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大唐,你想到了什么?
天宝年间,杜甫初至长安,他眼中的大唐,有豪气、有才情、有狂士、有酒,这些掺和到一起,就是他心中的“八仙”。
第一仙,“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这天,贺知章骑着马出门溜达,看到有一处园子山水极佳,便进去坐坐,主人看到来了一位不相识的小老头儿,正自犹疑该如何招待,贺知章却毫不认生。
为啥?
嘿嘿,兜里有的是酒钱呐。
题袁氏别业
主人不相识,偶坐为林泉。
莫谩愁沽酒,囊中自有钱。
家中来了客人,沽酒待客本是主人的事,但贺知章却反客为主,跑到陌生人家去看风景,还自己带足了钱沽酒请主人喝。这样的客人,走到哪里都招人喜欢。
贺知章是武后证圣元年的状元,《旧唐书》说他性格爽朗,又很幽默,到了晚年更加纵诞,经常与四方好友酒醉淋漓,还自称“四明狂客”。
为了请李白喝酒,贺知章还曾把随身所带的金龟都抵押给了酒家,搞得李白相当感动,在贺知章百年之后还对此念念不忘。
他诗写得好,“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几乎人人皆知,但其实他的书法也是一绝,特别是喝醉酒后写的字比平常更好。
有想求字的人,就准备好笔墨跟着他,待贺知章喝饱酒来了灵感,便信手写下十几字赠予对方,倒也是一桩美谈。
有一天他又喝多了,骑在马上摇来晃去,走到一处水井旁,哐当一声就掉下去了,等到有人发现时,他老人家在井里睡得正香,原来这口井水不深,只有浅浅一层水,不然可就把命交代了。
这就是杜甫所说的:“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清 石涛 渊明诗意册之饮酒 局部
这第二仙,“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是唐玄宗的侄子汝阳王李琎。
汝阳王本来是做皇帝的命,他的父亲李宪本是皇长子,按祖制皇位理应由皇长子继承,但李宪识时务,将皇位让给了三弟李隆基,避免了一场兄弟宫斗。
玄宗曾赞叹汝阳王“姿质明莹,肌发光细,非人间人”,是唐朝宗室有名的美男子,又善音律,与玄宗很投缘。
这位美男子喝起酒来可一点都不谦虚,去朝拜天子前也要先喝上三斗酒,路上遇到卖酒的,口水都快流出来,毫无帅哥的自觉性。
听说酒泉那里有泉水甘甜如酒,他恨不得将封地挪到酒泉去。还给自己封了个“酿部尚书”。
这便是杜甫诗中所说的“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明 唐伯虎 饮中八仙图 局部
《太平广记》中有一则汝阳王的小故事,说汝阳王特别喜欢劝客人喝酒,有天王府中来了一个老道,他又劝,结果老道说,自己不能喝,明天派个人来,陪汝阳王喝个痛快。
第二天真来了个人,酒量果然了得,两人开始用杯子喝,后来用缸喝,但喝得正尽兴时,对方表示不能再喝了。
汝阳王当然不能放过,结果再劝了一口,人喝没了,倒地上哐当变成了一只大酒缸,这只酒缸正好能装五斗酒,多一口都不行。
唐朝的五斗大概相当于今天的20斤左右,这当然是个杜撰的故事,不过这个故事到最后汝阳王也没醉,可见在当时人的心中,汝阳王能喝是有名的。
明 唐伯虎 饮中八仙图 局部
杜甫心中的第三仙是宰相李适之,“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李适之是李世民的曾孙,治政宽和,治理过水患,挺招人待见。
杜甫说他喝起酒来如长鲸吞吸百川之水,自称举杯豪饮是为了退位让贤,其实是不得已的报名之举。
玄宗早期很信任李适之,但后来宠信李林甫,李适之斗不过李林甫,不得不上书改任闲职,他以为退出权力的争斗,喝喝酒,总不会有事了吧?
但李林甫并不肯放过他,诬陷李适之勾结废太子,逼得他自尽而亡。
借酒避世并没能救得了李适之。
明 姚绶 文饮图 局部
第四仙崔宗之,这个名字就更陌生了,不过与他相关的一个成语“玉树临风”倒是人尽皆知。
杜甫认识崔宗之时,他还是个少年,杜甫说:“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崔宗之父亲曾官至宰相,封齐国公,但他的成就并没有超过父亲,无论是做官还是文才,都没有什么可特别称道的。
唯有两样,长得帅,能喝酒,给杜甫留下了深刻印象,就这么被他封了第四仙。
第五仙,苏晋,也不耳熟,但往往在历史上浪花不大的人,其实人生反倒平稳。
苏晋出身官宦世家,有文才,一生安稳,和前几位不同的是,他还是个佛弟子,常常吃斋礼佛,修禅本是从尘世中超出,可苏晋却又常常借饮酒从禅修中逃脱,如他诗中说“一酌复一笑,不知日将夕”。
杜甫却觉得,这样的人,倒也率真可爱,“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明 陈洪绶 蕉林酌酒图 局部
第六仙,是这八仙里最负盛名之人,李白。
杜甫说:“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李白能喝,“会须一饮三百杯”,豪气万丈,但比豪气更令人瞩目的是他的“才气”,饮酒一斗,立可赋诗百篇,饮完酒、写完诗,也不管自己身在何处,倒地就睡。
这还不算什么,李白喝了酒,皇帝的话都能当耳旁风,天子召见的时候都敢不上船,还大言不惭地对天子说自己是酒仙。
历来关于李白的传说中,人们津津乐道的有两样:一是他的才情;二是他不畏权贵,敢在皇帝面前摆谱,还敢让高力士给自己提鞋,“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甭管历史上的李白是不是真的视名利为浮云,但人们就是愿意将这些自己做不到的爽快事加诸在他身上,就连他的死,在传说中都与酒扯上了关系,是在酒醉中落河而去。
李白的一生,就是这样的狂与醉,后人无限向往:“李白酒杯一端,文思如涌泉,一口下肚,下笔如有神。”
能喝酒不算什么,喝了酒能写出李白这样的诗,才不愧为仙。
李白《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明 唐伯虎 饮中八仙图 局部
第七仙,“草圣”张旭。
张旭的字写得好,颜真卿曾两度辞官向他请教笔法,李白喝醉酒之后文思泉涌,狂写诗,而张旭喝醉后就狂写字。
他喝醉酒后忘记一切,当着王公大臣的面就把帽子脱了,呼叫奔走,挥笔狂叫,开始写草书,落笔成书,笔走龙蛇,字迹潇洒自如。
有一次张旭又喝醉了,一时兴起竟将头浸入墨汁中,以头发蘸墨书写,结果酒醒后发现写得超乎寻常的好,而且想再写出那样的字都不可得,世人于是送他一个“张颠”的雅称。
但张旭的字可不是喝酒喝成这么好的,是自己踏踏实实苦练、揣摩出来的,生活的一切无不是他书法的灵感的来源。
走在大街上,看到公主的座驾与挑夫争着过路,旁人看个热闹,张旭却悟得了草书笔法的意境;观公孙大娘舞剑,旁人看个精彩,他却悟得了笔法的神韵。
这就是杜甫说的“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明 唐伯虎 饮中八仙图 局部
而这第八仙,最后一仙,很特别,特别点在于“平凡”,他是八仙中唯一一位平民,也是留下文字记录最少的一位。
焦遂,杜甫称赞他“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据说焦遂有口吃,平常说话不太利索,但是一喝了酒便忘记自己口吃这回事儿,在酒席上高谈阔论,常常语惊四座,令人叹服。
焦遂的其他事迹也不可考,但是在还很讲究门第等级的唐朝,他能以一介布衣跻身于士大夫之列,想必很是有些真本事。
所谓“仙”,有种说法是指超越凡品的人。
杜甫心中的这饮八仙,看起来共同点都是很能喝酒,但其实酒不过是锦上添花之物,古来爱酒之人那么多,为何有人是酒鬼,而有人是酒仙?
有真本事,才有真性情。
喝了酒,便把自己和他人搞得一团糟的,是酒鬼;喝了酒,反而能激发出生命美好一面的,才有资格称为酒仙。
仙不在远方,就在人间,就在大唐。
最后再附上杜甫的这首《饮中八仙歌》: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