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无一物何故惹尘埃(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1)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文:我是素颜

早晨五点多醒来,将近两小时完成今天的日更任务,修改了别字复制准备发布,不知点了什么,居然全部删除。别提多沮丧了。本想着完成任务,可以痛痛快快玩一天,回来收照片即可,看来又多了一项重复的任务,郁闷三秒钟。

玩耍归来,急急进门喂了狗,又喂了羊,赶紧靠坐沙发准备完任务,却怎么也想不起到底怎么写来着,好吧,就按照新的思路来写吧,回忆忘却的记忆,很难。与其勉为其难,不如另辟蹊径。



本来无一物何故惹尘埃(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2)

文章题目原定《做人生的主角》,本意缘自林语堂的一句话:人生不过如此,且行且珍惜,自己永远是自己的主角,不要总在别人的戏剧里充当着配角。

开头引用了这句话,过后的内容却写着写着与是不是自己人生的主角关系不大,更偏向做什么样的人,写完之后,把题目改作《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第一段借用的文字删除,文章才有了那么一点意思。

我们在寺院中见到的大肚弥勒佛,慈眉善目,圆润的脸庞,张嘴笑颜灿烂。旁边对联书写:大度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

以前常常劝慰自己与旁人,遇到什么事情时要多学大肚弥勒佛,并常用此言劝慰开解。时至今日,对此句又生驳斥,好像更明白了些事。

本来无一物何故惹尘埃(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3)

身处是非中的庸庸大众,身边的人性种类各异,有小气的、愚蠢的、愚昧的、无知的、自私的、唯我的、阴险的、狡诈的、凶狠的、凶残的,自然也有善良的、博爱的、慈祥的、美丽的、天真的、易处的、聪颖的、大方的、优雅的,得体的,各人有各自醒目的标签,相处久了,洞察至深。

人与人缘自人性的不同,对事情有各自不同的认智,有些是是非非无伤大雅,过了就过了,不足以挂怀。有些事却常索挂于怀,人与人之间有了芥蒂,多有口角之争,甚至有了仇有了恨,老死不相往来。

这本是世俗庸常世人世事,身陷是非当中,你看我不爽,我看你不快,十事也有九八,为了显示自己大度有为,借用弥勒佛说事,劝慰他人容难容其事,忍难忍之人。

本来无一物何故惹尘埃(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4)

想来高坐佛台上的弥勒佛实实是站不起来,假若能活过来,定会笑弯了腰,对佛而言,何事难容,何人可笑。众生平等,众生万相,众生皆自然。

一些自以为是的人以自己的心揣测佛的境界,以为佛比人厉害,会包容会忍让。借佛的嘴喻自己乐的心,还颇为自得。

佛依然在无声发笑,笑什么他不会言语。

一则公案讲五祖弘忍感觉自己年龄大了,他想在弟子中寻找一个继承人,让大家都做一首偈子。神秀在寺院院墙上写了一首偈子: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厨房里的火头僧慧能是个文盲,听别人念完后,他也念了一首偈子: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本来无一物何故惹尘埃(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5)

心中有尘埃,要时时勤拂,这是俗世中的你我自劝的话。十事当中倒自有七八九件不尽如人意,人与人之间相处,免不了遇不遂心之事,不尽如人意之人,磕碰生气生怨生恨,老死不相往来之人也断断不少。

心智尚浅的,与人为敌,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与之锶铢必争,寸步不让。心智成熟了些,借古喻今,自查自醒,拂试尘埃,自我调节。真正拥有大智慧的,必是不会让心蒙尘埃的。

佛家有言:四大皆空,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虚的,道空、天空、地空、人空,万事万物皆为空,苦愁、烦恼、仇恨,这些更是虚空,为虚空之事劳心伤肺,何苦来。

俗世如你我,善修炼不到智慧的境界,能意识到,能自察,不把琐事挂怀,不与志不同的人较。走自己的路,让出一条道来,让别人也有路可走。各自的路都有各自不同的去处,挺好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