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崎骏说过这样一句话:

“后来才明白,我需要的不是对象,而是一个精神寄托,愿意听我讲废话,在我委屈的时候陪着我,不分青红皂白偏向我的人。”

是啊,这或许就是偏爱的意义吧。为什么说,我我们需要的不是对象,而是一个精神寄托。

首先我们就要知道精神寄托是什么?简单的来说就是为了促进彼此间的联系。就好像是一对情侣,为什么在一方离开的时候,会感觉到空虚、孤独。就在于他们的精神寄托就是另一半。

需要的不是对象而是精神寄托(我需要的不是对象)(1)

当然,这并不是说要把希望寄托在他人的身上,这样的想法是不可取的。人生更多的时候还是要靠自己。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需要精神寄托。

在我理解精神寄托的时候更偏向于目标或者动力的来源。正如我们都知道的,人这一生总是要追求一些东西,来慰藉我们的心灵和精神。

而这就是精神寄托,或者我们可以更直白地说,这种精神寄托就是感情寄托。在心理学中有这样一个词汇叫做“感情投射效应”。

所谓的感情投射效应就是指认为别人的好恶与自己的相同,把他人的特性硬纳入自己既定的框框中,按照自己的是我方式加以理解。

当然,也有的人会说这样的感情是不可取的,人们不能够把被人当成自己的精神寄托。这样的感情是一种不真实的。当那个人要离开你的时候,你怎么办。

需要的不是对象而是精神寄托(我需要的不是对象)(2)

这或许就是当我们把对方当成精神寄托的后遗症吧!但是不管怎么说,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精神寄托也是一样。

人这一生总是需要去追寻一些东西,就好像是目标一样,它何尝不是一种精神寄托呢。精神寄托其实没有什么不好的。

就好像是我遇到开心的事情,我总是想要找一个人去分享,我遇到不开心的时候,总是想要找一个人去倾诉一样。

遇见一个人,我很喜欢他,想要让他过得更幸福,这其实不就是一种精神寄托吗?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精神寄托,我们才会变得更加的努力。

就好像电影里面演的那样,遇见一个人这个人开始朝着更好的方向去发展。而促使他这样的改变的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因为遇见了他自己的人生又多了一项精神支柱,或者是追求。

需要的不是对象而是精神寄托(我需要的不是对象)(3)

只是我们的情感并没有书中或者电影里面演的那样轰轰烈烈,现实中的感情更多的是平平谈谈。可是这并不妨碍我们追求更好的生活。

这也是为什么两个相爱的人,总是会憧憬着未来,因为那就是两个人所向往的结果。那就是两个人愿意为之奋斗的目标。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常说家是心灵的港湾,家的真正含义,不是房子、房间、沙发、灯光、床等,而在于它的意义、归属、连接和寄托。

就好像两个相爱的人,想要的就是彼此之间的归属感,这种归属感其实就是一种精神寄托。它能够让我们感觉到安心、安全和依恋。

它让我们知道,就算在这个世界上受到再多的伤痛,也依然有那么一个人在挂念着我,在爱着我。

需要的不是对象而是精神寄托(我需要的不是对象)(4)

于是一想到这面对人生的困难也就充满的干劲。所以说精神寄托也是有它积极的一面。只是在这之前,我们还是要明白一点,那就是爱别人之前,先爱自己。这样才能够更好地爱别人。

也就是说我们需要有爱和被爱的能力。也需要精神寄托。这或许就是偏爱的意义吧。

这大概才是宫崎骏,我需要的不是对象,而是一个精神寄托,愿意听我讲废话,在我委屈的时候陪着我,不分青红皂白偏向我的人这句话的意义所在。

文|明浮生

图|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