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99园区(江南100杭州99)(1)

◆ ◆ ◆

什么是江南?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答案。

地理学家说江南是长江以南,江南是丘陵是水乡;气象学者说江南是梅雨区,台湾的最北端也是江南;经济学家说江南是财赋共同体,是最为殷富的太湖周边八府一州;物候学家说江南是饭稻羹鱼,是北纬30度出产的鱼米之乡;语言学家说江南是吴侬软语,是吴方言区……

江南99园区(江南100杭州99)(2)

历代江南范围变迁图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07年03期 江南专辑

江南一千年里,这个没有明确边界的区域,变成了世人对美好生活的集中想象和向往——江南,用柔软用丰富用开放用创新用绵延不绝的传统,打造了自己的独特文化和韵味生活,中国江南,是唇齿间的美好词汇。

江南99园区(江南100杭州99)(3)

江南99园区(江南100杭州99)(4)

正是江南好风景 摄影@hexiang、张力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一千多年前的“市长”白居易,把杭州放进了江南的心脏里。在江南文化的基因和版图中,杭州因为优秀的地理环境和人文传承,把江南文化推向了一个个高峰。

01 审美江南,西湖魂魄

说道杭州,最先想到的一定是水——陆地躺在水中,被荫成绿色,那就是杭州。江河湖海溪,五水共导的杭州,最让人惦记的就是西湖

江南99园区(江南100杭州99)(5)

西湖荷舞,独有韵味。摄影@子夷

杭州的好全在于城市就在西湖山水中,三面云山一面城,风景与城市俯仰生姿,互相依偎。只需要5°的仰角,就可以把西湖四周的群山揽入视野。群山温柔,四季葱笼地守护着长三角地区一颗最绿的明珠。

江南99园区(江南100杭州99)(6)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摄影@东东东

城傍湖,湖傍城,西湖赐给杭州天然的灵魂。这面湖水南北长3.3公里,东西宽2.8公里,水面原面积5.6平方公里,湖岸周长15公里。如果是漫步走,你大概需要五个小时环湖一周。2003年后,随着“西湖西进”,西湖之水漫过杨公堤,直抵洪春桥、茅家埠、吉庆山和五老峰下,西湖水面面积一下子扩大成了6.39平方公里,基本达到了300年前的样子。

这个春雨断桥夏日风荷,三秋桂子孤山梅花的西湖最应该感谢三个人,这三个人给予了西湖别样的文化定位,城湖相生,人文辉映,一举让它从江南的众多湖泊中脱颖而出,最终以“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江南99园区(江南100杭州99)(7)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摄影@肖奕叁

对文化西湖有贡献的人海量,但第一名应该给白居易。他50多岁时做过杭州、苏州两任“市长”,对江南风景熟谙在心,67岁写“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应该说杭州的真山真水给了他更多的回忆。在杭期间,他“始筑堤捍钱塘湖,钟泄其水,溉田千顷;复浚李泌六井,民赖其汲。”他关注民生,关注湖山,“余杭形胜四方无,州傍青山县枕湖”,在他眼里杭州城市的地理位置,别的地方是比不上的。

在他之前,从来没有人系统地全面地吟诵过杭州,而且传播得那么广。他在杭州仅20个月,一共写了140多首诗,其中100多首写的是杭州和西湖。在白居易之前,杭州人从没有意识到西湖有什么好写诗吟诵的,等他走了,人们才意识到西湖是可以咏诗的,是可以审美的,白居易是发现西湖之美的第一人。

江南99园区(江南100杭州99)(8)

江南99园区(江南100杭州99)(9)

江南99园区(江南100杭州99)(10)

江南99园区(江南100杭州99)(11)

江南99园区(江南100杭州99)(12)

江南99园区(江南100杭州99)(13)

江南99园区(江南100杭州99)(14)

江南99园区(江南100杭州99)(15)

江南99园区(江南100杭州99)(16)

江南99园区(江南100杭州99)(17)

古代的杭州长什么样?左右横滑查看《西湖清趣图》部分场景。 李嵩绘 / 弗利尔艺术博物馆藏

第二名应该属于欧阳修,这个人他没来过杭州,但他的段位太高了,历仕三朝,是北宋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他是当年进士考试的主考官,影响天下士子的价值取向,曾巩、苏轼、苏辙都是他的门生,因为他的诗文革新运动,整个北宋文坛甚至说中国文学史气象一新,产生了无数大家。

他没来杭州不要紧,他给杭州写了一篇文章,一下子给西湖进行了文化定格,西湖成为了有士大夫精神的西湖,与江南的精英文化十分契合。他说“若乃四方之所聚,百货之所交,物盛人众,为一都会,而又能兼有山水之美,以资富贵之娱者,惟金陵、钱塘。”但是金陵受过战争的创伤,杭州却因为钱王的纳土政策,保境安民获得了更大的发展,“十万余家,环以湖山”,“钱塘兼有天下之美”,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游宦之士,都喜欢来杭州,在山水之间卜居,西湖成为了士大夫们安身立命的好去处。

江南99园区(江南100杭州99)(18)

江南精魂在梅花 摄影@许志伟

第三位当然应该属于苏东坡,他造苏堤千古留名,他写西湖家喻户晓,泽被后世,他是文化西湖的集大成者。现在小伢儿哪个不会说“山色空濛雨亦奇”“望湖楼下水如天”,一千年了啊,他写的句子依旧青春不败。相比于白居易的通俗易懂,苏东坡对西湖的描摹有了更深的探索。后人说“除却淡妆浓抹句,更将何语说西湖。”

东坡的存在,让西湖自带了光环,识字的人到了杭州,都要写上几句诗,所谓斯文教化、弦诵相闻,西湖到东坡手上成了一个超级IP,一个文化审美的大母题。西湖让不会写诗的人,写下四季歌;让不会画画的人,画出春风和秋月。杭州用她的西湖山水改变了走进她的人的神情和心性,人与杭州俱新——每一刻的杭州都露出新鲜的神气,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新西湖。

02 烟火江南,运河经络

“西湖眉目,运河经络”,秦朝以杭州为起讫点修成陵水道,表明杭州在大一统国家中的战略地位得到前所未有之肯定。杭州咽喉吴越、通江达海的天然优势,带动了西陵、渔浦、柳浦等钱塘江古渡的发展,使得隋朝杭州城治迁移到临江连河的凤凰山麓,只是时间的问题。

江南99园区(江南100杭州99)(19)

而隋朝大运河以杭州为南起点,则是国家对杭州优势的再次的肯定。此后,无论在“人”字形的隋唐大运河时期,还是“弃弓走弦”的京杭大运河时期,杭州都是大运河这幅史诗般历史长卷的落款。

江南99园区(江南100杭州99)(20)

京杭大运河武林广场段 摄影@陈维庆

得益于大运河,北宋端拱元年(988年),杭州设立江涨桥镇,武林门外德胜桥至江涨桥,成为浙西商品粮的主要集散地,至南宋则形成较为完备的贸易链——这就是著名的湖墅米市,自北宋至清代,“杭州城中百万烝黎皆仰给在北市河之米”,“岁计入城之米,多至数百万斛。”倘若说,湖墅米市为后来江南水乡商品粮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实践样本,也为“苏湖熟,天下足”到“湖广熟,天下足”的转变,添助了底气,谅不算夸张。

江南之所以被唤作水乡,乃是因运河从来也不是单一河道。摊开手掌,凝视掌纹,运河如斯。若非有发达的水路网,恐怕范仲淹不敢在饥荒时以提高官价的办法吸引外地米商争相贩米来杭。与此同时,他根据杭人喜竞渡,好为佛事的民俗特色,于饥荒年月纵民游竞,建议佛寺兴工,终使杭州平稳度过灾年。

江南99园区(江南100杭州99)(21)

京杭大运河十里银湖墅段 摄影@余文华

当宋仁宗率领群臣为杭州代言,高歌“东南第一州”的时候,他肯定没料到有一天,大宋的皇根,需要杭州延续。但宋高宗决定以杭为新都时,一定想起过祖宗对此地的重视,至少江南运河之于杭州,就是汴河之于开封,皆是立国命脉。

此后150年的杭州,使江南文化在中国文化中获得权威的话语权,奠定了江南文化艺术的地位。戏曲不再只是皇室和士大夫的专享,勾栏瓦舍遍布城内外,四时游赏活动不绝,点茶插花挂画焚香盛行……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之风,也即我们现在所称的宋韵,从京城临安飘满江南,蔓延海外。我们说汉魂唐风宋韵,汉唐在石头上、壁画上,宏大壮美,但与俗世生活密切融合的宋韵完全融进了江南人的生活里,在大运河边有丰富的表现。

江南99园区(江南100杭州99)(22)

江南99园区(江南100杭州99)(23)

1920年代与2020年代的拱宸桥 摄影@江南君

杭州运河上的古桥,仿佛城市的年轮,每一座古桥,都是一个时代的发展节点。当历史行进到十七世纪,拱宸桥诞生了。而从北新关至拱宸桥,明清戏船往来,近代两岸茶馆戏院星罗棋布,以及现代浙江文化创意产业在此地滥觞的文脉演变,则映照出杭州数百年来绵延不绝的精细的消费文化传统。

与此相况,在江南运河孤本地、漕运主线与副线交汇的小河地区,日日上演着最有江南烟火气息的生活。南宋时,面条类从“饼”中分离,成为南北文化在舌尖上的融合。如今小河直街的面店,依然飘散着运河码头极简而温暖的风味,混合着闪亮的酱香、绰约的茶香。

江南99园区(江南100杭州99)(24)

保留着运河航运遗风、民国街巷风貌的历史文化街区小河直街、塘栖古镇。

摄影@子夷、hexiang

江南名城是船队,杭州是旗舰。曾经的东南第一州,如今已拥有三大世界文化遗产,正走在通往世界名城的光明大道上。

03 创新江南,钱塘气概

悠悠之江,滚滚钱塘。

发端于皖南山区的新安江和浙西丘陵的衢江,在独自流淌了300多公里后,于建德梅城成功会师为富春江,又在东北100公里开外的东江嘴揽入浦阳江,最终形成宽广浩荡的钱塘江,然后一路蜿蜒折冲,奔腾到海。

江南99园区(江南100杭州99)(25)

钱塘江大桥、六和塔、钱塘江 摄影@seven

钱塘江之名出自下游的古钱塘县,它是杭州的母县,也是本塘文明的原点;因其流经路线形若反“之”字,故又称为“之江”或“浙江”。

今人对这条流域面积将近半个浙江省的巨流河的了解,多半来自一千年前苏东坡那声“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的惊叹叫绝,或是七百年前黄公望那幅《富春山居图》的细致勾勒。其实,作为江南的地理分水岭、人文分界线,钱塘江的辉煌文明史要比这早得多。

江南99园区(江南100杭州99)(26)

钱塘江畔月轮山上的“最美校园”——浙江大学之江校区 摄影@肖奕叁

一万多年前,江南地区的古先民就已沿着钱塘江顺流而下,在两岸散播下浦江上山文化(距今10000年)、萧山跨湖桥文化(距今8000-7000年)等多处遗址,成为下游平原地带河姆渡、马家浜、良渚诸文明的历史先声。

待到春秋战国时期,钱塘江天堑又成为吴越两国对垒、征伐的前线,并在接下来的漫长岁月里,渐渐演变为江南两大核心文化圈——吴文化与越文化的界河。浙西的吴侬软语与浙东的石骨铁硬,在钱江两岸争奇斗艳,又彼此交融,留下了无数的传说与掌故。

作为与南美亚马逊河、南亚恒河齐名的世界三大强涌潮河流,“状如奔马”“声如雷鼓”的钱塘江潮举世闻名。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前后,都会吸引天南海北的大批游客前来观潮逐浪,历代文人骚客对此更是吟咏不绝,凝结出“钱塘郭里看潮人,直至白头看不足”等无数璀璨诗篇。

江南99园区(江南100杭州99)(27)

拥江发展的钱江新城一侧 摄影@ck陆

但与此同时,钱江潮水的来去不定、变幻无常,曾给杭州城市的建造发展造成过巨大困扰,也塑造了杭州人因势利导、义利并重的性格。汉朝华信筑堤,围出了“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子湖;历代修建海塘,确保了杭州城的千年安定,也成就了“钱塘自古繁华”的经济神话。

正是因为地位超群,无以取代,所以不管是宋代设立两浙路,还是明朝创制浙江省,都以钱塘江作为地区名称。从全国范围来看,享有如此崇高地位的江河,也就长江、黄河、黑龙江等区区几条。钱塘江,当之无愧是浙江的母亲河,江南的地标河。

江南99园区(江南100杭州99)(28)

潮至千艘动 摄影@许志伟

江南99园区(江南100杭州99)(29)

弄潮儿偏向潮头立 摄影@许志伟

而1958年萧山的划入,更使得杭州成为唯一一座地跨钱江两岸、融合吴越两大文化圈的江南城市,也为原先偏居江北,软糯有余而刚猛不足的杭州文化注入了“奔竞不息、勇立潮头”的新鲜血液,并在接下去的几十年间,创造出被誉为“人类造地史上奇迹”的围垦壮举,从而向世人展现了另一种维度的“江南气魄”。

事实上,从西湖时代向钱塘江时代走来,无论是“直播电商第一城”“跨境贸易第一城”还是“数字经济第一城”,杭州始终屹立在时代的前沿,发展的浪尖,冥冥中似乎正应了北宋潘阆的那句词:“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参考文献:

1、夏明方《什么是江南——生态史视域下的江南空间与话语》

2、李伯重《简论“江南地区”的界定》

3、《中国国家地理》2007年03期 江南专辑

4、陈文锦《西湖一千年》

5、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

-THE END-

本文来源:城市秘密、杭州文广旅游发布

江南99园区(江南100杭州99)(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