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明白,人生和自我都不是用来战胜而是用来相处的!你就会明白有些东西虽然并不合理,但你必须相信,那些东西并不牢固,你必须依靠!”

根据汤·马特尔同名小说改编、由华裔导演李安执导的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于2012年底一经上映,就引起了全球巨大反响,在获得票房和口碑双丰收的同时,还摘得2013年奥斯卡金奖的热门提名电影,豆瓣评分高达9.1分。

弗洛伊德关于童年创伤理论(少年派的奇幻漂流)(1)

影片主要讲述了主人公“派”随家人乘船搬迁加拿大,在海上不幸遇船难,派失去了亲人和父亲经营的动物园中大多数动物,最后与一只老虎相依为命在大海上度过227天,最终获救的故事。

电影首次使用完美的3D效果、绚丽的视觉奇观为观众献上一场震撼人心的视觉盛宴,影片更为成功的是通过讲述一个深刻的故事掀起了全球对其主题的探究。本文将通过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中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三个构成,来剖析影片主人公派内心世界的构建和变化。

一、弗洛基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本我、超我、自我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完整的人格结构由三部分组成: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是人格中最早也是最原始的部分,它是生物本性里冲动与欲望的表现,它是人性之初就具有的心理意识,是被压抑在人理性外表下非理性的、无意识的本能与欲望,如:吃、睡、性等,它是人格结构的最底层部分,也是生存的必备。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居于管制地位的最高部分,是从自我中分化和发展起来的,它是人在儿童时代对父母道德行为的认同,对社会典范的效仿,是接受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社会理想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

“自我”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和环境的接触发展起来的,由本我而来的各种需求,如不能在现实中立即获得满足,他就必须迁就现实的限制,并学习到如何在现实中获得需求的满足,它是为了平衡脱离现实的本我、严格要求的超我、与现实的外部世界四者之间的联系。

弗洛伊德关于童年创伤理论(少年派的奇幻漂流)(2)

弗洛伊德认为这三者互相联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各行其责,分别代表着人格的某一方面:本我反映人的生物本能,按快乐原则行事,是“原始的人”;超我追求完美,代表了人的社会性,是“道德的人”;自我寻求在环境条件允许的条件下让本能冲动能够得到满足,是人格的执行者,按现实原则行事,是“现实的人”。

二、用人格结构理论解读派的心理自我救赎

作为华裔导演的代表人物,李安通过讲述少年派和孟加拉虎在海上漂流227天的经历,展现了主人公派的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交替,相互斗争和纠结,以及这三层人格结构的逐步升华。

这是一部蕴涵东西方哲理的作品,同时通过电影主题引导我们如何在人生困惑时,突破本我,将自我引向超我,进行心理的自我救赎,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

1、派的“本我”--生存的原动力

弗洛伊德说,人是带着道德面具的动物。

派的“本我”在影片中有多处体现,年少的派受母亲影响喜欢三种不同的宗教,但也都只是停留来自“本我”的在好奇心,但只相信科学的父亲告诉他:“什么都相信等于什么都不信”。

幼年的他在“本我”的好奇心驱使下,试图亲手将肉递给笼子里的老虎以接近它,正如父亲的教训:老虎永远不可能和人一样,它永远保持着兽性,不要妄想和它做朋友。派幼小的心灵里,他渴望着万物对他的友好。

以及故事中一个不易被观众发现的伏笔,在海难发生前的船上,作为素食主义者的派,宁愿饿着肚子也不愿喝有肉汤的米饭;发生海难后,派面对饥饿与生存的困境,为了解决本能的温饱和求生欲望,不得不吃生肉,这便是他放下信仰和法律的约束,“本我”所呈现的人类的兽性。派的“本我”兽性撕破了他平日里的道德外衣,令他内心极度挣扎,在自我回避的人与动物的故事里,派将自己的本能欲望化身猛虎。

弗洛伊德关于童年创伤理论(少年派的奇幻漂流)(3)

儿时的派亲手给老虎投食

根据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引论》,本我的冲动不会被完全压抑,它所保留的能量可以突然爆发。

离开文明社会后的派,在生与死的两难抉择中,潜藏于潜意识中的“本我”突然爆发了出来,它在寻求自身的生存和本能欲望的满足,是必要的的原动力,也是派的生命得以延续的心理基础。

2、派的“超我”--人性的良知和光辉

海难发生后,小船上只剩下派和猛虎,当猛虎多次与派展开对峙、与派争夺事物和生存空间时,派的潜意识里是恐惧和后退的,本我中的求生本能告诉他,只有远离猛虎,甚至除掉它,他才能得以生存。

因此当猛虎冲向救生艇时,派极力试图用船桨将猛虎推下;猛虎爬上救生艇后,他高度警惕,在狭小的救生艇上与猛虎保持安全距离,以免它威胁自己的生命。而随着派与猛虎共同经历了海上暴风雨的劫后重生,派的内心渐渐发生了转变。当猛虎饥饿难耐、跳下海捕鱼吃时,派看到老虎在海里费劲无助时,他内心渐生怜悯,扔下一块木板让老虎爬上来。

在他们遭受了最后一次暴风雨、失去了所有事物后,派坐在奄奄一息的老虎身边,轻轻抚摸它并流下怜悯的眼泪的那一场景,是派内心发生转变的最大表现,这是派由恐惧和害怕的本我迈向人性善意的超我的过程,也是人性在战胜本我后发挥光芒的时刻。

弗洛伊德关于童年创伤理论(少年派的奇幻漂流)(4)

派的“超我”是在其父母的影响下构建而成的,母亲对派在印度宗教信仰方面的影响,塑造了他与人为善的传统价值观;而父亲一直相信社会的残酷现实,塑造他相信科学和理智认知。

超我映射出派内心的良知和善意,同时也约束着派潜意识里充满恐惧的非理性和冲动的本我。派在与猛虎朝夕相处、生死共存的过程,是他驯服猛虎的过程,也是驯服自我,从本我升华向超我的过程。

3、派的“自我”--自我救赎和升华

发生海难后,派面临很多严峻的考验和艰难的抉择。一方面,派的“本我”要求他为了消除来自老虎的威胁和恐惧,争夺有限的事物,远离和杀死老虎;为了生存,放下道德和信仰的约束,吃人肉延续生命;另一方面,他的“超我”要求他展现良知,坚守信仰。

多重的矛盾和挣扎使得派在海上漂流的266天里纠结和挣扎,迫使他在“本我”与“超我”的冲突中寻找一种折中和平衡,便是派的“自我”。

这种“自我”在影片中有多处体现。经过多次磨合,派和老虎开始和平相处,他一边与老虎保持安全距离,一边捕鱼给它投食充饥,致使自己的生命不再受到威胁;在一次暴风雨来临时,他为老虎搭好帆布庇护所、以及在最后一次暴风雨后,派将老虎的头放在自己腿上,抚摸奄奄一息的老虎并怜悯落泪。

弗洛伊德关于童年创伤理论(少年派的奇幻漂流)(5)

极恶的环境诱使派的“本能”显现,而其“超我”的至善境界与兽性“本我”相抗衡,最终促成他和老虎和平相处的“自我”机制。人在极度痛苦和矛盾的境地,他的“自我”及时突围,起到了良好的调节作用,逐渐学会控制“本我”的兽性,努力向“超我”升级,与“本我”斗争并保持清醒的“自我”认识。这就印证了弗洛伊德的观点:只有三个“我”和睦相处,保持平衡,人格才能处于健康的状态。

三、派的人格构建和成长带给我们的启示

生活中一个人如果放下法律与道德的约束而一味地追求“本我”需求,那么他的所言所行一定是与我们的文明社会格格不入的,不被社会规则都接纳的,人生终究会因为他的低级追求而被折断。

而一个过度放大“超我”的人,始终用超高的模范和准则苛求自己,那么他一定是一个完美主义者,这样的人循规蹈矩、律己律人,但有时也往往精疲力尽,甚至因为长久没有满足“本我”的现实需求而痛苦纠结。

弗洛伊德在谈到本我、超我、自我以及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时,比喻为“一仆三主”的关系,自我需要同时侍奉三个主人,并随时调和三者之间的关系。

因此当“本我”和“超我”出现冲突而不能平衡作用于我们的心理时,就需要“自我”从中调和,力求我们能在社会法律和道德、即“超我”范围之内,尽力满足我们“本我”的需求。

弗洛伊德认为,健康的人格是本我、超我、自我之间的协调、和谐相处,能够使个人和社会完美统一,自己能够被社会接受和承认,同时自己又能够得到快乐和幸福。

弗洛伊德关于童年创伤理论(少年派的奇幻漂流)(6)

那么怎样实现本我、超我与自我的协调发展呢?

1、自我适当放下超我,给本我减压,避免人格向不健全发展

当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长时间处于高标准要求自己的超我状态,那么可以适当放松一下,寻找适合自己的方式给自己减压和调节,比如:减压室、发泄室,户外运动,娱乐方式。

2、宣泄本我,从而避免人格病态

当我们心理不堪重负时,可以适当采用一些方法,给本我宣泄和减压,释放本我,比如:做白日梦、催眠术。

3、转移本我的能量,以社会赞许的形式表达出来,升华人格

弗洛伊德说:我们绝不可能消除任何本我的东西。

我们内心一些真实的本我愿望,被超我压抑而无法满足时,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用另一种能被社会所接受的替代性的方式满足。

本我、超我和自我是互相联系、又是一个健全人格结构中缺一不可的。我们每个人成长的过程,正是在这三者之间逐渐磨合、寻找平衡的过程,这个过程一定是痛苦和艰难的,但只有在这三者之间寻找到一个适当的平衡比例,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健全人格。

四、结语

这部电影通过派和老虎,向我们讲述了如何探索人的本性,寻找自我的故事。这个故事涉及我们每一个人,每个人心中都潜藏着自己的猛虎,只不过有的还被关在动物园中,野性未被唤醒;有的正和他来到变幻莫测。暗藏杀机的太平洋,在于其较量的过程中挣扎求生;而有的早已被驯服,回归到自然之中。

我们每个人身上始终上演着“本我”与“超我”的冲突,在我们人格中寻求本能欲望的同时,“超我”又迫于现实道德控制着自身冲动,这正是李安用奇幻漂流去探索的人类人性中的矛盾和挣扎。

结合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这部电影告诉我们:无论身处怎样的绝境,我们都要回归自我,平衡本我和超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健康的人格,也才能救赎心灵,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

参考:

《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人性主题分析》

《人性的沦落与救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主题探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