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封垄以后,叶片常会出现密密麻麻不规则的黑褐色斑点,有的叶片会出现卷曲,尤其是雨后的高温天气,这种现象更为普遍。在种植过程中,很多种植户认为这种斑点是早疫病引起的,也有人认为是药害造成的。实际上这种现象是由一种病害引起的,俗称马铃薯炭疽病。

马铃薯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止(马铃薯炭疽病应该怎么办)(1)

马铃薯炭疽病是马铃薯生长期间容易感染的一种普通病害,植株发病时,叶色变浅,叶片萎蔫甚至变褐枯死。它会影响马铃薯叶片的光合作用,导致马铃薯的产量下降。近年来该病发生比较普遍,并且呈上升趋势。那如何来识别马铃薯炭疽病并进行有效防治呢?

农业专家建议大家使用生物菌剂来防治马铃薯炭疽病,效果好,也避免药害的发生。漫哈迪马铃薯青枯根腐灵是一款进口原药制剂的生物菌剂,无毒高效无公害对马铃薯的土传病害有显著效果。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马铃薯的炭疽病及防治措施。

马铃薯炭疽病的病害症状

马铃薯染病后早期叶色变淡,顶端叶片稍反卷,后全株萎蔫变褐枯死。地下根部染病从地面至薯块的皮层组织腐朽,易剥落,侧根局部变褐,须很坏死,病株易拔出。茎部染病生许多灰色小粒点,茎基部空腔内长很多黑色粒状菌核。

马铃薯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止(马铃薯炭疽病应该怎么办)(2)

马铃薯炭疽病的发病规律

1、病原菌的越冬

该病为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为球炭疽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种子里或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

2、病原菌的传播及侵染方式

分生孢子借雨水飞溅传播蔓延。孢子萌发产出芽管,经伤口或直接侵入。生长后期,病斑上产生的粉红色黏稠物内含大量分生孢子,通过雨水溅射传到健薯上,进行再侵染。

3、发病条件

由于种薯可以带菌,无病地块或从未种过马铃薯的田块,播种带病的种薯后就可能发病。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病重。马铃薯生长中后期雨水较多,雨后易积水;田间管理粗放,缺肥缺水植株长势较差发病重。

马铃薯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止(马铃薯炭疽病应该怎么办)(3)

马铃薯炭疽病的防治措施

一、农业防治

1、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炭疽病措施中最经济的。马铃薯的抗病品种可以选用克新4号、东引1号、大西洋等。另外,还可以选用未爆发过炭疽病的田块所培育的种薯或者是脱毒苗进行种植。

2、小块整薯播种,高畦栽培,水旱轮作。选好种植品种后,可以采用种植小块种薯整薯的方式,避免病菌从伤口感染入侵。马铃薯可以与禾本科作物(最好是水旱轮作),或者十字花科进行3年以上的轮作种植。另外,大雨之后注意排水,避免被大水漫灌。

3、调节土壤环境。可以通过调节土壤环境的方式以形成有利于病菌消除的外部环境。具体方法:在酸碱度方面,结合土壤的酸碱度特征,使用适当的石灰粉、草木灰等作为酸碱度调节手段,有效地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建立土壤有益菌群的生态优势,以压缩土壤中可能存在的炭疽病菌总量。

4、改变耕作方式。变更粗放式的耕作方式,推广精细化耕种模式。可以采用垄种或堆垄土的方式耕作,一方面能够有效降低土壤地表的相对含水量,提升土壤温度,在一定范围内能限制炭疽病菌的繁殖,另一方面还能实现对染病植株的有效隔离,避免出现大范围感染的情况。具体要求:垄种模式,建议垄沟之间的行间距不低于25厘米,同垄之间的种植窝距不低于30厘米。堆土垄模式,适当增加窝距之间的距离,使得平面均距不低于30厘米。

马铃薯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止(马铃薯炭疽病应该怎么办)(4)

二、药剂防治

若植株已经出现炭疽病症状,在症状不严重时可以使用漫哈迪马铃薯青枯根腐灵对所有植株喷雾或灌根,患病植株可加大用量;如果症状严重,建议立即拔除病株并彻底销毁,再对其他植株进行灌根,防止病情扩散。

漫哈迪马铃薯青枯根腐灵,采用进口原药制剂,无毒、害、污染和残留,见效快,留效久,符合国家开发与推广绿色农药、农肥方向,为人类能享用安全、绿色、高品质食品提供保障。

1、改良土壤: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团粒物理性状,增强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和繁殖能力,提高地温,提高保肥供肥能力。

2、生根壮根:富含可溶性有机蛋白及生根、壮根因子,改善根部生长环境,促进毛细根生长,促使马铃薯根系发育生长,提高养分吸收率。

3、抗逆性强:抗重茬、减少土壤病害的发病率,抑制根结线虫的发病率和蔓延。促进表皮细胞壁加厚,抗寒、抗旱、抗高温、抗早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