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优秀的考试作文,给自己带来意外官司

小女孩写作文被老师批评太负能量(97年小学生写作文)(1)

1997年5月的一天,陕西子长县的一所小学正在考语文,六年级魏同学临场发挥很好,特别是自己擅长的作文,一气呵成,感觉很满意。

果然成绩出来之后,魏同学的作文得到老师同学一致好评,纷纷夸赞,魏同学心里也很自豪。

几个月之后,魏同学惊奇地发现,自己的作文被刊登在全国发行的刊物《作文精选》上,这对一个小学生来说,简直是天大的荣誉,他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父母,父母也替他高兴,感到骄傲。

随后,魏同学上了中学,没想到一天他突然收到法院的传票,原因竟然是那篇发表的作文!

给自己带来荣誉的作文,侵犯了别人的荣誉

小女孩写作文被老师批评太负能量(97年小学生写作文)(2)

魏同学那天考试的作文题目是《我忘不了的一个早晨》。

考试前的一天,魏同学的爸妈早上吵架,妈妈埋怨爸爸没出息,工作不断调动,一次比一次条件差,爸爸大声喊叫:“这能怪我吗?王xx那个忘恩负义没良心的家伙,当了领导,故意整我,把我对他的救命之恩都忘了……”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小学生魏同学无意中听到爸爸所有的话,并且产生了自己的想法。

后来考试,他一看作文题目,就想起爸爸妈妈吵架的那个早晨,还有爸爸说的那些话,所以就提笔写下这篇自己感觉真情实感的文章。

在这篇作文里,魏同学指名道姓的写了父亲曾经在一次工伤事故中,救过的一位同事王xx,如今是父亲的领导,可是父亲不但一点好处都没有得到,反而在半个月内被无故调动工作4次。

最后,他以小学生的眼光看世界,并说出做人就要懂得知恩图报这样的道理。

以小学六年级水平看这篇作文,有真情实感,而且有自己见解,这的确是一篇优秀作文。

不过两年后,作文中的王xx偶然间看到这篇作文,当时就感觉又惊讶又气愤。

文章指名道姓说他忘恩负义没良心,但是他觉得作文里最后的两部分基本内容,和实际情况根本不相符。

一是救他的不是魏同学的父亲而是另有其人,二是魏同学父亲工作的确调动,但不是半个月4次,而是3、4个月4次。

基于此,王xx觉得自己的名誉受到侵犯,所以一纸状书,把魏同学告到法院。

法院在调查过程中,魏同学的父亲也承认,儿子作文中他半月调动工作这件事不真实,他是一个季度调动了4次工作,但是救人的事是真的。

法院判决,名誉侵权成立

小女孩写作文被老师批评太负能量(97年小学生写作文)(3)

1999年6月3日,作文中的主人公王xx以魏同学名誉侵权,在文章中歪曲事实,侮辱诽谤为由,将魏同学告上法庭。

同时被起诉的还有魏同学父亲老魏和子长县文化馆,要求他们停止侵害,恢复名誉,赔偿精神损失费3万元。

王xx说,要为自己讨个公道,还自己一个清白。

2000年5月,法院对这起特殊的案件进行了审理,另外追加魏同学当时所在地学校为被告。

法庭合议庭在审理中认为,根据《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魏同学对原告王xx构成了名誉侵权,而他所在学校在推荐作文时,对主要内容未加核实,也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最终,魏同学和学校各自都承担了对王xx的精神损失费1000元和诉讼费1000元的赔偿。

因为魏同学是未成年人 ,由他的父亲——法定监护人老魏承担赔偿责任。

案件给我们的几点警示教育

这个案件是我国首例小学生侵权案件。

中国人民大学范愉教授认为,魏同学在写作文时,用的是真人真姓,但是写的事实并不真实。

同时,在文章中,魏同学在文章中还有诽谤性、侮辱性的语言(魏同学文章中有这样的句子,描述王xx“他要像一个天神一样把别人打入十八层地狱“,说自己理想:“我要做一个清洁工,扫除天下这样失去良心的人。”)

所以侵权的事实是存在的。

有人说,魏同学当时还是一个上小学的孩子,他写的是一篇作文,不是进行艺术创作,绝对不可能故意伤害别人,他也根本不知道,这篇作文发表后,会带来什么后果。

按照当时的《民法通则》第133条的规定,无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如果对他人造成侵害的,应由他的监护人承担赔偿责任。

案子结束了,不由得让人有几点感慨。

1、人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魏同学的父母当着孩子的面吵架,老魏还在吵架时言语不实,致使单纯的孩子信以为真。

所以父母在孩子面前的一言一行都不能不谨慎。

小女孩写作文被老师批评太负能量(97年小学生写作文)(4)

2、魏同学的老师们看到这篇作文,不去调查事实,就贸然推荐到刊物上公开发表,最后给魏同学造成巨大的精神伤害。

老师是孩子的引路人,孩子的一言一行都应该引起老师的重视。

3、情况最惨的是魏同学,王xx状告他的时候,他只有14岁,对一个孩子来说,他的压力很大。

他原本是快乐自信的孩子,这件事后他变得情绪低落,不敢去学校,不想再读书,严重的时候,还一度离家出走,有过一回自杀……

这件事对魏同学的人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参考资料:《今日说法故事精选》2004第一期;

中国法院网《子长法院审出精品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