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鹏历史典故(大鹏侃法史语言文字)(1)

大鹏历史典故(大鹏侃法史语言文字)(2)

图源Pixabay @ Fxq19910504

文字是孕育文化的摇篮。在考古学上,我们常常把城市、青铜器和文字作为文明的标志。时至今日,恐怕也只有中国人能够读懂数千年前那些栩栩如生的文字图案了。值此世界语创立135周年纪念日即将来临之际,我们来聊聊人们对语言文字的重视程度。

不得不说,语言文字二者独立发展又互有交叉

大鹏历史典故(大鹏侃法史语言文字)(3)

摩崖石刻 图源百度图片

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基本上都是象形文字,看到什么就画什么,是古人“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智慧结晶。人们有感于造字的神奇与神圣,奉仓颉为神,更有“天雨粟,鬼夜哭”的传说。从距今七八千年的贾湖刻符到成熟的甲骨文,人们在发现龟背和牛肩胛骨可以用作稳定的书写材料后在上面留下了诸多占卜的内容。中间的历史一直处于断层之中,还等后世有识之士发掘。

后来,为了长久的保存祖先的荣耀或者当时的大事,周人决定把它们铸在家里的锅碗瓢盆上,还因其铸造方法产生了模范一词。分封制后,天下诸侯国各自衍生文字,战国文字异彩纷呈。直至秦王扫六合,方才有了“车同轨,书同文”的规定。统一使用的文字,自然也就是改良后的小篆了——作为官方指定字体,这小篆字体本身恐怕是不具有著作权的。

《礼记·中庸》: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

《史记·秦始皇本纪》: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语言则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古代,中原人一直以正统自居(事实上几乎每个民族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因此,中原的音韵也一直被奉为圭臬。《孟子·滕文公上》中“南蛮鴂舌之人”便是孟子对楚国人满满地嘲笑。哪怕秦皇在“六王毕,四海一”后,也不过只在文字上达成一统,不同地区的人们还是保留了自己的说话习惯,“三里不同调,十里不同音”可并不是那么容易克服的。汉代前后出现了《尔雅》和《方言》两本辞典,前者相当于当时的普通话,而后者则是对各地俚语的汇编——这不就是《著作权法》中典型的汇编作品嘛!当然,也不能因此而忽略辞典本身也是文字作品这一事实。

大鹏历史典故(大鹏侃法史语言文字)(4)

图源Pixabay @minshee93

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的隶书原本是篆书的简写,因为繁琐的公文写作由不得人们一笔一划完整地写个篆字。尝到了隶书的甜头,人们又在思考,有没有更简化的字体呢?于是,草书形成了。当然了,在正式的场合,人们还是会选择楷书,毕竟工整是辨认的最好助力。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大融合改变了原有的语言格局,汉语与其他少数民族语言尤其是鲜卑语产生了大量的交融。例如,以“爷”代指父亲便是鲜卑族“首创”,后在民族融合中带入了中原。《木兰诗》“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中的“阿爷”和“爷”,便都是父亲的含义。根据“思想——表达二分法”,“阿爷”和“爷”代表父亲,属于思想范畴,不具有版权;但《木兰诗》整体还是构成文字作品的哦。

大鹏历史典故(大鹏侃法史语言文字)(5)

王羲之《兰亭集序》

提到魏晋,就不得不说说东晋著名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王羲之所创作的那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无论是其文章内容,还是其书法,均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有传闻说,这仅只是王羲之在酒会上的即兴创作——这即兴创作便有如此高的水准,书圣强者,竟恐怖如斯!当然,有时就是讲求机遇。事后,王羲之发现《兰亭集序》中有几处笔误,但誊写多遍后仍难找寻当时的意境。无奈之下,只得在原作上进行修改。《顾律话知产·著作权系列》用此案例来介绍修改权,但也不能忘记,以今天的视角来看,王羲之所作《兰亭集序》,从文章内容来看,似是文字作品;而从书法角度来看,又满足美术作品中书法作品的规定。

《著作权法》

第三条 本法所称的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一定形式表现的智力成果,包括:

(一)文字作品;

…………

(四)美术、建筑作品;

…………

《著作权法实施条例》

第四条 著作权法和本条例中下列作品的含义:

(一)文字作品,是指小说、诗词、散文、论文等以文字形式表现的作品;

…………

(八)美术作品,是指绘画、书法、雕塑等以线条、色彩或者其他方式构成的有审美意义的平面或者立体的造型艺术作品;

…………

大鹏历史典故(大鹏侃法史语言文字)(6)

图源Pixabay @Alice-wang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经过四百年乱世浩劫,中华文明仍未断绝,正是因为有这文字的传承。唐代,楷书的地位超然,形成了一套新的文字规范。宋代自从印刷术改进之后,文学作品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各种书家的字体都被运用在雕版上,就连皇帝也不能免俗,宋徽宗的瘦金体也得到了民间的热捧。

文学创作因语言文字而生,语言文字也因文学创作而繁荣。唐诗、宋词除了本身的意境外,还要求合辙押韵。由此,也促使了韵书(只标注读音的字典)的出现。隋代陆法言所著的《切韵》,在唐初被定为官韵;后宋人修了《广韵》《集韵》,可以说是《切韵》的2.0版本;3.0版本的《平水韵》则诞生于南宋末年。后来,蒙古人一统中原,改变了很多口音,为了便于创作戏曲,元代周德清又根据当时的口音作出了《中原音韵》。诗歌艺术也随着语言的变革而产生变化。

与汉人统治的明朝不同,清初时期大多数满人的汉语能力极为有限,为免耽误朝事,便设立了启心郎一职,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翻译。连那北大学神韦东奕,都自嘲“英语不好”,这外语,可真是不好学。

大鹏历史典故(大鹏侃法史语言文字)(7)

图源Pixabay @olilynch

既然外语不好学,为何不“消灭”外语?1887年7月26日,波兰籍犹太人柴门霍夫发明创立了一种被称为“世界语”的语言。他期待这门语言能够帮助人们跨越语言、肤色、种族、地域等界限,用同一个身份——世界公民来平等、友好地相处。但正如都德《最后一课》中写道:“他(哈迈尔)说这(法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也是最清楚的,最健康的语言”,语言文字作为一个民族之本源又怎能被轻易替代?所以,世界语也清楚自己作为国际辅助语言的定位,并没有取代任何民族语的想法。不得不说,作为一种国际辅助语言,世界语在文化交流、经贸往来和人类社会进步等方面也都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语言、文字,前者使得人与人之间能够顺畅地交流;后者则让人们能够跨越时空,与古人对话。文学的出现和私有权利意识的加强,也促使“版权”“著作权”等概念的出现。历时四月、经历三轮修订,顾律话知产团队形成的二十余万字的《顾律话知产·著作权系列文章合辑》也即将发布!盛夏七月,关注顾律话知产,锁定《顾律话知产·著作权系列文章合辑》发布的最新消息!

图文:翩若惊鸿、谷雨清风

校阅:仰角传音

大鹏历史典故(大鹏侃法史语言文字)(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