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步穿杨有多大(大V说科普百步穿杨的)(1)

“ 百步穿杨 ”出处

《战国策·西周策》,“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

《史记·周本纪》记载:“楚有养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

百步穿杨有多大(大V说科普百步穿杨的)(2)

故事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在冷兵器时代,“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似乎是一名武将最帅的表现,像赵子龙那样长坂坡七进七出则是武将中酷到极致的传奇。不过,在两军对阵时,仅凭一枝羽箭就能挫敌之锋、退敌之兵的,恐怕更是传奇中的传奇了。所以,曹植以“弓如满月,左右控弦,仰俯皆准,箭无虚发”的标准来描绘自己心中完美的白马少年,由此可见,他是神箭手是超级FANS。下面,我们聊聊百步箭神养由基的故事

百步穿杨有多大(大V说科普百步穿杨的)(3)

话说楚国襄阳有个神箭手,叫养由基。此人年轻时便练成了一手好箭法。当时,有勇士潘党,也擅射箭。

有一天,两个人比箭,众人围观。靶子设在五十步外,那里撑起一块板,板上有一个红心。潘党拉开强弓,一连三箭都正中红心,博得围观的人一片喝彩声。潘党洋洋得意地向养由基拱拱手说:“请多指教!”

养由基微微一笑,说道:“射五十步外的红心,目标太近、还是射百步外的柳叶吧!”潘党一听他要射一百步外的柳叶,觉得他在吹牛。养由基说:“你等着瞧吧!”

百步穿杨有多大(大V说科普百步穿杨的)(4)

说罢,养由基指着百步外的一棵杨柳树,叫人在树上选一片叶子,涂上红色作为靶子。接着,他拉开弓,“唆”的一声射去,结果,箭正好贯穿在这片杨柳叶的中心。在场的所有人都为这种不可思议的箭术惊呆了。

潘党心想:这怎么可能呢?世上根本没有这么高明的箭术。于是,他便走到那棵杨柳树下;选择了三片杨柳叶,在上面用颜色编上号,请养由基按编号次序再射。他想:这次看你怎么射?上次只是你的运气罢了!

养由基向前走几步,看清了编号,然后退到百步之外,拉开弓,“嗖”、“嗖”、“嗖”三箭,分别射中三片编上号的杨柳叶。潘党看到这种情况,大声惊呼:真是好箭法啊!在场的人在惊呆了一下之后,都发出了喝彩声。

这个故事还引申出另一条成语“百发百中”。

释义:

百步穿杨原指能射中百步以外的杨树叶子;形容箭法、枪法、技艺等非常高明和精湛。

百步穿杨有多大(大V说科普百步穿杨的)(5)

计量科普: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既然是“百步穿杨”,那当时的百步究竟有多远呢?“步”是指我国古代长度计量的单位。据《辞海》注,“步,用为长度单位,历代不一。”

据《续文献通考》载,“周以八尺为步”“秦以六尺为步”;《史记·秦始皇本纪》载,“舆六尺,六尺为步”;唐及唐以后则以“五尺为步”;周代以八尺为步;秦代以六尺为步,旧制以营造尺五尺为步。

“百步穿杨”成语描写的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将领养由基的故事,当时1尺约合19.5厘米至23.1厘米之间,核算1步=6尺x(19.5厘米至23.1厘米)=117厘米至138.6厘米,故“百步”约合117米至138.60米之间;汉代尺度1尺合23.1厘米,故汉时“百步”约为138.6米;明代“百步”约合160米左右,即1步=5尺x 32厘米=160厘米。

大V简介

百步穿杨有多大(大V说科普百步穿杨的)(6)

林可

福建省计量测试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

福建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办公室副主任

小tip:

“科普大V”是指在网络平台上获得个人认证,拥有众多粉丝的用户,专注于科普领域,且在网络上有一定知名度的学者和名人,他们的“科普资讯”往往有大批粉丝关注。

福建科普邀请科普大V,打造内容有趣,兼具专业性的系列科普推文。

百步穿杨有多大(大V说科普百步穿杨的)(7)

百步穿杨有多大(大V说科普百步穿杨的)(8)

免责声明:

(一)福建科普公众号以向公众开展公益科学普及为宗旨,无任何商业目的;

(二)凡本服务注明 “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等网页内容,其版权均属于原网或归属权利人。

(三)福建科普公众号转载其他媒体稿件只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主观意见。如其他单位或个人从本公众号转载或下载使用,必须保留公众号标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来源为“福建科普公众号”的稿件,将依法追究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

(四)福建科普公众号的内容可能会使用来源于互联网的部分素材、元素,如果您对相关内容的版权问题存有异议,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妥善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