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课 入 死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道德经讲死亡(道德经出生入死)(1)

这一课讲入死,本课讲了几种入死的情况,比如在出生入死的战场上,有人发动或参与战争,在战场上的人可谓是九死一生,还有参与动乱引起暴动,反对统治者的,统治者就要镇压杀你的头。

是什么原因要将自己置之于死地呢?以其生生之厚,原因就在于把自己的生命看的太重了,认为自己将来必定是一个伟大人物,天生不是一般人,自认为了不起,以后必须要领导别人,于是他就不甘于平凡的生活,去制造混乱,将自己置之于死地。如果人人都当领导,那些平常的工作要谁去干呢?一开始就不切实际的把自己置于高处,就是置于死地,所以要从实际出发,做好本职工作,脚踏实地才能一步一步的走下去。

杨腾锡樽

道德经讲死亡(道德经出生入死)(2)

《道德经》:十分之九入死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在出生入死的战场上,生存下来的有十分之三,阵亡的有十分之三。这是大约的,一般而言,并不都是这个比例。

“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人生下来之后,去参加动乱,这就是把自己置于死地,这样的人有十分之三。参加动乱的不一定都会死,但是把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就有可能死。这里虽然不是战场,但仍然是人道的一种近似于战争的残酷斗争形式。

以上说的是绝大多数人的归宿。

“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这是为什么呢?就是他把自己的生命看得太重要了。有的人自认为了不起,将来必然是个大人物。要当大人物就要出人头地,但是平凡的生活出不了头,只有到那种斗争激烈的地方,你死我活地拼命,大大地出自己的风头,就可能获得晋升的机会。如果拼不出来,可能从此意志消沉,当一日和尚撞一日钟,得过且过。这是把人道的人生看得太重要了,沉迷于人生的名利地位而看不见其他东西。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做不出太大的成就。再大的名利也不会长久,总是有起有伏。如果把人生的意义寄托于很难达成的私欲上,那总有一天会心灰意懒,失去对生活的热情。

水穷云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