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朵女子,风轻云淡

欢迎关注槐序,这里有最美古诗词

王昌龄经典诗词赏析(不读王昌龄不知何为江湖)(1)

- 谁不年少梦江湖 -

莫名喜欢王昌龄,不仅仅因为他是“七绝圣手”,更是因为他身上表现出来的豪爽和英气。

公元738年,宰相张九龄被权臣李林甫构陷时,满朝文武皆默,唯独王昌龄站了出来,大骂李林甫弄权。

因为,张九龄于他有知遇之恩,然后,他被贬去了岭南。

这一年,他已经40而不惑,回首半生,这不是他的第一次“冲动”。

23岁的王昌龄曾在嵩山悟道,三年后仗剑天涯,跋山涉水一路到了长安,花花世界没有给他太多的留恋。在考场留下一篇残文后,27岁的王昌龄赴河陇、出玉门,直达塞外。

一个江湖诗人的梦,就在这里诞生了。

王昌龄经典诗词赏析(不读王昌龄不知何为江湖)(2)

第一次站在边疆的古城墙上,望着莽莽的山河,他写下了: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入军营目睹遮天的帅旗、如云的战阵时,他又写下了: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一路,他结交了很多朋友,始终赤诚,与子同袍,岂曰无衣。

惜别辛渐时,他挥洒诗篇: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送柴侍御归乡后,他乘风咏叹: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30岁时,王昌龄进士及第入秘书省,但身上依然有一股江湖气,安禄山谋反前他早有预见,可是无人听信,于是王昌龄挥笔写下了《宿灞上寄侍御玙弟》及《箜篌引》,但为他带来的却是灾难。

王昌龄经典诗词赏析(不读王昌龄不知何为江湖)(3)

五十知天命,王昌龄贬为龙标尉,在这里他度过了人生最后的逸景。他累了,不再奔波。

此时,他的好友孟浩然已经过世,临终前还曾与自己喝了一顿大酒,王翰、王之涣均已归乡,高适还忙碌在仕途中,李白有诗相赠: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命运起起伏伏,正所谓:

年少立志三千里,踌躇百步无寸功。碎银几两催人老,只叹时光太匆匆。莫笑少年江湖梦,谁不年少梦江湖。

感伤之际,王昌龄写下了一首《长歌行》:

旷野饶悲风,飕飕黄蒿草。

系马倚白杨,谁知我怀抱。

所是同袍者,相逢尽衰老。

北登汉家陵,南望长安道。

下有枯树根,上有鼯鼠窠。

高皇子孙尽,千载无人过。

宝玉频发掘,精灵其奈何。

人生须达命,有酒且长歌。

王昌龄经典诗词赏析(不读王昌龄不知何为江湖)(4)

什么是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什么是朋友?能同袍者可心予之,交而不弃,一生无悔。

什么是命运?走走停停,阅尽人间风景,哭哭笑笑,揽尽清风明月,一杯浊酒敬流年。

在这首诗里,王昌龄表达了一种悲凉而又豁达的情绪。悲凉是因为岁月,豁达是因为英雄都会老去,江湖飘蓬,只求无愧于心。

诗文大意为:

空旷的原野朔风凛冽,蒿草早已枯黄,翻身下马倚在白杨树边,望着天地茫茫,心中所向又有谁会知道呢;

那些曾一起御风破浪的兄弟们,如今也都衰老了,再向北走就是汉代的陵墓,长安古道渐行渐远,那些墓冢下有枯根鼠巢,高祖的子孙早已无处可寻,千百年来都没人问津;

陵寝中宝玉频频被掘,连神明也不管不问,我们还能操什么心呢!不如饮酒高歌,保持达观的心态,谁的人生都不过百年。

王昌龄经典诗词赏析(不读王昌龄不知何为江湖)(5)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面对悠悠的岁月,英雄也会气短。那些唐代的衣冠、汉朝的松石,如今都在岁月里掩埋,千年以后的我们,有了不同的江湖梦。

我们没有了刀光剑影,却同样有着儿女情长,阡陌的红尘里,也渴望有知音知己,可以把酒言欢,问天下苍生,看世界风云变幻。

我们也可以握着书卷,倚楼远眺,渺沧海一粟,窥万里河山。或者乘风而行,千里江陵一日还。

什么是江湖?心中有梦,一个人也是江湖。

远在盛唐的王昌龄,可以“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这等豪气在无边的旷野上长久地回荡。他也可以铁骨柔情,遇见蛮女阿朵时写下: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王昌龄经典诗词赏析(不读王昌龄不知何为江湖)(6)

命运不会给谁定数,一切都是自己的选择,或安于一隅之地,漫看云卷云舒,直到终老。或翻身上马,不畏风雨寒露,仗剑天涯追寻少年梦。

江湖不老英雄客,惟愿英雄老江湖。

六十耳顺,王昌龄戎马一身,提刀从龙标赶回家乡,安史之乱的战火已经烧到了那里,他要保家卫国。

遗憾的是,回归途中王昌龄被闾丘晓所害,走完了自己颠沛流离的一生。

时光如惊鸿照影,一晃1200多年就过去了,那个“诗家夫子”早已成为了历史的烟云,但是江湖却仍有他的传说。

他就是“七绝圣手”王昌龄。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