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为什么叫上海上海 是如何产生的,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求下联?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求下联(上海为什么叫上海)

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求下联

上海,为什么叫上海

上海 是如何产生的

作者:赵震忠

上海为什么叫上海,流传主要有三种说法。

一是复旦教授说,上海聚落,产生在上海浦边,所以叫上海。一是明朝《弘治上海志》说,上海地处“海之上洋,所以叫上海”。二是,近年来,上海浦东新区史志工作者周敏法学者说:“上海” 是当时的人们要到海上去,像“上街”一样。 上和海两个字加起来,成为上海一词。上海,上海,说得多了,逐渐由动作动词上海,变成了名称名词上海。像今天有人说:“多亏跑了两步,差点没上上上上海的车”。上海跟上车一样。

看来,1000多年前的人们,在江北到海上去的小河叫下海浦;从江南到海上去的小河叫上海浦。上海、下海一个意思。最后,海成陆了,“上海”,也由海域名词,变成陆域名词。

上述第一种说法,没有解决实质性问题。试问上海浦的 “上海” 两字又是怎么来的呢?后两种说法都是说上海与海有关。这是实质。只是一个说的“上” 是个方位词,一个说的“上” 是个动词。都是说上海是因海而生,只是生法不同。不过,“海上”如何变成“上海”较难理解。还有,对这个海的名称及其产生没有说明确。应该说,五百年前这部“弘治志”,确有不寻常之处。公元1504年,上海县已建立200多年,修的明明是《上海县志》,却偏偏标为《上海志》。似乎他就是要强调这里是上海。而且,还在“沿革”章里说,这里旧名叫“华亭海”。似乎“上海”是“新名”。另有明朝松江府志说,“在华亭海设市舶分司”,不说“在上海县治”设这分司。明朝旧志,一步步认定上海县这地块,原本就是一个海—华亭海;后来变成陆地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还是称华亭海。500年前的修志人,有上述对华亭海的认知,很不简单了。今天,对上海曾是海,名华亭海,认知的人也没有多少。

对“上海,原是海”。地质部门这么说:2007年,出了一本书《沧海桑田 话上海》。甘德福等学者在书里对今上海地块,作了几十万字的阐述。这里,笔者用我的话就上海的来历,拙作简要转述:1、地质部门查证,今上海地块,在1.5亿年前爆发火山,产生了大小金山 佘山等三千米高山。这些山变成了今天的几个土堆堆;2、解放后,地质勘探部门在几十年时间里,在上海各处,打了650多个钻孔。对取到的岩芯化验的结果是,我们脚下这块地 是经过300万年由泥沙逐渐淤成的。最厚的地方400米,有的地方只有70几米(遇到了小山)。再下是岩石。这个像千层饼似的地块,是长江、钱塘江两江之水,夹带泥沙的杰作。这个过程中,长江曾是流到琉球才入海的长河。到距今7000多年的时候,地球大变暖,大量冰川融化,使海平面升高。到距今7500年时,海平面升高到,使长江入海口,“水漫金山”到今镇江 扬州。这时,今上海大都被淹没成海,只留下了佘山、金山、奉贤等高地。这就是“上海是海”的历史事实。华亭海曾是这么大个海。

此后,海水逐渐消退,“华亭海”西面块的松江、青浦、金山逐渐先行成陆。先来了“上海第一人”—崧泽村人。后来的人,率先使用了华亭村、华亭镇、华亭县、华亭谷等陆域名词。与此同时,华亭海的东半部分,长江泥沙夹杂着海螺贝壳,在几千年里,海浪湧成宽十几里,长1百里的“冈身地带”。南宋《云间志》认为这就是上古海岸,冈以东是海。到距今4000年时,太湖水泛滥成灾。大禹治水南下,在太湖东边开了一个口子,流出了松江、娄江、东江三条大江。松江、娄江冲破冈身,进入华亭海。此后,松、娄二江,协助长江运泥沙填海,开始向东造陆。过商、周到秦、汉,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华亭海海岸线填到嘉定、南翔、闵行一线。到八世纪,隋唐初期,华亭建县,今上海市区地块,始露海面。成陆后,在吴淞江江岸河边,有了人居聚落,到海上活动。便进入上面说的“上海”,下海,旧名换新名时期。公元1008年,秀洲府在上海浦边的聚落,设立了收酒税的政府机关“上海务”。这是“上海”最早见诸史册。随后又出现了“上海市1舶务”等政府机关。过半个世纪,于1074年“置上海镇于华亭”。这个确切建镇时间,过去也见于史载,但是因为没有证据,史志专家们不敢相信。近年敏法学者读浦东《平阳曹氏族谱》,发现“熙宁七年置上海镇于华亭”。如此,1074年建上海镇有了宋人书谱真凭实据。从而否定了宋末1267年建镇的推算说法,把建镇时间提前了200年。过128年,上海镇发展成为“华亭东北一巨镇”。上海镇升格为上海县。1927年设上海市。

以上就是上海的来历。各位看官,请指教。

赵震忠2022/10/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