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湖南长沙望城县一个贫民的家里生了个男孩,名字雷正兴。那一年是庚辰年,家人给他取的乳名叫“庚伢子”。

雷正兴是个苦命的孩子。小时候上山砍柴,他曾被狠毒的地主婆用刀砍伤了手背。不过比起家中的不幸,这根本算不了什么。

洪水中三个小伙开铲车救了200多人(一个推土机司机改了名字)(1)

少年雷正兴

雷正兴的父亲雷明亮早年参加运动,被国民党抓住打成重伤;后来日寇侵占长沙,雷明亮又被强征为苦力,遭日寇毒打而死。雷正兴的哥哥做童工的时候死于肺痨,后来母亲又因不堪忍受地主的欺凌而自尽。不到7岁的雷正兴孤苦伶仃,被穷亲戚拉扯长大。

从雷正兴的童年来看,我们不难理解那个时代的穷苦百姓为什么对旧社会“苦大仇深”。1949年8月,长沙一带解放,9岁的雷正兴获得了新生。期间发生的一件小事,悄悄改变了他对这个世界的看法。

有一次,雷正兴看见路过当地的解放军战士帮乡亲们干活,却不拿一针一线。这样的部队雷正兴从未见过,他当即就找到解放军的连长要求参军。很显然,他因年龄太小被拒绝了。不过连长觉得这个娃娃精神可嘉,送给他一支钢笔。

洪水中三个小伙开铲车救了200多人(一个推土机司机改了名字)(2)

上世纪的六五系列军装

这件事过去没多久,中国大地迎来了了翻天覆地的巨变,新中国诞生了。

在新世界,雷正兴得到了关怀。他参加了儿童团,进入小学读书,并成为第一批少年先锋队员。他心里的伤痛被那个热火朝天的年代一点点驱散,浑身上下都充满着阳光。

1956年,读完小学的雷正兴成了乡里的一名通讯员。因工作积极,他又被调到县委机关。受到鼓励的雷正兴更是干劲十足,被评为县里的“工作模范”。次年,他加入了共青团。

洪水中三个小伙开铲车救了200多人(一个推土机司机改了名字)(3)

雷正兴

1958年,18岁的雷正兴在团山湖农场工作,只用一周就学会了开拖拉机。为此他兴致勃勃地写了一篇文章《我学会开拖拉机了》,发表在《望城报》上。这篇文章后来很有名。同年9月,他响应组织上支援鞍钢的号召,远赴辽宁鞍山,做了一名推土机手。

这一年秋天,雷正兴改了个名字,后来响彻整个中国,他的新名字叫雷锋。

自此,一颗无私的灵魂,一个心中装满爱、无比高尚的青年日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1959年夏天,雷锋自愿到条件非常艰苦的弓长岭焦化厂参加基础建设。有一次,他带领同事们冒着雨保住了7000余袋水泥。当时的《辽宁日报》报道了这一事迹。在鞍山和焦化厂工作的一年多里,雷锋3次被评为标兵,18次当选红旗手,并代表鞍山市青年积极分子出席了大会。

洪水中三个小伙开铲车救了200多人(一个推土机司机改了名字)(4)

雷锋和孩子们

但雷锋最大的心愿还是参军,心情很迫切。1959年底,他在弓长岭《矿报》发表了《我决心应召》的申请书。焦化厂的领导起初舍不得放他走,随后还是尊重了他的个人意愿。

雷锋的身高只有1.54米,体重不到110斤,均不符合征兵条件。费了一番周折,凭着过硬的政治素质和经验技术,部队最终破例批准他入伍。

接下来的事就广为人知了。雷锋1960年参军后,在工程兵某部运输连四班当了一名汽车兵,同年光荣入党。在部队不到三年的时间里,他多次立功受奖,被报纸、电台广泛宣传,沈阳军区《前线报》开辟了“向雷锋学习”的专栏。一个时代的楷模正在被塑造起来。

洪水中三个小伙开铲车救了200多人(一个推土机司机改了名字)(5)

雷锋

雷锋在部队时,收到了不少全国各地赞扬他的群众来信。对此,雷锋在日记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我的一切都是党给的,光荣应该归于党,归于热情帮助我的同志。至于我个人做的工作,还是太少了……”

这种语气在今天看来或许有点“公式化”,但是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对于心地纯洁无瑕的雷锋来说,绝对是发自肺腑的。

雷锋在日记里一再表示,“我活着是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祖国和人民处在最危急的关头,我就挺身而出,不怕牺牲。生为人民生,死为人民死……”

1962年4月,距雷锋意外身亡的四个月前,他在一篇日记里写道,“《黄继光》这本书,我不止看过一遍,而且是含着激动的眼泪,一字字一句句地读了无数遍,甚至我能把这本书背下来。我每当看完一遍,就增加一分强大的力量……”

他甚至激动地说,“我随时准备献身祖国,必要时,我一定像黄继光那样,贡献自己的生命,做祖国人民的好儿子。”

洪水中三个小伙开铲车救了200多人(一个推土机司机改了名字)(6)

雷锋的葬礼

从雷锋留下的朴实文字里,我们看到的只有赤诚和坦荡的胸怀,平凡而伟大的灵魂。在和平年代,雷锋没有机会像黄继光那样牺牲在疆场,他离去的方式不够轰轰烈烈,却同样震动了中国。

1962年8月15日上午,雷锋一个战友从工地驾车返回驻地时,途经一处狭窄的路段。雷锋站在路边指挥战友倒车转弯,结果车轮打滑,碰倒了一根电线杆,重重砸在雷锋的头部。雷锋当场昏迷不醒,送至解放军202医院抢救无效,年仅22岁的他,就这样突然离去。

雷锋殉职的消息传开,当地几万群众涌向部队,想最后看一眼他的遗容。部队不得不把追悼会改成全市公祭,十几万抚顺百姓洒泪为雷锋送葬,并把其灵柩护送到烈士陵园。

雷锋虽然英年早逝,但他的形象和那个时代一起,化为中国精神的一个符号,深入人心,永垂不朽。这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

参考资料:《雷锋生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