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上午,正在广西南宁考察调研的,来到广西民族博物馆,参观壮族文化展,观看三月三“歌圩节”壮族对歌等民族文化活动展示,了解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和民族文化保护传承等情况。

壮族“三月三”是个什么样的节日?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农历三月三又称“三月三歌节”或“三月歌圩”,是壮族的传统歌节。壮族每年有数次定期的民歌集会,如正月十五、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等,其中以“三月三”最为隆重。2014年11月11日,壮族三月三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随着广西对民俗文化的保护、传承工作不断加强,近年来“三月三”庆祝活动越来越红火,风俗活动多种多样。

赶歌圩

三月三刘三姐对唱(民歌大比拼抛绣球)(1)

2021年4月13日,广西柳州,32名来自广西各地的山歌歌手以两两对决的形式进行比拼,喜迎“壮族三月三”传统佳节。中新社记者 王以照 摄

只要一说起壮族三月三,唱山歌、赶歌圩就一定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据记载,歌圩节已有上千年历史。宋人著的《太平寰宇记》中,已有壮族“男女盛服……聚会作歌”的记载。宋元以后,壮族山歌的发展较快,歌会十分盛行。到了清代,形成了数百人以至数千人聚唱的大规模“歌圩”。

壮族“三月三”的歌圩一般每次持续两三天,地点在离村不远的空地上,用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

对歌以未婚男女青年为主体,但老人小孩都会来旁观助兴。小的歌圩有一、二千人,大的歌圩可达数万人之多。

抛绣球

三月三刘三姐对唱(民歌大比拼抛绣球)(2)

广西壮族绣球(广西民族博物馆供图)

歌圩的绣球是壮族姑娘们在节前赶制的工艺品,制作工艺精巧,个个都是丝织工艺品:十二花瓣连结成一个圆球形,每一片花瓣代表着一年中的某个月份,上面绣有当月的花卉。有些绣球做成方形、多角形等。绣球内装豆粟或棉籽。球上连着一条绸带,下坠丝穗和装饰的珠子,象征着纯洁的爱情。

打铜鼓

三月三刘三姐对唱(民歌大比拼抛绣球)(3)

(图片来源:广西综艺旅游频道微信公号)

三月三刘三姐对唱(民歌大比拼抛绣球)(4)

世界上最大的铜鼓西汉云雷纹大铜鼓(广西民族博物馆供图)

铜鼓是壮族等南方少数民族非常重要的乐器,三月三歌圩中自然也少不了铜鼓的登场。在壮族等南方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中,铜鼓不仅仅是一种乐器,而且是权力和身份的象征,有“得鼓二三,便可称王”的说法。此外,铜鼓也曾作为传递战争信号、陪葬和祭祖驱邪的器物使用。

壮族每逢婚丧嫁娶、乔迁新居和盛大节日,都有打铜鼓、唱山歌的习惯,铜鼓文化已经成为壮族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制作五色糯米饭

三月三刘三姐对唱(民歌大比拼抛绣球)(5)

用五色糯米饭摆成“壮乡三月三”五个字 侯呈志摄(人民网)

壮家人喜爱五色饭,把它作为幸福吉祥的象征。每到“三月三”前几天,家家户户都会制作五色糯米饭。人们采来红兰草、黄饭花、枫叶、紫蕃藤、栀子,用这些植物的汁来浸泡糯米,做成红、黄、黑、紫、白五色糯米饭。相传这是为了祭祀歌仙刘三姐,吃了这种饭,人丁兴旺,身体健壮。

抢花炮

三月三刘三姐对唱(民歌大比拼抛绣球)(6)

在广西柳州融安县举行的壮族“三月三”板榄民俗文化山歌节上,当地群众在争抢花炮(人民视觉)

传统的“花炮”是一个铁制圆环,在农历三月三之后,广西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会自发组织抢花炮活动。男女老少都会穿上节日盛装,天刚亮就争先恐后地奔向活动场所,抢得花炮的人被认为来年最有福气,也最受姑娘青睐。

打扁担

三月三刘三姐对唱(民歌大比拼抛绣球)(7)

(图片来源:广西综艺旅游频道微信公号)

打扁担是传统的自娱自乐活动,妇女的动作轻巧优美,男子的动作刚劲有力,寄托着壮族人民祈望丰收的愿望。

碰彩蛋

三月三刘三姐对唱(民歌大比拼抛绣球)(8)

彩蛋(图片来源:广西综艺旅游频道微信公号)

彩蛋是把熟鸡蛋染成彩色用以传情之物。小伙子在歌圩中手握彩蛋去碰姑娘手中的彩蛋,姑娘不愿意就把蛋握住不让碰;有意就让小伙子碰。蛋碰裂后两人共吃彩蛋,这就播下了爱情的种子。

壮族世居祖国岭南,历史悠久,文化丰厚。除歌圩文化外,勤劳智慧、质朴坚韧、忠诚勇敢、重礼尚德、开放包容的壮族人,创造了以稻作文化为基础的花山文化、铜鼓文化、大石铲文化、纺织文化、干栏文化等许多闪烁着人类智慧之光的文化成就,不仅推进中华民族的融合发展,也为世界文化作出重要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