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深夜回应张小平离职了吗?官方深夜回应张小平离职(1)

27日深夜,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发布正式通报,称“张小平为国家重要涉密人员,脱密期为2年。但张小平仍然自行离所,对保守国家秘密和单位技术秘密带来了较大隐患。”

官方回应张小平离职事件

昨晚(27日),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发布《关于张小平离职事件的情况说明》。

声明称张小平为国家重要涉密人员,离职前必须在所内非密岗位进行脱密,脱密期为2年。但张小平自行离所,对保守国家秘密和单位技术秘密带来了较大隐患。

声明表示,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向西安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申请,承办人向仲裁庭提交了《张小平参与我所型号研制情况》材料。承办人因急于达到让其回所脱密的目的,在材料中措辞失当,夸大了张小平在所参与研制项目中的地位和作用。引起了一些误解、误读。

官方深夜回应张小平离职了吗?官方深夜回应张小平离职(2)

声明全文如下

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关于张小平离职事件的情况说明

近日,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原副主任设计师张小平离职事件引发社会较大范围关注。为回应公众关切,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现将有关情况说明如下:

一、张小平个人基本情况

张小平1994年入职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2011年8月取得研究员资格,2015年3月起担任低温推进剂发动机型号副主任设计师,从事液氧煤油高压补燃和液氧甲烷发动机系统设计,参与了多项低温发动机项目论证。

二、张小平脱密期内离职情况

2018年3月,张小平向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提出辞职申请。出于爱惜人才考虑,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与张小平进行了多次沟通和挽留,但其离职意向坚决,并在单位未批准的情况下自行离所。

由于张小平为国家重要涉密人员,根据保密法和单位相关规定,离职前必须在所内非密岗位进行脱密,脱密期为2年。为此,2018年4月,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与张小平进行谈话,向其解读离职流程及脱密期管理规定,告知其须遵守国家保密规定,回单位履行脱密义务。但张小平仍然自行离所,对保守国家秘密和单位技术秘密带来了较大隐患。

三、《张小平参与我所型号研制情况》材料相关说明

鉴于以上情况,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向西安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申请,要求张小平继续履行聘用合同,按脱密期管理规定回所脱密。

2018年9月17日,根据律师意见,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承办人向仲裁庭提交了《张小平参与我所型号研制情况》材料。承办人因急于达到让其回所脱密的目的,在材料中措辞失当,夸大了张小平在所参与研制项目中的地位和作用。该材料经张小平个人朋友圈发布后,扩散到网络上,引起了较高的关注度和一些误解、误读,产生了不良影响。今后,我们将加强内部管理,在工作中更加严格、严谨,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感谢大家对我们的关注和支持!

2018年9月27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涉密人员离岗离职实行脱密期管理。涉密人员在脱密期内,应当按照规定履行保密义务,不得违反规定就业,不得以任何方式泄露国家秘密。

此前回顾:张小平的离职

不存在影响任务的问题

近日,一篇题为《离职能直接影响中国登月的人才,只配待在国企底层?》的文章刷爆朋友圈。

文中引用了两张题为《张小平参与我所型号研制情况》的网络图片引发关注。

官方深夜回应张小平离职了吗?官方深夜回应张小平离职(3)

官方深夜回应张小平离职了吗?官方深夜回应张小平离职(4)

文中称,张小平曾是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一名科研人员,离职前任副主任设计师职务,在我国火箭发动机研制过程中“最关键的技术岗位”,但该研究所直到他离职之后才发现,“没有他整个项目都瘫痪了”。

该文随后质疑,张小平这种基层研究员,居然掌握核心科技?张小平掌握我国如此核心技术,却给了如此之低的技术层级?“据爆料,张小平的待遇是12万一年,跳槽后加入了北京蓝箭空间科技有限公司,年薪直接达到百万”。

27日下午,文中所称的张小平原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院长刘志让表示,张小平本人擅自离职,经多次谈心做工作无效,为挽留此人,单位通过法律途径提起仲裁,在提供给相关机构的材料中有夸大其作用和贡献的表述,被其及网络利用进行炒作。

刘志让告诉记者,相比过去,研究院这两年被民营火箭公司挖走的人多一些,但是张小平的离职不存在影响任务的问题,刘院长表示,研究院的技术骨干很多,张小平主要搞论证、研发和理论计算,水平是有的,但因优秀的骨干较多,所以对全局并不会产生太大影响。研究院也会反思,采取更多的方式,留住人才。

大/家/都/在/看

(来源: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官网 北京青年报)

本期编辑:李菁瑛

本期校对:李兆彧

官方深夜回应张小平离职了吗?官方深夜回应张小平离职(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