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浮山百草油还有这么多用途(罗浮山百草油的前世今生)(1)

罗浮山百草油制作技艺入编省非物质遗产丛书。

罗浮山百草油还有这么多用途(罗浮山百草油的前世今生)(2)

广东罗浮山国药股份有限公司出产的罗浮山百草油。

罗浮山百草油还有这么多用途(罗浮山百草油的前世今生)(3)

道家在炼制并传承罗浮山百草油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罗浮山百草油还有这么多用途(罗浮山百草油的前世今生)(4)

罗浮山洗药池,据说是葛洪鲍姑夫妇洗药之处。

罗浮山百草油还有这么多用途(罗浮山百草油的前世今生)(5)

抽检随着生产每天都持续进行,以确保出厂的罗浮山百草油达到相应的标准。

罗浮山百草油还有这么多用途(罗浮山百草油的前世今生)(6)

罗浮山国药在2003年组建的惠州市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罗浮山百草油还有这么多用途(罗浮山百草油的前世今生)(7)

在继承传统制法的基础上,如今百草油的制作已融入现代制药工艺。

罗浮山百草油还有这么多用途(罗浮山百草油的前世今生)(8)

为恢复“洞天药市”,罗浮山珍稀植物观光园内架起大棚,通过人工培育,展览多种名贵药用植物。

罗浮山百草油还有这么多用途(罗浮山百草油的前世今生)(9)

罗浮山景区即将恢复的“洞天药市”。

罗浮山百草油还有这么多用途(罗浮山百草油的前世今生)(10)

罗浮山的铁皮石斛酒很受游客欢迎。

罗浮山百草油还有这么多用途(罗浮山百草油的前世今生)(11)

人工培育的名贵草药将在“洞天药市”内展览。

罗浮山百草油还有这么多用途(罗浮山百草油的前世今生)(12)

罗浮山景区青蒿园内立着“青蒿治疟之源”石碑。

自秦至清,罗浮山地区一直是皇家的御用药园。宋代,开辟于罗浮山冲虚观旁的“洞天药市”为当时中国之最,该药市绵延数里,集市者过万,相当热闹。其中,我国东晋著名的化学家、医学家、道教理论家葛洪在罗浮山炼就的“百草药油”,对岭南瘟病时疫、疠瘴之气以及寒热身痛、无名肿毒等岭南常见疾患有神奇疗效,成为罗浮山一宝。

值得关注的是,葛洪的百草油处方研制出来后,传承了1600多年,成为了惠州首个国家级“非遗”项目。罗浮山百草油的传承发展,被誉为见证和承载了广东医药的起源、发展和创新,是广东医药的始祖代表。

第三届中医科学大会即将在罗浮山召开,罗浮山百草油作为当地最具代表性的中医药产品,将在大会亮相。近日,东时记者走访了罗浮山百草油传承人及广东罗浮山国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罗浮山国药),了解其前世今生。

前生 葛洪1600多年前炼就

根据罗浮山百草油制作技艺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材料,罗浮山百草油制作技艺的第六代传人为罗浮山国药执行董事陈新泉和总工程师、副总经理廖志钟。

陈新泉认为,提到罗浮山百草油,自然得先说罗浮山及其百草文化。他介绍,罗浮山自秦代以来,号称罗浮仙山,号称“百粤群山之领”,是我国道教十大名山之一。它以秀丽的大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中草药资源吸引着历代的仙家道士,素有“洞天药市”之称。东晋裴渊《广州记》记载:“(罗)山之阳有一小岭,云蓬莱边山,浮来著此,因合号‘罗浮山’。”历代的道佛两家争相来此,罗浮山地区的医药文化更是伴随着道教文化的兴起而发展。

据史料记载,罗浮山百草油的历史渊源与罗浮山百草文化是密切相关的,1600多年前的东晋时期,我国东晋著名的化学家、医学家、道教理论家葛洪寻觅千山万水,最终在罗浮山福地结庐隐居,修道炼丹,著书立说,并行医济世。

罗浮山百草油原方出自葛洪之手,名承“神农尝百草”之意而定,民间有“远古神农尝百草,东晋葛洪炼药油”之说。相传葛洪采集罗浮山百草,苦炼九转金丹,丹尚未成之际,炼得一种翠绿色液体,葛洪称之为“百草药油”,这就是罗浮山百草油的前生。

失传 处方因战乱流落民间

据廖志钟介绍,葛洪的“百草药油”处方研制出来后,千百年来由罗浮山道士口口相授,秘传下来,其制作工艺未有详细记载。直至明代,罗浮山黄龙观道士陈伯辉在前辈古方的基础上,配方及工艺进行发掘整理,前后耗费了20年,利用罗浮山地区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终于炼就了功效奇特、药性平和、内服外用俱佳的“罗浮山百草油”。

这点,《广东省志·宗教志》有明显记载:“黄龙观道士陈伯辉创制百草油。”这也成为罗浮山国药将“罗浮山百草油制作技艺”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时,把陈伯辉确定为传承谱系第一代传承人的重要依据。

可惜的是,20世纪初期,罗浮山百草油处方和制作工艺因战乱流落民间。据资料记载,由于战乱频繁,秘方曾几经失传,好在罗浮山人与历代“药仙”心有灵犀,秘方每每能失而复得。根据地方志记载,抗战时期曾传颂一个悲壮的故事:当地一位罗浮山百草油传人,为保住秘方不被日本人抢掠而光荣献身。

失传而没有绝传,很大程度得益于罗浮山百草油的功效。自明清以来,“罗浮山——— 百草油,居家出游——— 好东西……”“百草精华———百草油,百姓良药——— 百姓求”等民谣,在岭南大地上广为传颂,一直流传至今。

今生 现代工艺还原72道工序

新中国成立后,罗浮山下的“赤脚医生”叶国经,收集了罗浮山百草油了秘方,并结合罗浮山老道士和老药农的方子,理清渊源、确认药材,延续了罗浮山百草油的制作技艺。

此后,该配方、制作技艺由罗浮山制药厂(即如今广东罗浮山国药股份有限公司)继承。在生产过程中,陈新泉、廖志钟在继承传统制法的基础上,研究和优化关键工艺参数,使得罗浮山百草油制作技艺得到不断发展和提高。

“通过现代化工业改革,进一步还原罗浮山百草油72道复杂工序。”廖志钟介绍,由于以传统的炼制技艺为基础,所以罗浮山百草油的制备工序远比单纯调制的技艺繁杂,制作工序多达72道,这也是其制作技艺的独特处。虽然目前发展到用机械代替刀切、用现代滤器代替古代的滤布等,但大部分仍保留着道家的传统制作技艺精髓。

“罗浮山百草油由68味中草药提取的百草精和11种植物精油配制而成。”在陈新泉看来,将浓缩着罗浮山道家医药文化和岭南中医药文化的罗浮山百草油及其制作工艺传承下去,将罗浮山百草油惠及更多的老百姓是罗浮山国药最大心愿。

如今,经过罗浮山国药的继承与发展,罗浮山百草油有“百草精华百草油,百姓良药百姓求”的美誉。因具有祛风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被广泛用于感冒头痛、虫蚊叮咬、舟车眩晕、无名肿痛等诸多症状,效果显著,并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为非处方药,已成为不少岭南及东南亚地区大众居家必备的药品。

发展 不断改进期待畅销海外

2011年,罗浮山“百草油制作技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惠州首个国家级“非遗”项目。

“评为国家非遗,最终的目标是把罗浮山百草油从岭南推广出去,让中国传统养生药方能造福百姓。”廖志钟认为,对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好的保护方式就是继承与发展,最根本的办法就是推广,像罗浮山百草油这种有着1600多年传承、500多年史书记载的国家非遗产物,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更好的传承。

“未来的一大目标是把罗浮山百草油打造成像老干妈一样的产品,走到世界各地都能看到。”这是罗浮山国药对罗浮山百草油发展的期望。

“罗浮山百草油一直在改进,包括提升医药标准,临床研究等,这是研究我们长期在做。”陈新泉介绍,目前研发方面的一个重心,是使百草油的相关数据符合国际产品注册标准,使它可以更顺利地走出国门。

此外,据罗浮山国药研发副总经理张清民透露,现在罗浮山百草油的年销售额不到1亿元,计划5年左右把它打造成年产值50亿元的规模。为实现这一目标,从产品质量到市场开拓都会实施相应的计划。

延伸阅读

罗浮山有药用植物1240多种

罗浮山百草油的起源、发展和传承,见证了罗浮山道教医药文化的发展。广东罗浮山国药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陈新泉认为,罗浮山百草油,陪伴岭南人民走过1600多年,这是罗浮山百草文化在民间巨大影响力的生动写照。

罗浮山堪称中药圣山和百草药库

据悉,罗浮山地理气候环境独特,拥有3400多种植物,其中金耳环、青蒿、金线莲、罗浮石斛等药用植物就有124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8种,堪称中药圣山和百草药库。由于罗浮山具有如此丰富的中草药资源,自古以来引得众多道士、僧人、儒士前来游玩居住,促进了岭南罗浮山地区养生学的发展,推动了岭南医药的发展。

特别是在明清年代,随着岭南儒教的兴起和发展,岭南瘟病学派的成长,不少儒士皆学医,医者也接受儒学,岭南医药学在后期发展中结合了儒学的天人合一、仁义、忠孝思想。而葛洪在罗浮山创立的冲虚观被称为岭南道教的始祖,当时“百粤群山之领”的罗浮山,是中国道教圣地和药材集散地。

据《惠州文化教育源流》一书记载,罗浮山中医药业历史久远,颇为发达,历代不衰的冲虚观药市是有名的粤东四市之一。四大集市分别为珠、香、花、药四大市场,具体是廉州珠市、东莞香市、广州花市和罗浮山冲虚观旁的“洞天药市”。“洞天药市”给惠州留下了丰富的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除了罗浮山百草油制作技艺外,还包括葛洪内丹养生、罗浮山风湿膏制作技艺、罗浮山凉茶制作技艺等。

“洞天药市”盛景将延续

论及“洞天药市”,葛洪不得不提。葛洪流传于世的《抱朴子》和《肘后备急方》对后世医学影响极为深远,他挖掘出罗浮山宝贵的药学资源,并留下丰富的有效药方。

特别是,广为流传的说法认为,葛洪在

1600多年前来到罗浮山炼丹、制药、修道时,罗浮山的文化地位就开始逐渐建立起来,被后人称之为道教文化的祖庭,也成为道教走出国门传播到东南亚各国的发源地。

葛洪主张积功累德。据《惠州文化教育源流》介绍,葛洪认为神仙实有,只是一般人因能力和经验所限不能识别判断。人是可以得道成仙长生不死的,但不能仅靠方术,还必须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内修形神,外攘邪恶,积善立功。直至今日,葛洪“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等观点,对人们积善行德仍然起到积极的作用。

值得关注的是,罗浮山“洞天药市”的盛景将延续。据东时记者了解,目前,罗浮山景区内正在恢复 “洞天药市”的奇观盛景,预计9月初“开市”。罗浮山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将以举办第三届中医科学大会为契机,进一步挖掘罗浮山的中草药文化资源。

相关新闻

中医药博览会展馆明天布展完毕

东江时报讯 记者刘豪伟 通讯员刘艳如9月份,第三届中医科学大会将在博罗县罗浮山召开。为迎接大会的到来,罗浮山景区和周边环境焕然一新,“颜值”大大提升。昨日,东时记者从罗浮山管委会获悉,景区内不仅新增葛洪博物馆、百草园、珍稀植物观光园等景观,而且对青蒿园、洗药池等景点及黄龙大道等周边环境进行环境绿化、升级改造工作,以全新姿态迎接第三届中医科学大会。

昨日,东时记者走访罗浮山景区发现,多个景点和周边环境已经焕发全新面貌。新游客服务中心达6300多平方米的罗浮山中医药博览会展馆,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布展扫尾工作,8月30日将完成场馆布展。此外,黄龙大道经过修建美化、管理整顿后,如今道路宽敞整洁,既美观、舒适又便民。

同时,葛洪博物馆和中医科学大会主会场已经完成建设和布展工作,进入试运行阶段。目前工作人员正在清洁卫生,优化各项细节工作,进行最后冲刺收尾。两大场馆将在第三届中医科学大会期间正式对外开放,葛洪博物馆主要展示葛洪及其妻鲍姑的的生平事迹、伟大成就和对后世的影响,还将展示屠呦呦的事迹。而可容纳500人的主场馆则是融合客家文化和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彰显客家围屋文化及中医药文化。

作为中草药宝库,罗浮山的珍稀植物观光园、百草园、青蒿园以及罗浮山百草油历史文化长廊已经完工。据悉,珍稀植物观光园、百草园、青蒿园内已经种植上百种中草药和珍稀植物,每一种中草药前面都树立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中草药药名、性状、功效等内容,便于向游客普及中草药知识。该景观集观光、科普等功能于一体,相辅相成,起到很好的中药知识科普作用。

相关链接

“青蒿治疟之源”

在去年揭晓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名单中,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获奖,以表彰她对疟疾治疗所做的贡献。屠呦呦是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类奖项的中国女科学家,其获奖备受国人关注。同时值得关注的是,葛洪在罗浮山所著的《肘后备急方》,被屠呦呦称作是“关键的文献启示”。

在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演讲中,屠呦呦曾谈道,当年她面临研究困境时,又重新温习中医古籍,进一步思考东晋 (公元3~4世纪)葛洪《肘后备急方》有关“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截疟记载。这使她联想到提取过程可能需要避免高温,由此改用低沸点溶剂的提取方法。

原来,在《肘后备急方》中,提到了如何治疗疟疾,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就是从青蒿中提炼出来的。如今罗浮山朱明洞洗药池旁,就矗立着一块“青蒿治疟之源”的石碑,以纪念葛洪的伟大贡献。

为此,有评论指出,时至今日,青蒿素已被屠呦呦成功提炼出有效抗疟成分并荣获最高奖项诺贝尔医学奖。而罗浮山百草油在历经一代又一代传承人的探索研究,已把百草精华提炼到效果更为优化,并让罗浮山百草油荣入国家“非遗”,葛洪的医学成就及其发现为后人留下了众多宝贵的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