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开汉代外戚专权的先河。看到以上所述,亲们就知道吕雉是多么了不起的以为女性了,但是,小编我发现了一个令人惊奇的记载,那就是吕雉竟然是刘邦的小妾,原来刘邦的原配另有其人,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一起来看看吧。
据史料记载,刘邦去任泗水亭亭长之时,年龄最少也已30余岁。按当时习俗,相信在20岁上下,刘邦父母是肯定会为刘邦完婚的,决不会拖至30多岁。只是由于《史记》、《汉书》中,均未见关于刘邦结发妻子情况之记载,故后人无法了解有关其结发妻子的任何情况。
然而,《高祖本纪》、《高帝纪》却明确记载了刘邦与吕雉结合之事。
虽然《齐悼惠王世家》载刘邦长子、悼惠王刘肥是“高祖长庶男也”,却又指明“其母,高祖微时外妇也,曰‘曹氏’”,以致后世许多学者认为刘邦正式结婚很晚,吕雉是刘邦原配夫人,而曹氏只是高祖未发迹时的姘妇。
不可否认,上述说法是社会上流传较广的一种说法,这种说法的形成,笔者以为源自后人对《高祖本纪》中“好酒及色”一句的误解。笔者认为吕后起初或是刘邦之待妾,或是刘邦前妻过世后的再婚妻子,而并非刘邦之原配夫人。
刘邦比吕雉大二十多岁,当时只是沛县一名小公务员,不仅爱喝酒,还很好色,而且,他还有个非婚生的大儿子刘肥。从择偶的角度看,刘邦完全算不上优秀,可吕太公却很满意,任凭吕雉的母亲怎么哭怎么劝,就是不改主意。
刘邦反秦,是一个人离开的。他把吕雉留在了老家,与父母、儿女一起生活。三年后,当他成了反秦的功臣,攻占关中的时候,也没有去想吕雉及全家,反而流连于咸阳的酒色之中。到后来他与项羽对抗,带了五十六万攻占项羽都城彭城的时候,刘邦也没有想到去安抚吕雉及家人,而是夺取了项羽的珍宝、美人,尽情享用。直到他在彭城惨败于项羽,才匆匆忙忙赶回二百里外的沛县去接老婆、老父亲和儿女,但是很不幸,除了儿子刘盈和女儿刘乐之外,吕雉和其余家属全部被项羽军队掳去作人质了。
吕雉再见到刘邦,是在两军对垒之际,项羽逼迫刘邦投降,威胁烹杀吕雉,刘邦不以为然,说你烹就烹吧,悉听尊便。试想一下,为刘邦坐过牢、挨过打、吃过苦、忍辱负重这么多年的吕雉,听到这个话,心里作何感受。当然,刘邦当时说这些话可能是一种策略,为的是保全吕雉的性命,但是吕雉未见得这样想。
楚汉两军鸿沟议和后,吕雉及刘邦亲属终于回到了汉军营中,多年的分别和流离过后,吕雉早已不是当年温顺年轻的小媳妇了,史书载:“吕后年长,常留守,希见上,益疏。”吕后已人老珠黄,再也不能令好色的刘邦心动了,她与刘邦的关系也日益疏远,二人的夫妻之名,恐怕也更多的是出于政治上的需要了。
人老珠黄也好,形式婚姻也罢,这些吕雉还勉强忍受,可回归汉营之后,居然发现刘邦身边多了一个新宠戚夫人,这就让她十分恼怒了。这个戚夫人是刘邦在鸿门宴之后偶然认识的,她不仅年轻漂亮,擅跳“翘袖折腰”舞,而且长于鼓瑟,妩媚之极,凡是能讨刘邦欢心的长处她都有。女人天性善妒,再加上这个戚夫人极力在刘邦面前争宠,所以吕雉非常厌恶她。
而且,在刘邦平定天下,吕雉被封为皇后,刘盈被封为太子之后,这个戚夫人更是变本加厉,不仅为刘邦生了个小儿子刘如意,还邀宠献媚,要刘邦立刘如意为太子。
这无疑是在向吕后宣战,试想,如果戚夫人成功,不但吕后和儿子这么多年的苦白受了,而且后半生也都将生活在屈辱和担惊受怕之中,说不定命都保不住了。更不妙的是,刘盈生性善良软弱,刘邦也对他不满意,却常对别人夸赞刘如意说:“如意这孩子像我。”这就更让吕后不安了。
此时的吕后,已是一个“为人刚毅”,极富韬略的女强人了,她刚刚帮助刘邦诛灭了韩信、彭越、英布等功臣,加强了皇帝手中的权力,性情也变得残忍,对待戚夫人这样的敌人,她当然不会手软。
刘邦死后,戚夫人果然遭到了残忍报复。吕后先是囚禁戚夫人,然后设计毒杀刘如意,继而派人将戚夫人砍去手足,挖掉双眼,烧聋耳朵,灌入哑药,丢在厕所里,号称“人猪”。之后还让刘盈来看,刘盈起初不知道这个会动的肉球是什么,问了才知道是曾经的戚夫人,刘盈大哭不止,对别人说:“这不是人干的事情。”回去就病了。从此刘盈荒淫作乐,不理朝政。
汉朝一统后,吕雉是最厉害的一个女人。一般来说,女人一旦与政治挂钩,国家必定大乱,可吕后不仅能从宫廷权力纷争中突围,独揽大权,而且她主政期间,不出宫门,就可令天下太平,百姓丰衣足食,犯罪率极低。不管怎么说,吕后传奇的一生,世所罕见。
大风歌
【原文】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大风劲吹啊浮云飞扬,
我统一了天下啊衣锦还乡,
怎样才能得到勇士啊为国家镇守四方!
注释
⑴大风歌: 这是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56-前195)在击破英布军以后,回长安时,途径故乡(沛县)时,邀集父老乡亲饮酒。酒酣,刘邦击筑(一种打击乐器)高歌,唱了这首《大风歌》。表达了他维护天下统一的豪情壮志。
⑵兮: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语气助词“啊”。
⑶威:威望,权威。
⑷加:施加。
⑸海内:四海之内,即“天下”。我国古人认为天下是一片大陆,四周大海环绕,海外则荒不可知。
⑹安得:怎样得到。安,哪里,怎样。
⑺守:守护,保卫。
⑻四方:指代国家。
【作品鉴赏】
《大风歌》刘邦是在说自己在这样的形势下夺得了帝位,因而能够衣锦荣归
《大风歌》整首诗仅有三句构成,这在中国历代诗歌史上是极其罕见的,三句诗中每一句都代表一个广大的不同的场景与心境,而且作者对这三句诗真可谓惜墨如金、高度凝炼。其中第一句的大风起兮云飞扬,是最令古今拍案叫绝的诗句。作者并没有直接描写他与他的麾下在恢宏的战场上是如何歼剿重创叛乱的敌军,而是非常高明巧妙地运用大风和飞扬狂卷的乌云来暗喻这场惊心动魄的战争画面。假如说项羽的《垓下歌》表现了失败者的悲哀,那么《大风歌》就显示了胜利者的悲哀。而作为这两种悲哀的纽带的,则是对于人的渺小的感伤。同样的,对第一句“大风起兮云飞扬”,唐代的李善曾解释说:“风起云飞,以喻群雄竞逐,而天下乱也。”(见汲古阁本李善注《文选》卷二十八)这是对的。“群雄竞逐而天下乱”,显然是指秦末群雄纷起、争夺天下的情状。“群雄竞逐”的“雄”,《文选》的有些本子作“凶”。倘原文如此,则当指汉初英布等人的反乱。但一则这些反乱乃是陆续发动的,并非同时并起,不应说“群凶竞逐”;再则那都是局部地区的反乱,并未蔓延到全国,不应说“天下乱”。故当以作“雄”为是。
第二句,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只一个“威”字就是那样生动贴切地阐明了各路诸侯臣服于大汉天子刘邦的脚下,一个“威”字也直抒了刘邦的威风凛凛、所向披糜,天下无人能与之匹敌的那种巨无霸的冲天豪迈气概。这样的荣归故里,刘邦的心情是何等的荣耀与八面威风!刘邦是在说自己在这样的形势下夺得了帝位,因而能够衣锦荣归。所以,在这两句中,刘邦无异坦率承认:他之得以“威加海内”,首先有赖于“大风起兮云飞扬”的局面。但是,正如风云并非人力所能支配,这种局面也不是刘邦所造成的,他只不过运道好,碰上了这种局面而已。从这一点来说,他之得以登上帝位,实属偶然。尽管他的同时代人在这方面都具有跟他同样的幸运,而他之终于获得成功乃是靠了他的努力与才智;但对于刘邦这样出身于低微的人来说,若不是碰上如此的时代,他的努力与才智又有多少用处呢?所以,无论怎么说,他之得以当皇帝,首先是靠机运,其次才是自己的努力与才智。他以当进的人对之根本无能为力的自然界的风云变化,来比喻把他推上皇帝宝座的客观条件,至少是不自觉地显示了他的某种心理活动吧!
《大风歌》作为皇帝,要保住天下,必须有猛士为他守卫四方
姑且不论刘邦把他的这种机运看作是上天的安排抑或是一种纯粹的偶然性,但那都不是他自己所能决定的。换言之,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智;但这一切到底有多大效果,还得看机运。作为皇帝,要保住天下,必须有猛士为他守卫四方,但世上有没有这样的猛士?如果有,他能否找到他们并使之为自己服务?这就并非完全取决于他自己了。第三句,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最后一句比照上一句,都是直抒胸臆,写他的心情与思想,但这最后一句,刘邦关没有继续沉浸在胜利后的巨大喜悦与光环之中,而且是笔峰一转,写出内心又将面临的另一种巨大的压力。
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居安思危,如何让自己与将士们辛劳打下的江山基业,不在日后他人觊觎中得而复失,回到故里后,去哪里挑选出更加精良的勇士来巩固自己的大好河山? 使之大汉江山固若金汤!所以,第三句的“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既是希冀,又是疑问。他是希望做到这一点的,但真的做得到吗?他自己却无从回答。可以说,他对于是否找得到捍卫四方的猛士,也即自己的天下是否守得住,不但毫无把握,而且深感忧虑和不安。也正因此,这首歌的前二句虽显得踌躇满志,第三句却突然透露出前途未卜的焦灼和恐惧。假如说,作为失败者的项羽曾经悲慨于人定无法胜天,那么,在胜利者刘邦的这首歌中也响彻着类似的悲音,这就难怪他在配合着歌唱而舞蹈时,要“慷慨伤怀,泣数行下”(《汉书·高帝纪》)了。
作者介绍
刘邦
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公元前256年冬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沛丰邑中阳里人,汉朝开国皇帝:汉高祖,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和强大有突出贡献。刘邦出身农家,为人豁达大度,不事生产。历任沛县泗水亭长、沛公、砀郡长、汉王。秦时因释放刑徒而亡匿于芒砀山中。陈胜起事后不久,刘邦集合三千子弟响应起义,攻占沛县等地,称沛公,不久投奔项梁。公元前206年十月,刘邦军进驻霸上,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刘邦废秦苛法,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鸿门宴后封为汉王,统治巴蜀地及汉中一带。楚汉战争前期,屡屡败北。但他知人善任,注意纳谏,能充分发挥部下的才能,又注意联合各地反对项羽的力量,终于反败为胜。击败项羽后,统一天下。
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刘邦于定陶氾水之阳即皇帝位,定都长安,史称西汉。登基后一面消灭韩信、彭越、英布、臧荼等异姓诸侯王,又裂土分封九个同姓诸侯王。另一面建章立制并采用休养生息之宽松政策治理天下,让士兵复员归家,豁免其徭役,重农抑商,恢复残破的社会经济,稳定封建统治秩序。不仅安抚了人民,也促成了汉朝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础。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开放汉与匈奴之间的关市,以缓和双方的关系。公元前195年,刘邦因讨伐英布叛乱,被流矢射中,其后病重不起,同年去世,庙号太祖,谥号高皇帝。毛泽东对刘邦的评价是“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
- 中文名
- 刘邦
- 别 名
- 刘季
- 国 籍
- 汉朝
- 民 族
- 汉族
- 出生地
- 沛丰邑中阳里(今徐州丰县)
- 出生日期
- 前256年冬月二十四(12月28日)
- 逝世日期
- 前195年四月二十五(6月1日)
- 职 业
- 皇帝、政治家
- 主要成就
- 斩蛇起义,推翻秦朝
- 消灭项羽,建立汉朝
- 主要成就
- 设立典章,设立制度
- 消灭诸侯,维护统一
- 代表作品
- 《大风歌》《鸿鹄歌》
- 庙 号
- 太祖
- 谥 号
- 高皇帝
- 在 位
- 称王5年、称帝8年
- 陵 墓
- 长陵
- 史书记载
- 《史记高祖本纪》《汉书高帝纪》
- 封国称王
- 汉王(前206年-前202年)
- 建汉称帝
- 汉帝(前202年-前195年)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和转载,旨在为传递更多市场信息,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仅供参考。如有侵权或不实情况,我们会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