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志河 刘蕊 张迅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西南交通大学桥梁工程系

摘 要:针对某中承式集束钢管混凝土拱桥的维修加固,结合桥梁病害检测和数值仿真结果,提出了3种桥面系改造加固方案。多方比选的研究结果表明,若不考虑管芯混凝土收缩,拱肋应力偏小,而管芯混凝土压应力偏大,拉应力偏小;采用支架灌注的方法可减小拱肋应力,但会增大管芯混凝土压应力,减小管芯混凝土拉应力;方案2通过将桥面系更换为钢纵、横梁格构体系、更换吊杆可有效改善原拱桥结构受力,提高了结构承载能力。本研究可为同类桥梁加固改造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钢管混凝土拱桥;数值仿真;改造加固;钢纵、横梁格构体系;吊杆;

近年来,随着交通运输量的快速发展,重载、超载等不利情况频出。旧桥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桥梁的加固改造已成为我国桥梁工程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1]。钢管混凝土拱桥因桥形优美、结构轻盈,早期得以快速发展[2]。但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和使用周期的增长,吊杆会逐渐出现锈蚀和破坏现象,严重威胁着钢管拱桥的正常使用。因此,对钢管拱桥的加固开展研究具有重要工程意义。

在钢管拱桥加固方面,众多学者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加固方案。王军等[3]针对某中承式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提出了可通过减少梁片、增加钢构件等方法,减小恒载,从而提高结构承载能力;陆军[4]通过将原桥面加宽,并采用钢纵、横梁 混凝土桥面板结构、更换吊杆的加固设计方案,改善了结构的应力状态。吊杆作为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的重要受力构件,其可靠性直接影响拱桥的安全性。针对吊杆病害问题,可采用原位更换的形式[5,6,7]。通常,采用扩张工艺的方式在拱肋上钻孔,在原位置更换新吊杆,但该方法会损坏拱肋,影响拱肋局部受力,因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除此之外,有学者提出了可在既有吊杆附近增加新吊杆的方法,实现新吊杆替换旧吊杆或新旧吊杆协同受力的目标,该方法对旧吊杆性能要求较高[8,9,10,11]。

本研究以某中承式集束钢管混凝土拱桥为研究对象,结合原桥病害检测和数值分析结果,对该桥进行加固设计,为同类桥梁加固改造提供参考。

1 工程背景1.1桥梁概况

某桥孔跨布置为2×30 m(引桥) 1×100 m(主桥) 15×30 m(引桥),全长675.38 m。主桥为中承式集束钢管混凝土平行肋拱桥,计算跨径为100 m。主桥矢跨比为1/4,拱轴线为m=1.543的悬链线,拱肋采用“品”字形三管集束式截面。桥面系以上拱肋间不设置横撑,桥面系以下设置4道带斜撑的横撑。全桥共设13对双吊杆,4对拱上立柱,17根横梁,如图1所示。主桥桥面板原设计采用C25钢筋混凝土实心板,2011年更换为C35钢筋混凝土空心板。主桥宽16.5 m, 双向4车道,两侧各布置2.25 m宽人行道。

1.2病害现状

通过对主桥分别进行专项检测、静载试验和动载试验,桥梁技术状况等级评定为四类,属于“差”的状态,具体测试结果如下。

(1)专项检测。

通过敲击拱肋钢管,发现拱肋存在大量空响现象,表明钢管内混凝土存在局部脱空,脱空部位主要集中在靠近桥面内侧拱顶段的钢管及管间连接钢板处。

吊杆钢套筒表面锈蚀严重,索力测试正常。但由于本桥使用周期较长,吊杆及上下锚头长期受疲劳和冲击破坏影响,因而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横梁存在较多裂缝,局部出现混凝土剥落、露筋锈蚀及少量水渍的现象;纵梁出现裂缝,且存在落梁隐患。

下承式钢管砼拱桥施工(中承式集束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加固设计研究)(1)

图1 桥梁总体布置

单位:cm

桥面板出现大量横向贯通裂缝,部分桥面板表现为破损、凹陷、露筋;较大面积的桥面铺装被磨光,出现露骨、开裂及破损现象;人行道板出现破损、开裂现象,且伸缩缝处跳车严重;拱上立柱顶端的油毛毡简易支座普遍存在挤压破坏现象等。

(2)静载试验。

静载试验分析发现,主桥在加载过程中基本呈弹性,卸载后变形可基本恢复,主要测点的相对残余变形小于20%;各试验工况下,均未发现新增裂缝,基础亦未发生明显的不均匀沉降。

(3)动载试验。

脉动试验结果表明,本桥弯曲频率实测值大于理论计算值,实测振型与计算振型基本一致;本桥刚度满足设计要求;桥梁实测最大阻尼比D=0.065 6,符合要求;跑车和跳车试验测试结果表明试验冲击系数大于理论计算值。

检测结果表明,在试验荷载作用下,本桥主要承重构件处于弹性工作状态;主桥承载力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但安全储备偏低。因此,应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拱肋、横梁、吊杆、桥面板等结构进行加固处治。

1.3病害分析

结合本文原桥结构核算结果,核查原桥竣工图资料及2010年维修加固(更换主桥桥面板)竣工图资料,分析主桥病害成因主要包含以下多方面。

(1)超载。

作为交通要道,该桥建成以后,当地很多基建项目的运输车辆于本桥通行,而原桥设计荷载等级相对较低,故该桥为超负荷服役。

(2)桥板的单板受力。

本桥上部原设计为1 m宽的预制桥面板,板间为企口铰缝。而实际工程中发现该类型铰缝易破坏,使得梁板成为“单板受力”状态。进而,在2010年更换桥板时,采用了70 cm宽的预制板和30 cm湿接缝。但湿接缝较窄难以保证钢筋的锚固要求和浇筑质量。

(3)拱桥结构“简单悬吊体系”。

20世纪90年代初期~2005年间,国内公路拱桥大多都按“简单悬吊体系”、“搭积木”设计,容易发生因一根吊杆断裂而导致整个桥面坍塌的现象[12,13]。

(4)受吊杆结构、钢结构等耐久性防护工艺水平的制约,历经多年,本桥吊杆、拱肋等钢构件大多已锈蚀。

(5)地震的影响。

本桥经历了“5·12汶川地震”及“4·20雅安庐山地震”,病害检测表明桥面系存在水平偏位。

2 原桥复核计算2.1有限元模型

为了研究主桥在加固前的受力状态,采用Midas/Civil软件对主桥进行了静力和稳定性分析,原桥有限元模型如图2所示。其中,拱肋、吊杆、横梁均采用梁单元模拟,桥面板采用纵、横向梁格单元模拟。荷载工况主要分为两种工况,分别为:① 恒载工况;② 恒载 汽-20级/挂车-100级 人群 温度荷载工况。

下承式钢管砼拱桥施工(中承式集束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加固设计研究)(2)

图2 有限元模型

2.2静力分析

从竣工资料来看,并不清楚拱肋钢管架设是支架分段搭设拼焊,还是少支架吊装拼焊,因此本研究讨论了有、无支架灌注施工方法对拱桥结构内力的影响。鉴于3根集束钢管管芯混凝土分期灌注,本研究对原桥结构核算分析时,同时讨论了管芯混凝土的收缩对原结构内力影响。

拱肋集束钢管的应力随施工方法变化的结果如图3所示。

下承式钢管砼拱桥施工(中承式集束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加固设计研究)(3)

图3 拱肋应力

(1)当灌注方式为无支架灌注时,两种工况下,无论是否考虑管芯混凝土收缩,集束钢管均为全截面受压;集束钢管最大压应力为171.4 MPa, 最小压应力为20.7 MPa, 满足规范要求。

(2)当灌注方式为支架灌注时,在“恒载”工况下,集束钢管均为全截面受压;而在“恒载 汽车-20级/挂-100级 人群 温度荷载组合”工况下,若考虑管芯混凝土收缩,拱肋出现拉应力,拉应力最大为34.2 MPa, 满足规范要求。

(3)若不考虑管芯混凝土收缩对结构的的影响,拱肋应力偏小;相同条件下,无支架灌注下拱肋应力明显大于支架灌注施工,因而采用支架灌注的方法会减小拱肋应力。

管芯混凝土应力随施工方法变化的结果如图4所示。

下承式钢管砼拱桥施工(中承式集束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加固设计研究)(4)

图4 管芯应力

(1)当灌注方式为无支架灌注时,在“恒载”工况下,管芯混凝土全截面受压;而在“恒载 汽车-20级/挂-100级 人群 温度荷载组合”工况下,若考虑管芯混凝土收缩,管芯混凝土最大拉应力为6.3 MPa, 拉应力超限不满足规范要求。

(2)当灌注方式为支架灌注时,在“恒载”工况下,管芯混凝土仍为全截面受压;而在“恒载 汽车-20级/挂-100级 人群 温度荷载组合”工况下,若考虑管芯混凝土收缩,管芯混凝土最大拉应力为3.8 MPa, 不满足规范要求;若不计收缩,管芯混凝土不出现拉应力。

(3)管芯混凝土的应力随施工方法和管芯混凝土收缩变化较大。在工况2条件下,若考虑管芯混凝土的收缩,采用支架灌注时管芯混凝土的最大压应力比无支架施工增大了0.9 MPa, 拉应力反而减少了2.5 MPa; 若采用无支架灌注,不考虑管芯混凝土收缩比考虑管芯混凝土收缩的最大压应力增高0.6 MPa, 拉应力降低1.7 MPa。

因此,管芯混凝土的灌注施工方案和收缩对拱肋钢管、管芯混凝土的应力影响较为显著。相比之下,吊杆内力基本不随管芯混凝土的收缩而变化。

吊杆计算结果见表1。

表1 吊杆检算

荷载工况

内力kN内力kΝ

应力MPa应力ΜΡa

恒载

382.6

161

恒载 汽车-20级 人群 温度

657.6

277

恒载 公路Ⅱ级 人群 温度

616.6

260

汽车-20级、挂车-100级

241.1

101

公路Ⅱ级活载

200

84

人群活载

25.1

11

(1)在汽车-20级、挂车-100级荷载工况下,吊杆应力达到101 MPa, 容易诱发吊杆疲劳破坏。这是因为原桥面系为简单悬吊体系,无受力连续纵梁,轮载通过吊杆横梁时,相邻吊杆不参与活载内力分配。

(2)吊杆安全系数均大于6,满足规范要求。

考虑横向风荷载影响,对本桥进行屈曲稳定性分析。经计算,拱肋的最低稳定系数大于9,稳定性满足规范要求。因此,不需提高拱肋横向稳定性。

3 加固设计3.1桥面系改造

结合本桥病害检测资料和原结构核算分析结果,本研究提出了3种桥面系改造加固方案。

方案1:保留原吊杆、原预应力混凝土横梁,于横梁上植锚栓,加钢板套,增设钢结构纵梁。同时,采用钢—混结合梁桥面板,桥面铺设5 cm厚沥青混凝土,如图5(a)所示。

方案2:将横梁替换为钢横梁,更换吊杆,采用钢纵梁 钢—混结合梁桥面板,桥面亦铺设5 cm厚沥青混凝土。本方案在方案1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原预应力混凝土横梁更换为钢横梁,同时更换吊杆,如图5(b)所示。

方案3:不更换横梁和吊杆,仅增设钢纵梁;同时,采用宽幅预制钢筋混凝土桥面板(湿接缝为50 cm),桥面铺设亦5 cm厚沥青混凝土,如图5(c)所示。

下承式钢管砼拱桥施工(中承式集束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加固设计研究)(5)

图5 桥面系布置方案

3种改造方案下拱肋的应力结果如图6所示,由图6可知如下。

(1)3种改造方案下拱肋的最大应力为:

方案2<方案1<方案3,表明方案2减小了恒载,可显著改善主拱圈拱肋内力。

(2)考虑管芯混凝土收缩时,拱肋最大应力比不计收缩时高约22

MPa, 最小应力比不计收缩时高约27 MPa, 这进一步表明管芯收缩对拱肋应力影响显著。

3种加固方案对吊杆索力的影响结果如图7所示。荷载工况分为4种,分别为:① 恒载工况;② 恒载 汽-20级 人群 温度荷载工况;③ 汽-20级、挂车-100级工况;④ 人群活载工况。

由图7可知:活载作用下,短吊杆和长吊杆索力随加固方案变化幅度较小;与拱肋应力结果一致,采用方案2,短吊杆和长吊杆的索力最小,方案1次之,方案3的吊杆索力最大。在恒载作用下,方案2的短吊杆的索力相比方案1和方案3分别减小了74、138 kN;长吊杆的索力相比方案1和方案3分别减小了57、110 kN。因此,通过改造桥面系、更换吊杆,可有效提高拱桥的承载能力。

进一步地,从工程角度综合分析3种改造方案,结果见表2。

下承式钢管砼拱桥施工(中承式集束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加固设计研究)(6)

图6 拱肋应力

下承式钢管砼拱桥施工(中承式集束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加固设计研究)(7)

图7 吊杆索力

结构方面,原预应力混凝土吊杆横梁及混凝土桥面板病害严重,主拱肋刚度相对较弱,且桥面系为整体刚度较弱的简单悬吊体系。而方案3直接更换桥面板未能改善原桥状态,因而本次加固设计将桥面系更换为钢结构纵、横梁格构体系较为合理。

造价方面,方案1造价较高,钢纵梁后期需要涂装维护,但可减小恒载,改善主拱圈受力状态。方案3造价较低、后期养护相对经济,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善主拱圈受力、解决吊杆病害问题。相比之下,方案2造价虽较高,却避免了直接在原预应力混凝土横梁上植筋、增设锚栓对原横梁带来的损伤,施工难度相对较小。同时,由于吊杆使用周期较长,结合2.2节中原桥吊杆内力分析结果,本次加固设计考虑更换吊杆。因此,方案2为推荐方案。

3.2吊杆更换

新吊杆拟采用目前国内应用较为广泛的钢绞线整束挤压成品吊杆,吊杆采用环氧涂层预应力钢绞线。吊杆锚头采用尺寸小、锚固可靠性较高的整束挤压锚固套,两端与拱、梁相接处为叉耳销接构造,方便检修和后期更换。原则上,新吊杆和原吊杆按“等强度”进行替换。

原桥为单个吊点纵向双吊杆结构,吊杆采用1860级镀锌121-7ϕ5钢束,配套镦头锚具。本次加固设计将1号、13号改为单吊杆结构,采用外径ϕ90 mm、40Cr高强合金钢吊杆。2号~12号吊杆仍为纵向双吊杆结构,采用1860级成品环氧涂层钢绞线整束挤压型吊杆,规格为GJ15-12,单根拉杆设计破断索力为312 t。

表2 维修加固方案综合比较

方案

方案1

方案2

方案3

施工方案

吊装施工,全封闭,半幅施工

吊装施工,全封闭,无法半幅施工;自跨中向两端拆除和安装

吊装施工,全封闭,半幅施工

养护难易程度

增加钢构件较多,养护难度增加

增加钢构件较多,养护难度增加

增加钢构件较少,养护相对容易

工期

6个月

8个月

5个月

造价

优点

①减轻恒载,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主拱圈受力;②桥面系更改为连续纵、横梁格体系,增加了结构整体性,优化吊杆受力,提高了结构整体安全性;③桥面铺装改用沥青铺装,行车舒适度提高;④加固费用适中

①相比于方案1,桥面系改造较为彻底,钢结构加工简单,加固施工工艺相对简单,可靠性高;②桥面系更改为连续纵、横梁格体系,加强了整体刚度,优化了吊杆内力;③可确保1组吊杆断掉不垮桥,较大幅度提高结构安全性

①保留原拱圈、吊杆,基本不做较大改动,仅更换原桥面板和铺装,加固费用较低;②加固施工工艺简单,工期最短;③桥面系仍为混凝土桥面板,后期维护成本较低

缺点

①在既有混凝土横梁上植入大量锚栓,增设钢纵梁,对原结构损伤较大,施工难度较大,工期较长;②钢纵梁后期养护成本略高;③未从根本上解决吊杆病害和隐患

①拱上锚点需重新做构造处理,对原主拱需要做补强处理,施工难度较大;②钢横、纵梁后期养护成本略高;③原结构仅保留了主拱圈,改造幅度大,改造加固费用偏高

①未有效解决原结构主拱圈受力状态;②未从根本上解决吊杆病害和隐患

比选结论

比较方案

推荐方案

比较方案

经计算,更换桥面系后桥面系恒载减小。恒载下,吊杆的最大索力由37.6 t降低为26.3 t; 恒、活载组合下,吊杆的最大索力由64.2 t降低为47.3 t; 吊杆安全系数为6.6,表明新吊杆具有足够的安全储备。

由于构造上的特殊性,原结构拱肋上吊点墩头锚具已全部锚入拱肋钢管混凝土内,难以检测其疲劳、锈蚀状态。而现场打开,上锚头为钢丝并非钢拉杆,故不能直接接长利用。若采用原位钻孔施工,风险较高,工期较长。因此,本研究针对上锚头设计了索夹式吊杆,索夹构造如图8所示;吊杆下锚固端设于钢横梁底,如图9所示。

4 结语

结合原桥病害检测和有限元分析结果,提出了改造桥面系、更换吊杆的加固设计方案,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

(1)管芯混凝土的收缩对拱肋、管芯混凝土的应力影响显著,而对吊杆内力影响较小。若不考虑管芯混凝土收缩,拱肋应力偏小,而管芯混凝土压应力偏大,拉应力偏小。

下承式钢管砼拱桥施工(中承式集束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加固设计研究)(8)

图8 吊杆上锚点索夹构造

下承式钢管砼拱桥施工(中承式集束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加固设计研究)(9)

图9 吊杆下锚端构造

(2)相同条件下,采用支架灌注的方法可减小拱肋应力;同时,会增大管芯混凝土压应力,减小拉应力。

(3)方案2通过将桥面系更换为钢结构纵横梁格构体系、更换吊杆等措施可降低恒载,有效提高了结构承载力,为本次加固设计推荐方案。

参考文献

[1] 周豫新.中承式拱桥加固方案研究[J].西部交通科技,2017,(5):54-57 92.

[2] 胡尚,杜召华,蒋鑫,等.某钢管混凝土拱桥吊杆更换设计与施工方法研究[J].公路工程,2018,43(3):119-124 189.

[3] 王军,于海洋,燕海蛟.某中承式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维修加固方案探讨[J].建筑安全,2020,35(7):27-30.

[4] 陆军.某中承式拱桥维修加固设计方案研究[J].公路与汽运,2018,(6):135-137 173.

[5] 牛宏,慕玉坤,张连锋.钢管混凝土拱桥加固设计与施工[J].公路,2008,(9):261-264.

[6] 高彦鑫.某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加固设计[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5,(7):122-123.

[7] 吴昊.某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病害分析及加固设计[J].公路工程,2017,42(3):154-158.

[8] 窦勇芝.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桁架拱桥新增吊杆加固技术[J].施工技术,2014,43(10):69-72.

[9] 勾红叶,李凯强,滕凌,等.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新增吊杆法加固技术研究[J].中外公路,2017,37(1):79-84.

[10] 陈建兵,熊秉贤,李夏元,等.钢管混凝土拱桥新增吊杆加固设计[J].世界桥梁,2016,44(5):83-88.

[11] 张军雷,崔海,王海雷.拱桥吊杆安全性加固改造方案设计研究[J].世界桥梁,2021,49(2):101-107.

[12] 于海洋,王军威,罗春明.某中承式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加固维修技术[J].建筑安全,2018,33(10):11-14.

[13] 陈宝春.钢管混凝土拱桥设计与施工[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