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陵位于我市城东北17公里处的神农镇庄里村,风景优美,陵区东、西、南三面沟壑纵横,西望羊头山,南眺丹河谷地。陵区内有晋长二级公路由南而北贯通,小东仓河环绕陵区四周。庄里村炎帝陵是炎黄子孙祭祖活动的主要地方。今日,小编便带大家去一睹炎帝陵的风采。

炎帝陵被挖(炎帝陵一游)(1)

驱车20分钟左右便可以从市里到达炎帝陵了,不要门票哦,这个让小编不禁感叹“高平人真幸福啊”。刚进景区便是停车场了,亲们不用担心停车的问题喽,不过停车费需要5元呦!停车场东侧便是游客服务中心,包括导游接待处、购物中心、餐饮中心、医疗救护等游客便利点。

炎帝陵被挖(炎帝陵一游)(2)

进口处四柱三枋式冲天石牌坊,昭示着始祖炎帝为人类的发展做出的丰功伟绩。牌坊摺柱花板正面摹刻“炎帝陵”三个金字,背面携四个行楷大字“福佑中华”。

炎帝陵被挖(炎帝陵一游)(3)

朝圣大道全长500米,宽12米,整条大道全部为高平当地黄砂岩铺墁,象征5000年古老的中华文明。

炎帝陵被挖(炎帝陵一游)(4)

天梯上承炎帝广场,下接朝圣大道,长95米,宽12米,共12个梯段108个台阶,中间镶嵌12块雕龙丹陛石。左右栏板雕刻有五谷图和百草图。天梯两侧是坡地绿化景观,选取“火”、“谷穗”、“耒耜”、“陶罐”等元素构成炎帝文化的缩影。

炎帝陵被挖(炎帝陵一游)(5)

山门,又称“三门殿”、“四季殿”。殿身面阔5间,进深2间,歇山顶,建筑面积347.06平方米。两侧墙壁绘有炎帝四大臣子“四季神”的画像。

炎帝陵被挖(炎帝陵一游)(6)

关圣殿与聚贤堂相对,位于山门西侧的三合院内。

炎帝陵被挖(炎帝陵一游)(7)

功德殿面阔7间,进深3间,歇山顶,建筑面积623.4平方米。殿内东西两侧壁画向世人展示了神农炎帝发现五谷、教民耕种、垦渠凿井、制麻为布、首倡交易、五弦礼乐、作陶为器、发明医药、筑墙为城、炎黄结盟等十大功绩,再现了远古时代的生活场景。

炎帝陵被挖(炎帝陵一游)(8)

始祖殿规格等级仅次于炎帝大殿。面阔7间,进深3间,东、西、南三面出廊,单檐庑殿顶,建筑面积758.2平方米,为祭祀神农炎帝之场所。殿内壁画展示了华夏始祖生平事迹和炎黄结盟的伟大功绩。

炎帝陵被挖(炎帝陵一游)(9)

始祖殿前面便是钟鼓亭啦。钟、鼓亭两建筑形制相同,均为攒尖顶,每个亭建筑面积64平方米。晨钟暮鼓,声闻四达,籍以教化民众,振兴民族精神。

炎帝陵被挖(炎帝陵一游)(10)

炎帝大殿是炎帝陵中轴线三大殿中的主殿,座落于月台之上。面阔9间,进深5间,通高24米,前出廊,重檐庑殿顶,建筑面积1687.56平方米,为古建筑中的最高形制,规格等级仅次于故宫太和殿。殿内36根擎天“金柱”,二人方能合抱,高三丈有余,雄伟壮观。中间供奉神农炎帝木雕贴金神像,坐九龙椅,高5.65米,鹿、鹰侍奉左右(相传炎帝幼时在鹰、鹿呵护下长大成人)。神像有一独特之处,即肤色黝黑,因炎帝尝百草时中毒所致,为纪念这位为国为民献身的始祖,即以此面容入殿敬奉。

炎帝陵被挖(炎帝陵一游)(11)

走到这里,也就走到了炎帝陵的最北边了,炎帝大殿的东西两侧配有的百草殿、五谷殿、溯源堂、根源堂、医药堂、农耕堂等,小编在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各位亲们可以亲自去到炎帝陵,感受一下华夏文明创造者的魅力。

炎帝之功,开创华夏基业。神农之德,广济天下苍生。炎帝陵景区建筑面积1万多平方米,大小殿宇291间。古建筑群均为全木结构,采用晋东南传统祭祀建筑手法和宋式建筑风格,以彰显炎帝陵久远的历史风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