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利伟第一次登上太空发现了什么(杨利伟在太空听见敲窗声)(1)

文|悦悦

编辑|悦悦侃历史

静谧深邃的太空深处,一艘飞船在默默地滑行着。

今天的航行很顺利,百无聊赖的航天员,揉揉有些僵硬的脖子,探头向窗外望去。

飞船左侧,那颗熟悉的淡蓝星体缓缓旋转着;远处,寥落的恒星在吞吐着耀眼的光芒;更远的地方,则到处黑漆漆的一片。

空旷而又寂静的太空,让人越发感到孤单渺小。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航天员完成了当天的任务。

在座位上伸了个大大懒腰,他扶着舱壁缓缓漂回睡眠舱位,轻轻打开睡袋,正要戴上眼罩、塞好耳塞,美美地睡上一觉。

杨利伟第一次登上太空发现了什么(杨利伟在太空听见敲窗声)(2)

忽然,耳边传来一阵急促的敲击声。

他一下子睡意全无,大脑瞬间清醒。要知道,在太空中,飞船出现任何异常的声响,都是非同小可的大事。

可他竖起耳朵,侧着头仔细听,却什么也没听到。

“难道是听错了?”航天员自言自语。

话音刚落,“咚咚咚”的声音又响了起来。这下,他听得很清楚,这不是飞船里的声音,好像有人在外面敲打飞船的舷窗。

可这里是太空呀,整个飞船只有自己一人,附近也没有其他飞船和空间站,怎么会有人敲窗呢?

杨利伟第一次登上太空发现了什么(杨利伟在太空听见敲窗声)(3)

疑惑的航天员决定到处察看一下。他上上下下,里里外外,仔仔细细地检查了一遍,飞船一切正常。

接着,他又趴在舷窗向外张望,窗外景色依旧,与平时没有什么不同,难道是……?

刹那间,他的脑海中闪过了无数的答案。

这充满神秘悬疑色彩的一幕,并非科幻小说的虚构情节,而是航天员在太空中的真实遭遇。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成功发射,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终于实现。

杨利伟第一次登上太空发现了什么(杨利伟在太空听见敲窗声)(4)

在这次中国人首征太空的旅途中,航天英雄杨利伟就时断时续地听到了“咚咚咚”的敲击声。

他四处察看,只能确认声音的来源并非飞船内部,除此以外,没有任何收获。

这神秘的敲窗声,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杨利伟第一次登上太空发现了什么(杨利伟在太空听见敲窗声)(5)

众说纷纭话“敲窗”

2010年,杨利伟个人传记《天地九重》出版了,书中首次披露了中国航天员太空之行的种种细节。

其中,飞船上的神秘“敲窗”声,一下子就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热心的航天爱好者纷纷给出五花八门的猜测推理,在网上互相争论不休。

一、首当其冲的外星人说。

凡是太空探秘的话题,总是绕不开外星人和UFO。

笃信外星人存在的人们,认为宇宙拥有数以亿计的恒星,以及更多数量的行星,大概率存在若干适宜生命生存和繁衍的星球。

他们相信,在浩瀚宇宙,地球和太阳系并不孤单,还有不少兄弟姐妹的存在。

从宇宙大爆炸至今,经过亿万年的进化,肯定会出现超越人类智慧的生命体。

既然高等级外星人存在,那他们驾驶远远领先地球科技的飞行器——UFO造访地球也就顺理成章了。

因此,不少科幻迷认为,杨利伟在太空中遇到的“敲窗”奇遇,很可能是外星人所为,也许是宇宙中的智慧生物在和航天员打招呼、捉迷藏吧。

杨利伟第一次登上太空发现了什么(杨利伟在太空听见敲窗声)(6)

但是,稍作分析,就会发现这个天马行空的推断,其实存在经不起推敲之处。

第一,迄今为止,外星人以及UFO还只存在人们的假设中,没有一起被官方证实的事例。

在过去的年代,所谓UFO造访地球留下的“麦田怪圈”“远古石刻”以及外星人的求救信号、在月球建造的金字塔等等,都已证实是人为编造。

第二,神秘的“太空敲窗”奇遇,不仅发生在“神五”飞船,后来升空的“神六”“神七”也遇到了同样的情况。

无独有偶。不仅我国航天员有此奇遇,包括俄罗斯、欧美等国的航天员也表示曾在太空中听到过同样的声音。

那么频频出现的“敲窗”事件,为何各国航天员都没有见到过外星人和UFO呢?

如果外星人打算和人类打招呼,为何却从未现身呢?

如果这些拥有超越人类的智慧生物,来到了近地的太空,那么为何不肯造访近在咫尺的地球呢?

如果他们刻意隐匿行踪,又怎么会频繁“敲窗”呢?

……

因此,用外星人打招呼来解释“敲窗”事件,未免过于牵强。

二、头头是道的幻听说。

当人类脱离了蒙昧,开启了智慧,就开始了探索未知的无尽征程。

宽广的大陆,险峻的山峰,辽阔的海洋,已不再成为人类的障碍,那么头顶上浩瀚的星空,就是下一个目标。

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嫦娥奔月……这些流传至今的上古神话,无不表达了先民们对上天的浪漫遐想。

杨利伟第一次登上太空发现了什么(杨利伟在太空听见敲窗声)(7)

他们以卓越的想象和非凡的学识,思考天地自然,写出了千古奇作《天问》;

他们崇尚天人一体,指点星空银河,叹息“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的爱情故事;

他们憧憬翱翔太空,仰慕飞天神女,在敦煌岩壁上摹绘出飘逸优雅的身姿;

他们“欲上青天揽明月”,却“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总之,在人们心里,遨游太空,追星揽月,多么浪漫,多么美妙。

杨利伟第一次登上太空发现了什么(杨利伟在太空听见敲窗声)(8)

但实际上,现代的航天活动是高强度、高压力、高风险的,对航天员的身体素质、心理品质、文化水平等方面有很高的要求,说是万里挑一也不为过。

除了操控飞船的专业训练,航天员升入太空,必须经受身体和精神的双重考验。

首先,要过“过载”关。运载火箭升空,巨大的加速度,会给航天员带来极大的负荷,成吨的压力让人呼吸困难,喘不上气。

全身的血液也受力涌向下肢,如未经专项训练,大脑则会因为血液流失,出现黑视甚至昏迷现象。

接下来,要过“失重”关。在太空中,航天员时时处于失重状态,动作缓慢;而飞船内的物品也没了重力。

杨利伟第一次登上太空发现了什么(杨利伟在太空听见敲窗声)(9)

这种上下不分的环境,人的大脑需调整适应,常常会因为前庭功能紊乱,产生类似晕车的不适感。

另外,由于失重,人体内的各种体液,不像在地球上那样向下受力,而是均匀分布全身。

因此,下肢的压力小了,但心脑血管受到的压力增加,眼部的压力也变大了,人会感觉非常不舒服,同时视力、嗅觉和味觉也会有不同程度降低。

最后就是“心理关”。

航天员的活动,主要在飞船或空间站里,长期在狭小的空间容易让人心理压抑。

再加上,简单重复的工作,寂静无声的环境,与世隔绝的生活,等等,会给航天员心理和生理带来不小的负面影响。

因此,有人认为,在这样的环境里,航天员很可能会因为失重、磁场变化等原因,出现幻听幻视的情况。

这是有先例的,国外一些航天员曾表示在太空中听到过犬吠和婴孩啼哭的声音,有的声称见到过天使模样的光团,还有的总是感觉被黑暗中的眼睛盯着,无形的压力让自己喘不过气来。

乍一听,航天员幻听的说法好像有一定道理。

杨利伟第一次登上太空发现了什么(杨利伟在太空听见敲窗声)(10)

但是仔细分析,还是无法解释“敲窗”声。

第一,2003年10月15日9时,“神五”升空,10月16日6时23分返回。

杨利伟滞留在太空的时间仅不到22小时。经过专门训练的航天员,升入太空不到1天时间,处在精力体力俱佳的状态,通常不会出现幻听问题。

第二,“神五”之后,我国又先后发射了“神六”“神七”飞船,两次共有费俊龙、聂海胜、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5名航天员进入太空。

在轨道上运行时,他们也同样听到了“咚咚”的敲窗声。“神五”至“神七”,先后三批6名航天员,都出现幻听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因此,这个说法也被排除了。

三、赞同者众多的温差说。

太空中的飞船,朝向太阳和背对太阳的船体表面,温度会相差很大。

因为,太空中接近真空,没有空气,自然无法形成对流交换热量,所以,太阳光照射到的地方,温度可达100℃,而太阳光照不到的黑暗处,温度则会低至﹣100℃。

在这样极端的温差下,按照热胀冷缩的原理,飞船舱体会相应发生形变。

有的部位膨胀,有的部位收缩;有的材料变化很大,有的材料变化很小。

因此,不少人认为,因为热胀冷缩的原理,飞船结构会发生微小的形状变化,从而挤压摩擦发出“咚咚咚”的声音。

杨利伟第一次登上太空发现了什么(杨利伟在太空听见敲窗声)(11)

至于“敲窗”声为什么不时出现?那时因为太阳照射飞船的部位发生了变化呗。

飞船表面的“温差”,导致出现“敲窗”声,获得了很多人的赞同,但细究分析,有一些关键问题无法自圆其说。

第一,无法解释“敲窗”没有规律。

以“神五”飞船为例,其绕地飞行一周为90分钟,也就是说,在飞船上24小时内可以看到16次日出日落。

那么,飞船舱体表面的温度,也应该随之发生16个周期性变化。因此,敲击声出现的时间,应该很规律才对。

但从实际情况看,并不是这样的。

杨利伟在书中写道,“敲击声是突然出现的,并不是一直响,而是一阵一阵的,不管白天还是黑夜,毫无规律,说不准什么时候就响几声。”

第二,飞船的温差已不是问题。

根据公开的资料,我国用来消除温差的技术已比较成熟。首先是涂层反射。

飞船表面一般被涂成白色或者淡蓝色。因为浅色吸热性差,又可反射掉大部分热量,这是减少温差的第一道手段。

再次是金属外壳导热。涂层之下的飞船外壳,使用了导热性极好的钛合金,这是平衡温度的第二道手段。

最后就是终极大招“热管技术”。

简单来说,热管就是封闭的管子,里面装着液态金属钠之类的介质。

飞船的表面就被“热管”整个包起来,这样太阳照射到的部位,热管中的液态钠受热变成了蒸汽,带走大量热量。

蒸汽顺着管道来到了温度低的阴面,钠蒸汽受冷再次凝结成液体,同时放出热量。

经过这样周而复始的循环,飞船表面的温度基本趋于一致,不会产生较大的温差。

因此,热胀冷缩导致飞船“咚咚”作响的说法也被排除了。

全力以赴解谜团

对神秘的“太空敲窗”事件,不仅广大爱好者议论纷纷,我国航天团队更是展开了科学细致严谨的调查。

杨利伟第一次登上太空发现了什么(杨利伟在太空听见敲窗声)(12)

原来,杨利伟返回后,立即将在太空中听到不规律“敲窗声”的情况,一五一十反映给了技术团队。

航天部门对这件事,很是重视,组织专人开始调查。

这一查,就查了十几年,耗费了数不清的人力物力,牵动了飞船设计、建造、材料和相关领域多少航天人的心思和精力,终于破解了“敲窗”之谜。

也许有人要问,既然神州飞船顺利升空,又平安返航,也没有出现任何故障,仅仅是“咚咚”敲窗声,就这么大费周章进行调查,有必要吗?

如果把全部精力和人力财力集中在向更远更高的目标前进不好吗?

答案是肯定的,而且非常有必要。

因为太空安全无小事,任何微小的纰漏都可能造成灾难后果。在这方面,国外航天领域有着惨痛的事故教训。

杨利伟第一次登上太空发现了什么(杨利伟在太空听见敲窗声)(13)

1967年4月,前苏联航天员科马洛夫乘坐“联盟1号”飞船升入太空,执行地球轨道飞行任务。

这次任务很不顺利,飞船在进入太空后,故障不断,危机连连。

幸好,科马洛夫凭借过硬素质,硬是驾驶着“病体缠身”的飞船返航了。

谁料,在飞船进入大气层后,他突然发现减速伞打不开了,返回舱像流星般呼啸着撞向地面……

降落伞本就没有多少科技含量,论重要程度,在整个航天体系中根本排不上号,可谁能想到这个不起眼的装备会出现问题,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1967年1月27日,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土星1号”火箭静静的矗立着。

火箭顶部的阿波罗飞船里,3名航天员穿戴整齐,有说有笑地挨着坐在一起。

今天是最后一次地面模拟训练了,过几天就该上太空了。因为是模拟训练,指挥中心没有平日里那么紧张的气氛,航天员们的心态也很放松。

总之,这就是一场普通的地面演练,会出什么问题呢?

要知道这次演练要求明确,火箭不加注燃料,因此也没人安排消防和医务人员到现场待命。

演练进行得很顺利,还有几分钟就要结束了。

当所有人认为万事大吉的时候,突然耳机里传来航天员慌乱的声音,“着火了!”“快救我们出去!”

接着,短短几秒钟后,人们就看到火箭的顶部开始冒出滚滚浓烟。

当消防和急救人员飞速赶到发射台,冒着烈焰黑烟,手忙脚乱地打开飞船舱门时,一切都太迟了……

经过勘察,这起事故首先是飞船电线短路产生火花,瞬间引燃了舱内纯氧;

杨利伟第一次登上太空发现了什么(杨利伟在太空听见敲窗声)(14)

接下来由于设计缺陷,航天员根本无法从内部紧急打开舱门;

第三就是,本该立即施救的消防和急救人员却不在现场,耽搁了太多时间。

总之,一个个小小的失误叠加造成了莫大的悲剧。

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即将发射。

这天,有上千名观众冒着凛冽寒风,前来美国卡纳维拉尔角一睹航天飞机升空的精彩瞬间。

发射时间到了,在人群的欢呼中,“挑战者号”点火升空,越飞越高。

杨利伟第一次登上太空发现了什么(杨利伟在太空听见敲窗声)(15)

不料,73秒后,挑战者号突然爆成一团火光,残骸碎片飘零坠下,7名航天员全部遇难,现场的人们惊呆了。

事后调查,“挑战者号”起火爆炸的原因是,推进器的火焰引燃燃料舱所致。

推进器上用来锁闭火焰外泄的装置,是性能优良的O型橡胶环。

由于当时气温突降,橡胶环弹性下降,在推进器尾焰的高压喷射下,纷纷脱落,最终导致机毁人亡。

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结束了10多天的太空飞行,开始返航了。

当航天飞机进入大气层后,机舱突然响起了警报声,接着失控翻滚起来,很快就凌空解体了,这一切来得让人猝不及防。

刚刚完成太空之旅,状态良好的航天飞机,怎么突发状况呢?

其实,隐患是在“哥伦比亚号”升空时埋下的。

原来,航天飞机发射时,有几块敷设的泡沫材料没有达到规定要求,脱落了下来。

自由落体的泡沫材料,撞上了急速上升的航天飞机,将机翼前端的隔热层碰破一个小口。

隔热层出现的小问题,并不影响航天飞机执行太空任务,但是返航进入大气层,灾难就降临了。

杨利伟第一次登上太空发现了什么(杨利伟在太空听见敲窗声)(16)

在6万米高空,稀薄的空气与航天飞机剧烈摩擦,被迅速加热到上千摄氏度,很快高温热浪沿着破损处烧蚀了机翼,接着又冲进了机舱,所到之处立刻燃起一片火海。

短短20秒,耗资120亿美元打造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化为乌有,搭载的7名航天员无一生还。

征战太空竞风流

正是有了如此多的前车之鉴,才不能有一丝的马虎,而“零缺陷、零疑点、零故障”也是中国航天人的不懈追求。

为了搞清楚,杨利伟听到的“咚咚”敲窗声到底是什么?技术人员模拟了各种各样不同的声音,让他反复听,认真回忆,到底哪种才是他听到的。

同时,航天专家又对飞船的内部结构、选用材料、制造过程及太空环境、失重因素等细节,一点点地进行排查分析和实验,不放过任何一丝疑点。

杨利伟第一次登上太空发现了什么(杨利伟在太空听见敲窗声)(17)

目的就是要搞清楚,“为什么会出现敲击声?”“对载人航天安全到底有没有影响?”

经过十几年的艰苦攻关,又结合多次实验,调查组终于宣布破解了“敲窗”谜团。

原来,这敲窗声,既不是外星人作怪,也不是航天员幻听,主要原因是太空中飞船内外气压差,导致船身材料发出不规则的声响。

这个问题,只有在接近真空的太空中,才能暴露出来,地面检测时由于飞船内外并没有压力差,根本发现不了。

看来,这“咚咚”的敲窗声,是飞船提出抗议了,告诉航天员,在太空中“肚皮”涨的厉害,要多加注意呀!

查出了问题所在,解决起来就相对简单了。

技术人员针对太空的真空环境,对飞船构造、制造材料和制造工艺又进行了调整改良,相信今后航天员不会再听到这样的“敲窗”声了。

得知消息的杨利伟,也消除了心头多年的疑问,庆幸自己运气好,感慨神舟飞船足够牢固。

否则,在巨大的压力差下,即使是铁打的盒子也承受不住,如果不是航天团队严苛的质量把关,后果真的不堪设想。

飞天之路,从来都是“勇敢”和“奉献”铺就的。

明朝万户陶成道甘愿用自己的生命,为后人尝试探索。

如今的中国航天事业,更是航天员的勇敢冒险,与无数团队人员才智、汗水默默付出的结合。

在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努力下,中国从发射首颗卫星“东方红一号”,到神舟载人飞船上天,三十年实现了两次历史性突破。

杨利伟第一次登上太空发现了什么(杨利伟在太空听见敲窗声)(18)

2003年“神五”太空一日游,如今神舟十三在天上“跨年”,载人航天走上了快车道。

“嫦娥五号”采回了月壤,月球科研站又提上日程,中国人登月的日子不会太久了。

“天和”核心舱已经升空,“问天”“梦天”实验舱也进入倒计时,“天宫”空间站营业可期。

“天问一号”登陆火星,“祝融”车传回清晰影像,人类太空探索进入全新的时代。

窥一斑而见全豹,观滴水可知沧海。我国航天事业的日新月异,向世界展示的是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亲爱的读者,看到这里,是不是感到此生无悔入华夏,自豪生为中国人!衷心为祖国伟大复兴加油奋斗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