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高考考生们,已陆续接到了高校的录取通知书。“实事求是”“德行言语、敦睦天下”“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如果留心细看,你或许会在通知书上找到类似这样的话语,这是你就读学校的校训。正如校训在通知书上的位置一样,他们似乎无时不在,却又常常被人忽略。记者了解到,区内各高校、高中的校训背后,其实藏着不少鲜为人知的故事

调查:超九成学生记得校训

日前,记者通过问卷,对320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了解他们对校训的熟悉情况。参与调查的学生中,绝大部分在广西各高校就读,占调查学生的88.13%,另有少部分就读于广西区外高校。这些学生中,约79%是在读大学生,约18%已毕业,还有约3%是今年刚被录取的高考生。

从调查的情况看,约93%的学生知道学校的校训,超过八成的学生知道校训的含义。不过,近六成大学生不知道校训的来源。即将入学的新生中,仅有25%的学生知道自己学校的校训。记者随机采访到的几名大学新生,也都在提示下才发现录取通知书上印有校训。

“诚以修身,信以立业”,广西财经学院的大三学生王同学能准确说出学校的校训。在她印象中,身边的同学大多都能说出来,“学校里开各种会、各种典礼都会提到,字也不多,所以早早就记住了”。

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的穆女士,对母校的校训也印象深刻。穆女士说,中国传媒大学的校训是“立德、敬业、博学、竞先”。该校1号教学楼命名为立德楼,48号教学楼命名为博学楼,当年这两幢楼是他们最主要的教学楼,上课都在这里,连带着也把校训记住了。

寒门学子励志故事广西:大师题撰名人书写(1)

广西医科大学的校训墙。

而广西大学大三学生李同学,对校训的印象已有些模糊,只能说出校训的前四个字“勤恳朴诚”。李同学说:“校训在平时学习生活中出现少,所以记不清了,但校歌我会唱。”李同学说,自己刚入学时参加过学校的一次大会,学过校歌。之后他参加学校社团合唱再次强化了他对校歌的印象。

记者了解到,实际上,广西大学东门有一块校训石。但李同学经过东门的次数不多,平时路过也不太留心,所以都忽略了。

采访中记者发现,近年来,区内高校和高中都越来越重视宣传学校的文化。在寄录取通知书或学生刚入校时,学校往往就会发一本学校简介,里面包括学校的校训、校风、校徽的介绍等。甚至一些高校会举行相关考试,增强大学生对学校的了解和认同感。

历史:部分校训大有来头

正如学校的校名多出自名人之手,区内部分高校和高中的校训背后,也有名人光环。

走进广西艺术学院校门,右边的校训石颇为显眼,“亲爱精诚”的校训下,落款为“悲鸿题”。人们似乎更熟悉徐悲鸿的画,实际上他的书法造诣也很高。徐悲鸿的书法师学康有为,有魏碑的书风,其线条富有情趣且不失雄强之气。1938年春,在国画大师徐悲鸿和时任广西省教育厅音乐督学的满谦子积极倡导推动下,广西艺术学院前身“广西省会国民基础学校艺术师资训练班”在桂林诞生。训练班结束时,徐悲鸿在刊印的同学录中亲笔题字:亲爱精诚。这一校训,表达了徐悲鸿对学子的殷切期望。

寒门学子励志故事广西:大师题撰名人书写(2)

广西大学的校训石。

提起我国近代教育界大师,蔡元培和马君武享有“北蔡南马”的美誉。马君武曾在多所大学任校长之职,尤以在广西大学时间最长,建树最多。广西大学也被认为最能显示马君武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广西大学目前校训的前半句“勤恳朴诚”,就是1928年广西大学建校时,该校首任校长马君武亲撰。

南宁三中的校门口,矗立了一块校训牌匾,上面“敦品力学”四个大字,由广西临桂人白崇禧题写。

变革:校训也会与时俱进

有意思的是,有一段时间,广西大学和广西医科大学的校训极其相似。

1958年恢复重建的广西大学,并没有确定自己的校训。直到1988年,在60周年校庆时,广西大学才决定将“团结、求实、勤奋、创新”作为校训。而广西医科大学在2008年改校训前,使用的校训一直为“团结、勤奋、求实、创新”。

在当年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不仅广西大学和广西医科大学的校训极其相似,有一段时间我国很多大学的校训都让人傻傻分不清。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北京理工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都曾用“团结、勤奋、求实、创新”这一校训。不过近十多年来,这些高校都摈弃了旧校训,改用了更体现学校特色的新校训。

广西财经学院主要培养财务人员,所以其校训更强调诚信。

2008年,广西大学在80周年校庆到来之际,除了在学校开展“西大精神”和校训大讨论活动,还面向全国发起新校训征集。

广西大学时任宣传部部长贺祖祯,全程负责该校新校训修订工作。贺祖祯介绍,该校当年决定恢复首任校长马君武提出的“勤恳朴诚”作为校训前半句,再征集一句体现西大精神,具有时代特点的校训作为后半句。当时,共收到170多条建议稿,除了本校师生,还有众多老校友、社会各界人士参与了校训征集。最终有16条备选校训被拿出来,在校内投票。其中,“厚学致新”和“立学笃志”两条得票最高,学校也在两条校训中犹豫不决。考虑到时下高校都在提倡创新发展,学校最终将校训确定为“勤恳朴诚,厚学致新”。

同年,广西医科大学的校训也改为“厚德励志,博学弘医”。

说法:牢记校训更能传递精神

广西民族大学党委书记卞成林认为,对学生来说,知道自己学校的校训,应该是最起码的要求。“校训是大学办学多年精神的一种凝聚,这种精神是历代大学的学者们归纳总结出来的,希望后面的学生能够把这种精神传递下去。校训是学校对于学生精神和品行、道德和操行上的一种要求,一个目标。”

寒门学子励志故事广西:大师题撰名人书写(3)

广西艺术学院的校训石为徐悲鸿所题。

“学生对于校训应该有辩证的看法”,广西大学文学院院长李寅生则认为,“作为母校的学子,应该记住这个东西,就像每个人应该记住家族的历史一样。但记住之后,更要辩证地去看这个东西。”他举例说,很多古代的书院也都有过各种校训,如康熙题的“学达性天”,就被作为校训留存。相对来说,古代的校训往往侧重政治功能,而现在很多校训政治色彩、人文色彩都有,但是都不算浓。从学生角度来说,爱护母校应该继承校训,但他也认为,高校的校训应该更有内涵,更注重体现学校的文化底蕴。

来源丨南国早报记者 蒋晓梅 实习生 陈敏学 莫翠菁

点赞(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