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海沿岸港口

历史思考:公元前,海外贸易的常见交易港口有哪些?首先,是苏哈尔,它是10—12世纪波斯湾的一个重要港口,11世纪末,穆卡达西就曾赞美该港口是重要枢纽:“苏哈尔是乌曼(阿曼)的首都。目前中国海上还没有一个比它更重要的城市。苏哈尔繁荣兴旺,人口密集,有很多商人,是通往中国的门户,是东方和伊拉克的商业中心。”

穆卡达西所列举的出口商品包括药物、香水(甚至麝香)、藏红花、柚木、象牙、珍珠、黑玛瑙、红宝石、黑檀木、糖、芦荟、铁、铅、藤条、陶器、檀香木、玻璃和胡椒等。西拉夫,位于伊朗设拉子南部海岸,该港口吃水深,便于大型船只通航,是公元9世纪波斯湾通往东方的优良港口,因此在国际贸易中长期占据中心地位。

公元前469到399的思想家 历史思考公元前(1)

纳忠在《阿拉伯通史》中谈及了此地的富足及海外贸易传统:“西拉夫商人富甲波斯,港内富商的住宅,豪华富丽。但西拉夫的普通商人,却长年生活在海上,他们以船为家,除了上岸购买生活必需品外,多年不离开船舱。”

西拉夫与印度、中国的联系往来较为频繁,《道里邦国志》中提到的从西亚出发前往中国的航线就是从西拉夫起航的。但到了11世纪,西拉夫作为区域集散中心的位置被东边的基什岛取代。基什岛,《诸蕃志校释》谓之“记施国”,即今伊朗布尔省上的记施岛。

基什岛是11—13世纪时波斯湾东岸的通商大埠,大食商人贸易香料的停靠点,汇集了众多香料。《诸蕃志校释》记载:“大食岁遣骆驼负蔷薇水、栀子花,下船,至本国,贩于他国。”

公元前469到399的思想家 历史思考公元前(2)

世界各地的商人也云集于此,印度人将香料带到这里,来自也门、伊拉克和法尔斯的商人提供丝绸、布料、大麦、麦子和小米,以及来自东非的象牙、黄金、木材、兽皮和龙涎香。此外,该地也进行过大规模的奴隶贸易。

霍尔木兹,扼守波斯湾水道要冲,连接波斯湾和印度洋的重要海峡,是古今中外闻名的交通要塞。1229年,霍尔木兹控制了基什,并把权力扩张到了今天阿曼沿海一带。此外,霍尔木兹也是一条向北陆路的终点。所以从13世纪开始,它就成了该地区最重要的贸易点。“12世纪晚期,在波斯湾,霍尔木兹是重要的国际大都市之一,有各类商人:包括欧洲人、印度人、穆斯林,但主体还是波斯人。”

麻离拔,即《诸蕃志》之麻啰抹,为Murbat之对音,杨博文先生考释为马里卜(位于也门),夏德与柔克义认为其位于今阿拉伯半岛哈德拉毛海岸佐法尔之米尔巴特(Mirbat),孙广圻认为,麻离拔地处阿拉伯半岛南部的卡马尔湾头(今属也门)。因此,麻离拔大致位于阿拉伯半岛西南角。

公元前469到399的思想家 历史思考公元前(3)

麻离拔乃大食诸国之首,此地水陆交通线路畅达,是印度洋上“巨舶富商皆聚”的大港,加之盛产乳香、没药,被认为是当时首屈一指的大型香药集散地。周去非说,大食“有国千余所,知名者特数耳”,首当其冲者即为“麻离拔国”。

“此国产乳香、龙涎、真珠、琉璃、犀角、象牙、珊瑚、木香、没药、血竭、阿魏、苏合油、没石子、蔷薇水等货,皆大食诸国在此博易,巨舶富商皆聚焉。”《岭外代答》一书记载了宋时连接中国与麻离拔的航线:“有麻离拔国,广州自中冬以后,发船乘北风行,约四十日到地名兰里,博买苏木、白锡、长白藤。住至次冬,再乘东北风六十日顺风方到。”

没巽,又译“勿巡”,即《诸蕃志》之瓮蛮国,位于今阿拉伯半岛阿曼苏哈尔港和马斯喀特一带。没巽地理位置优越,是中世纪著名的航海港口,“在中世纪时期,阿曼不仅在海湾地区具有航海、文明的优势,而且在整个东方的海域都留下了它那快捷的帆影。

公元前469到399的思想家 历史思考公元前(4)

阿曼人也不仅仅局限于到东非沿岸的有秩序的航行,他们还涉足远东,在印度和中国沿海地区留下了几个阿拉伯人聚居点。”亚丁港,中世纪连接阿拉伯半岛与东非海岸的重要港口,商船聚集之地,古阿拉伯地理学家称之为“通往中国的门户,也门的海港,马格里布的粮仓,以及各类商品的存储地。”

宋元之际,随着亚非海岸贸易的联系日益加强,亚丁港的地位愈发重要,成为著名的香料集散中心,来自东非、阿拉伯的香料在此集散。部分阿拉伯商人为了便于经商,更是留住当地从事贸易活动,是中阿贸易的“中国走廊”。

东非沿岸港口

早在10世纪,南部的阿拉伯人便移居东非,13世纪时,随着阿拉伯人口不断增加,东非已完全纳入其势力范围内。因此,东非也不乏阿拉伯商人时常光顾的贸易港口,主要有摩加迪沙、巴拉伟、马林迪、桑给巴尔。其中,摩加迪沙非常重要,“13世纪,贝纳迪尔海岸的摩加迪沙是外来商人的主要中转站。”

公元前469到399的思想家 历史思考公元前(5)

南亚中转区域

印度洋可按季风规律还有停靠点分为东西两部分。印度西海岸的古吉拉特,以及西南部的马拉巴尔海岸,西面西印度洋,承接来自阿拉伯半岛与非洲的船只中转,印度东部的科罗曼德尔海岸,东临东印度洋的东南亚,来自中国、印度尼西亚、马来半岛的西行船只需在在此中转。

古吉拉特

在印度西北海岸,古吉拉特岬角是重要的贸易区域。该地区北靠喀奇湾,南倚坎贝湾,自古以来就与波斯湾与印度西北部的港口保持着联系。阿布-卢格霍德也说:“伊斯兰教产生初期,坎贝和赛义姆尔的港口就已经吸引了阿拉伯商人在此定居,他们中的很多人相当富裕,此外还有米自西拉夫、阿曼、巴士拉和巴格达的商人。”

公元前469到399的思想家 历史思考公元前(6)

古吉拉特商人也活跃于海上其他区域,印度历史学家戈帕尔认为,在15世纪之前,古吉拉特商人已是东南亚地区的贸易常客,参与胡椒等香料贸易。不过,到了13世纪中期,随着蒙古征服阿拉伯地区,先前经过古吉拉特港的部分贸易转移到印度南部马拉巴尔海岸的奎隆港(即故临)及卡利卡特港。

马拉巴尔海岸

位于印度西南海岸线的马拉巴尔,凭借连接中西贸易枢纽这一地理优势,成为中世纪西亚来往南亚的重要贸易港口,转口贸易甚至成为马拉巴尔地区的主要收入来源,在卡利卡特附近发现了一块788年穆斯林墓碑,在随后的时期,不仅在印度西海岸集会的穆斯林商人的数量显着增加,而且他们似乎垄断了印度在阿拉伯海的对外贸易。

与此同时,此地也常见中国商船的身影,14世纪的阿拉伯家伊本·白图泰在此地见证了从北非到中国沿海的大型中国船只以及繁荣的贸易。

公元前469到399的思想家 历史思考公元前(7)

繁荣的贸易不仅得益于优越的地理位置,香料等自然资源也是重要因素,马拉巴尔盛产胡椒,被称为“胡椒海岸”,《马可波罗行纪》亦记载此地所产胡椒运往中国的情况。元代马拉巴尔也称马里八儿,蛮子大州指元代中国,由此可见,马拉巴尔是重要的香料中转中心,与中国保持着密切的贸易关系。

在马拉巴尔海岸上的诸多港口中,故临、卡里卡特是重要香料的中转站。故临,又译“柯兰”、“俱蓝”,位于马拉巴尔海岸的奎隆,盛产胡椒,据《马可波罗行纪》记载:“全国出产胡椒甚多,土人种植胡椒树,五、六、七月中采之。”

此地也是重要的香料中转港口,东、西方商船莫不在此歇泊补给、换乘适航海舶继续航行,是9世纪中叶至13世纪中叶间中国与阿拉伯诸国海上交通中转站。“至少自九世纪以来,马拉巴尔海岸最南端的奎隆就一直是一个重要港口,吸引着阿拉伯船只。”

公元前469到399的思想家 历史思考公元前(8)

大食船或宋船在故临均需在此中转,一些大食商人为了通商便利,寓居故临,故临也因此汇集了众多香料,“土产之物,本国运至吉罗(固罗)、连弄、三佛齐。用荷池、绢、瓷器、樟脑、大黄、黄连、丁香、脑子、檀香、豆蔻、沉香为货,商人就博易焉,大食人多寓居其国。”

公元14世纪中叶以后,马拉巴尔海岸的贸易中心转移到奎隆港口以北的卡利卡特港口,即《岭外代答》之“南毗国”,成为“穆斯林商人在印度南段的主要定居港”。《伊本·白图泰游记》记载了卡利卡特的贸易盛况:“中国、阇婆、锡兰、马赫勒、也门、波斯商贾都到科泽科德(卡利卡特)来,世界各地的商人也都云集于此,科泽科德码头是世界上最大的码头之一。”

总的来说,迈克尔·皮尔逊在《印度洋史》中也说:“印度洋西海岸南边的一个重要港口城市群在马拉巴尔,其中,卡利卡特港因拥有庞大的海外市场,成为众多外国商品和国产胡椒的收集以销售中心。”此时,卡利卡特成为马拉巴尔海岸上的最大贸易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