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12月25日讯(记者 郑佳通讯员张建新)没有医生、护士,也没有任何医疗器材,而“诊所”却备受居民关注。12月25日上午,石家庄市红旗街道办事处热闹非凡,白发苍苍的老人,青春活力的大学生、教师,社区领导济济一堂,欢声笑语,省会首家“社区法律诊所”揭牌仪式正在这里举行,引得社区居民的围观和点赞。

“本次揭牌仪式,象征着我们正式在社区扎根了。”在揭牌现场,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人文社科系副主任王玲表示,“这是省会首家高校与社区共建的社区法律诊所,诊所将开展法律咨询、法律文书代写、案件代理等多项‘法律诊所’便民服务。”

社区公共法律服务站(高校社区携手省会首家)(1)

省会首家“社区法律诊所”揭牌

“采取这种形式的主要目的,最重要的是要提高我们教师和学生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谈起“法律诊所进社区”的初衷,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教授吴然介绍,“将课常上的理论教学与为居民服务的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将课堂搬到社区,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实现理论型人才向应用型人才的转型,此种做法,我们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我们这个社区,是省会最大的社区之一,居民常常为一些法律问题而烦恼。”红旗街道社区负责人表示,“‘社区法律诊所’的设立,为居民解决棘手‘老大难’,受到居民欢迎,做法值得推广。”

“我们就是要把法学教育的‘根’扎进社区,为居民服务。”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副院长张志国教授介绍,“同时,在法律服务的过程中,也实现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的共赢。”

社区公共法律服务站(高校社区携手省会首家)(2)

活动的发起者、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法学专业教师耿巧英介绍:“这是一种全新的法学教学模式,其特点是,课堂教学和‘诊所’实践相结合,就像给人看病一样,仿效医学院学生在医疗诊所临床实习的做法。”耿巧英介绍,“此做法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耶鲁大学、哈佛大学等著名法学院,从20世纪90年代起被拉丁美洲、欧洲、南亚、大洋洲等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法律院校广泛应用,本世纪初进入我国高校的法学课堂,而法律诊所则是相伴而生的实习基地,诊所兼具实习性和公益性,坚持免费原则。”

“自2013年上半年,我们开设了以提高学生法律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为重点的法律诊所课程,从下半来开始,学校就在校园和社会上积极开展义务法律咨询活动。2014年9月,把咨询活动办到石家庄市首届婚博会上,受到与会者的热烈欢迎,扩大了学校法学教育在社会的影响。”学校吴然教授介绍,在几年经验积累的基础上,我们产生了长期“扎根”社区,为居民服务,在服务的实践中,提高教育质量,更好培养锻炼实用型人才的想法。

“为此,经多次与石家庄市红旗街道办事处协商,今年10月开始,在新石南路第一社区,尝试建立了法律诊所,社区专门为我们提供了办公场所。”据学校法学专业教师耿巧英介绍,每周五下午,由两名法学专业教师带领几名大四学生,到社区法律诊所值班,为居民免费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宣传法律知识,帮助居民解决邻里纠纷、房屋继承、家庭婚姻、治安纠纷等法律问题,指导居民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提高群众的法制意识和法治观念。

“尝试工作开展以来,由于工作做得扎实深入,逐渐得到了社区的认可。”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副院长张志国教授介绍,“今天是我们携手红旗街道办事处,正式创立‘社区法律诊所’,并签署共建法学实训基地协议。”

张志国教授表示,“共建法学实训基地,创立社区法律诊所,学校、社区共同搭建法律宣传教育、服务平台,不仅会促进我们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而且为社区居民学法、知法、守法,运用法律解决纠纷、化解矛盾,维护自身利益,授人以鱼与授人以渔,都具有积极意义。”

石家庄市红旗街道办事处党委书记郑海锋、主任安立辉,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人文社科系法学老师、学生及居民代表共同见证了揭牌仪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