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活动中心、乡村复兴少年宫……一座座供孩子们学习和活动的场所陆续建立;“新时代好少年”“爱心志愿者”“热心公益的好少年”“小交通员”……在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中涌现出众多优秀青少年,文明的声音越来越响亮,参加志愿活动的未成年人越来越多,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教育局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教育局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南宁市全力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综述)

教育局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青少年活动中心、乡村复兴少年宫……一座座供孩子们学习和活动的场所陆续建立;“新时代好少年”“爱心志愿者”“热心公益的好少年”“小交通员”……在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中涌现出众多优秀青少年,文明的声音越来越响亮,参加志愿活动的未成年人越来越多。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事关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事关城市文明、社会和谐,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近年来,南宁市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目标,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让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枝繁叶茂,繁荣生长。

选树好少年

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

“我的理想是要爱国奋进,读好每一本书、上好每一堂课,勤于学习、敏于思考,练就过硬的本领,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人。”1月7日,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在南宁市第四十七中学举办“逐梦新时代 争做好少年”2021年全国“新时代好少年”颁奖仪式,为当选全国“新时代好少年”的石唯颂同学颁奖。石唯颂从小刻苦学习戏曲,立志传承非遗文化,她还乐于奉献,经常参加公益活动,学习成绩优异,为同学们作出了榜样,成为我市第一个当选全国“新时代好少年”的学生。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锻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近年来,南宁市文明办联合市教育局、团市委、市妇联、市关工委等单位,在全市未成年人中广泛开展“新时代好少年”学习宣传活动。其中,石唯颂、洪量2人当选2021年广西“新时代好少年”;石唯颂当选2021年全国“新时代好少年”。

幼苗的健康成长,离不开道德土壤的滋养。我市在全市中小学校公告栏、宣传栏、电子显示屏、教学楼道及教室设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形成与环境相融、潜移默化的宣传氛围,让全市170万名师生熟读熟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全市中小学校观看2021年广西“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发布会,制作“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展板在全市1400多所中小学进行展示,为广大未成年人树立了榜样,营造了向先进学习、争做好少年的浓厚氛围。

文明校园,德育为先。南宁市还围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教育实践活动——

全市中小学校常态化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活动,诵读经典、习练书法、学唱戏曲风靡校园;

以劳动实践基地、校园、社区、家庭为平台,各中小学学生积极参加爱国卫生运动、垃圾分类、社区服务等“劳动美”社会实践;

开展“德行天下·微影故事”南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电影征集展示、“我邀明月颂中华”爱国诗词朗诵大赛、第28届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等活动……

一项项有效举措落地,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呈现出积极向上、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传承红色基因

爱国主义教育成风化人

“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同学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把革命精神传承下去,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家多作贡献。”2021年10月15日,青秀区彩虹路小学开展“学党史,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青少年主题教育宣讲活动,邀请青秀区关工委秘书长梁端宁及广西优秀语文教师、南宁市教学骨干、南宁市优秀班主任温妮妮作主题宣讲。听完宣讲,同学们表示,要做新时代好少年,勤奋刻苦学习,为成为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好准备。

红色文化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资源。近年来,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市关工委等相关部门始终将“红色基因”厚植于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大力开展“传承红色基因”系列教育活动。

2021年,南宁市在全市两千多所中小学统一部署“童心向党”教育实践活动,紧扣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线,重点开展“童心向党·我向党旗敬个礼”“童心向党·唱支红歌给党听”“童心向党·党的光辉照我心”“童心向党·党史故事我来讲”四个主题活动,全市组织开展各类文艺活动900余场次、参与人数10万余人次。国庆期间,全市超过47万人次学生参与“向国旗敬礼”点赞互动,收到青少年签名寄语共计50万条,有效激发青少年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2021年12月9日,南宁市配合自治区文明办组织滨湖路小学、星湖小学、逸夫小学、桂雅路小学、南宁二中、南宁三中以及武鸣区城厢镇第三小学乡村“复兴少年宫”等在校学生,参加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第一课——南宁地面分课堂活动,同时组织多个学校同一时间开设科技课堂,收看现场直播。

每年清明节期间,市文明办都会联合市教育局、市关工委等有关部门,通过瞻仰宣誓、祭扫献花、慰问烈士家属等形式,引导未成年人学习党史、国史和英模事迹,在慎终追远、缅怀先辈中继承先烈遗志、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优良传统,进一步增强爱党、爱国、爱家的思想情怀。

每到“七一”,全市各学校都会以党的生日为契机,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目标,组织广大未成年人广泛传唱歌颂党、歌颂伟大祖国、歌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秀歌曲,引导广大未成年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坚定心向党、跟党走的信念。

每年国庆节期间,全市各学校都会组织开展升国旗唱国歌、观看红色影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活动,进一步增强学生爱国意识,激发爱国之志。

齐抓共管

为孩子撑起成长“绿伞”

多年来,社会各界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关注不断增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不断健全。

——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精彩纷呈。

走在我市各校园,随处可见繁花似锦、林木葱郁,“讲文明树新风”“图说我们的价值观”等各类文明宣传温馨、感人,催人奋进的名言警句、经典诗文张贴或印刷在教学楼的过道、墙壁、立柱、橱窗、宣传栏上,处处传递着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展示着师生的文化自信。

南宁市持续开展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按照“六个好”文明校园创建标准,开展文明礼仪养成教育、道德讲堂等形式多样的创建活动,引导青少年做文明学生、创文明校园、建文明城市。目前,我市已成功创建市级文明校园542所,59所学校入选自治区文明校园,滨湖路小学等5所学校被中央文明委命名为全国文明校园。

——农村孩子有了课外生活乐园。

“爸、妈,我在乡村学校少年宫学习踢足球,有好多老师和小朋友陪着我,一点也不孤单,你们安心工作吧……”西乡塘区双定镇中心小学学生卢虎给外出务工的父母打电话说,少年宫是他最喜欢的活动场所。

近年来,我市共有162所学校少年宫拔地而起,其中中央级乡村学校少年宫71所、市级乡村学校少年宫67所、市级城市学校少年宫24所,实现了乡村学校少年宫在各乡镇的全覆盖。“五老”人员、道德模范、先进人物和民间艺人等成为孩子们的课外老师,为孩子们送去免费的精神食粮。

——社区成为家庭、校园之外促进未成年人成长的又一平台。

“只要没啥要紧事,家长学校一有课,我就来听。”一名家住盘古社区的居民说,“听了专家的课,我和孩子沟通更顺畅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提前介入指导家庭教育能够助力孩子健康成长。近年来,我市推动社区家长学校规范化建设,构建普惠式家庭教育服务平台,许多在职教师、志愿者活跃其中,为关心关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默默奉献光和热。

——政府部门齐心协力,净化未成年人社会文化环境。

我市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检查考评内容纳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实地督查内容,定期进行实地检查考评;扎实开展“扫黄打非·护苗2021”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制售传播非法有害少儿出版物及信息的单位和个人;利用报、台、网、端、微等平台,大力普及未成年人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未成年人的法治意识,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爱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舆论氛围。

立德树人,润物无声。南宁市将持续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首善之地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智力支撑和创新支撑。(记者李静)

编辑:韦玮

值班编审:汤洁葵

(作者:李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