我们终其一生)(5)

赫尔曼·黑塞

正如哈利在文中所说,他唯独没有学会一点:对自己、对自己所过的生活感到满足。他完全做不到,因为他是个根本就不懂得什么是心满意足的人。之所以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可能是因为他心里其实一直都很清楚(或者自认为很清楚),他根本就不是个真正的人类,而是一头来自荒原的野狼。

荣格曾说:“与其当个完善的人,我更想当个完整的人。”我们不应该过多地强调自性的完满实现,而应该更多地强调对于自性的认识。对于自性的认识才是获得自性完善的途径。

黑塞自己曾这么评价《荒原狼》,“写的虽然是疾病和危机,但它描写的并不是毁灭,不是通向死亡的危机,恰恰相反,它描写的是治愈。”怪不得有读者读完后会觉得,“跟做了一遍心理辅导似的”。

愿陷入在自我危机中的你我,也像哈利一样,得到自我的救赎,一份来自心灵的自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