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华夏者,礼仪之大故称夏,服章之美谓之华。在古代中国诸多先民眼中,衣服不仅仅用于遮羞御寒之物,而且还关系礼仪制度,甚至上升到民族认同的高度,在历史上的几次华夷之辨中,服饰亦是一个重点。

孔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宋代邢昺对于孔子这句话在《论语注疏》一书中解释道,衣衿向左,谓之左衽,夷狄之人被发左衽。

汉服中左衽右衽是何含义,为何在孔子看来事关民族认同?古代中国历代王朝,主流的汉服又是否都是右衽?咱们汉民族的传统服饰,汉服都经历了几次改革?

大家好,我是青衫弹史,本期咱们来说说咱们的传统服饰,汉服背后承载的文化基因!本文独家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喜欢的朋友,麻烦点个关注支持一下哦,您的支持才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右衽与左衽的哪个不属于汉服(汉服中的左右衽为何关系到民族认同)(1)

孔子画像

01 孔子的右祍

为什么孔子会对汉服有着右祍情结,或者尊崇孔子的儒家学派普遍都有着如此情结,遍看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其他学派都没有儒家这样的积极倡导。为何孔子会执着于汉服的左右祍问题?

右衽与左衽的哪个不属于汉服(汉服中的左右衽为何关系到民族认同)(2)

第一章:孔子的右祍

其实这个问题从各个学派的主张之中,便可窥得一二。以老庄学说为代表的道家主张汉服应当: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注:出自《道德经》),墨家学派则是提倡: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注:出自《墨子》)。道家说道法自然,随心顺意,墨家谈节用尚用,不可过分繁复。看起来两大学派其实对于汉服的左右祍问题其实是一种包容的态度。

可是到了儒家这里,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注:出自《论语》)修冠弁衣裳,黼黻文章,琱琢刻镂皆有等差,是所以藩饰之也。(注:出自《荀子》),由此看出儒家已然将衣冠上升到礼仪层面, 其背后更深层次的是一整套礼仪制度,乃至国家统治秩序。

右衽与左衽的哪个不属于汉服(汉服中的左右衽为何关系到民族认同)(3)

大明衣冠图志

孔子最为核心的主张在于仁,在政治上的表现则是克己复礼,恢复周礼,而恰好汉民族的服章制度的创立时期恰好伴随着周王朝的建立而形成,随着周王朝的分封扩张而向四周传播,中原各国作为周王室分封的诸侯,自然是遵循着这一套制度在运转,战国七雄之中唯一一个可能并不遵循这一套运作模式的便是楚国,楚王,我蛮夷也,僭越称王的时候,便是与中原文化割裂之时,但是随着楚国争霸大业的持续推进,与中原的交流日益加深,楚人已与中原无异!

武王伐纣,牧野大胜,建周立国。武王推翻大邑商的过程中,大量的部落加入其中,周朝虽然建立,但是如何区分远近亲疏,确立周天子的权威呢?

为了稳定统治阶级内部秩序,周王朝在周公的主持下制定了一整套严格的等级制度以及相应的礼乐、冠服制度,自此汉民族服饰的基本框架被确立。

右衽与左衽的哪个不属于汉服(汉服中的左右衽为何关系到民族认同)(4)

西周等级制度

02 西周冠服制度

天子、诸侯、卿大夫等统治阶层所穿的冕服。是西周冠服制度中最为核心的内容。冕服分为冕冠、冕服、配饰三部分组成,冕服一般采用上玄衣下纁裳的基本形制,上着玄色是为未明之天,下配浅红表黄昏之地,人立其中,一套冕服集齐天地人三才元素,处处体现着古代中国先民天地人和谐一体的理念。

冕服一般作为正式场合的穿着服饰,比如祭祀或者庆典,那么一般场合下周朝又定下了怎样的规矩?

右衽与左衽的哪个不属于汉服(汉服中的左右衽为何关系到民族认同)(5)

第二章:西周冠服制度

根据考证,西周时期的一般性服饰主要包括深衣、玄端、袍、襦、裘等,深衣在西周乃至春秋战国都广为流传,上衣与下裳连为一体,交领右衽,续祍钩边,根据下摆又分为曲裾、直裾两种,所谓续祍钩边,意思是在下裳的右祍上用斜裁的裁片进行缝接出一个斜三角形状,在穿的时候则围向后绕于腰间,并且用腰带扎上。

这种深衣,备受春秋时期的儒家所推崇,认为深衣袖圆似规、领方如矩、背后垂直如绳、下摆开衩似权,符合儒家所提倡的规矩绳权衡等5种原理。

周公确定下的冠服制度伴随着周王朝的衰落,也走到没落的分叉点,特别是东周初年,犬戎攻破周都镐京,中原四方戎狄蛮夷劫掠周边,将华夏诸族的生存空间压缩到一城一池间,道路不通,文明传承几近断绝。

右衽与左衽的哪个不属于汉服(汉服中的左右衽为何关系到民族认同)(6)

汉代皇帝冕服

孔子生活的时代距离这一场浩劫过去的时间并不遥远,虽然华夏族群没有灭族的危机,然而那一场劫难的印象仍旧深深地刻入一个时代的烙印,周边四夷的威胁并未完全解除。所以我们理解孔子的右祍需要结合孔子所处的时代具体分析。

很多朋友将近代中国的衰落归结于儒家思想的统治,其实这就很片面,不可否认自明清以来,儒家思想是走入了歧途,陷入了僵化之中, 可是我们也要看到,在历次汉民族危机之中,儒家的大一统思想和朴素的民族观念,将汉民族捏合成为一个整体,保存火种,待合适时机便可天下燎原!

而儒家朴素的民族观念,便是从汉服的左右祍开始的,向左还是向右,有时候并不只是方向问题,可能还关系到民族的认同感。当五胡乱华、中原板荡之际,身着同一款式服饰、尊崇同一种文化的人相遇之时,一种名为民族的种子终于迎来破土之机!

右衽与左衽的哪个不属于汉服(汉服中的左右衽为何关系到民族认同)(7)

西周末年局势

03 汉服改革运动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之后,儒家学说掌握政治话语权,汉服的右祍成为主流认知,那么各个朝代的主流汉服是否都是右祍呢?汉服又经历了怎样的改革?

右衽与左衽的哪个不属于汉服(汉服中的左右衽为何关系到民族认同)(8)

唐代妇女服饰

通过研究我认为汉服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主要有4次改革运动,分别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汉帝国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大唐帝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文化大爆发的一个时期,社会变革引发政治变革的同时也带来了服饰文化上的变革,一方面由于整个社会在生产力上的进步带动了农业、纺织业的进步,纺织技术、染料技术得到长足发展,另一方面战国时代列国之间争霸加剧,战争的残酷性逼迫着参战军人改变军装,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便是一个典型代表,传统的上衣下赏被淘汰,更为方便的裤子流行于社会之中。

大汉400年统治,不仅仅恢复了始皇帝废除的冕服制度,更是在此基础上开拓创新,发展出更为丰富的冠服制度。冠就有冕冠、长冠、通天冠、进贤冠等等十数种,贵族戴冠百姓着巾,汉代葛巾、林宗巾等各种头巾样式层出不穷,同时这个巾也是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中起义军的标志之一!衣服上袍裤襦裙也得到了极大的完善和改良。

汉朝时期,丝绸之路开通,与西域各国的交流频繁,汉民族在汲取他族的营养下不断创新,发展出一套属于自己的独特服饰文化

右衽与左衽的哪个不属于汉服(汉服中的左右衽为何关系到民族认同)(9)

丝绸之路

第三次改革发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胡乱华中原沦陷,北方各地在异族的统治下长达200多年的时间,胡汉杂居,冲突不可避免,融合更是大势所趋。北魏孝文帝改革,鲜卑族主动融入汉文化之中,但是此时的汉民族毕竟势弱,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更大的影响。孝文帝曾下令,全国百姓着汉服,然而结果却是大相径庭,反而是汉人之中主动穿起北方游牧民族服装的居多,原因便是游牧民族的服饰更利于劳作。在时间这位最好的催化剂影响下,最终汉服、胡服已是融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那此时的南方汉家朝廷在干啥?玄而上学和佛教思想的影响下,魏晋时期的文人雅士清谈玄学,在放浪形骸之中美其名曰解放个性,褒衣博带下的衣袖翩翩,羽化登仙之姿成为了这些人的钟情之物。

右衽与左衽的哪个不属于汉服(汉服中的左右衽为何关系到民族认同)(10)

北魏孝文帝

第四次改革发生在唐朝,所谓盛唐气象,大唐的强盛是从里到外的全方位强盛,大唐的长安城更是国际性大都市,汇聚着来自四面八方的人群,各式各样的文化在此交汇。唐朝男子身穿圆领袍衫,头戴幞头,女子或上穿窄袖下罩长裙,腰系长带,肩披帔帛,脚踏高头,尽显雍容华贵!或是身披袒胸明衣、下套摇曳高腰长裙,凭添几分妩媚。

右衽与左衽的哪个不属于汉服(汉服中的左右衽为何关系到民族认同)(11)

唐代妇女服饰

其实自孔子之后,儒家在汉服左右祍的问题上并未深究,唯一可能纠结这一点的朝代便是东晋小朝廷了,中原沦陷,衣冠南渡,只能靠着过往的辉煌维持骄傲的内心。中原王朝势弱时,汉服被迫接受来自异族的改良,当中原王朝强盛之时,海纳百川的开放又使得汉服主动融入了各种文化丰富其内涵。因开放而强大,因强大而自信,因自信而多姿多彩!

历朝历代的汉服其实都不尽相同,上到冠冕,下到鞋履,内衬中衣,外罩纱袍,襦裙袄裙,深衣襕衫,笄钗步摇,各有各的特色,如周之深衣冕服,汉之冠巾袍裤,从褒衣博带的魏晋风度过渡到富丽堂皇的隋唐气度,两宋典雅清秀,蒙元明朗大方,上采周汉下取唐宋的明朝,集历代之大成,端庄大方又华美艳丽,最后清王朝则是在精美繁复上独树一帜。

至于孔子坚持的右祍,其实也变得不那么重要,特别是自五胡乱华之后,中原沦入异族之手,文化几近断绝,人命贱如狗,穿衣哪里还管左右祍,吃饱穿暖才是最朴素的期盼。等到隋文帝复汉家江山之时,民族融合的大势早已形成时代的浪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左右祍重要吗?不重要!

右衽与左衽的哪个不属于汉服(汉服中的左右衽为何关系到民族认同)(12)

大明衣冠

04 终章

右衽与左衽的哪个不属于汉服(汉服中的左右衽为何关系到民族认同)(13)

终章

服饰,最原始的功能在于保暖,在之后增加了遮羞的功能,随着阶级分化,人们追求服饰上华丽的同时,也根据服饰的华丽程度开始划分等级。当某些特定时刻,如春秋如东晋南北朝,服饰又充当起一个民族凝聚力的象征,在今人看来完全不理解的左右祍问题,也关系到一个民族的认同,可是当我们身处那个时代,又仿佛豁然开朗。

可是服饰最终还是要褪去政治的外衣,回归到保暖遮羞这个最原始的功能上来。今人所穿汉服与古人之汉服有所同,又有所不同,但这都是汉服呀!借用道家的话来说就是: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在传统的基础上开拓创新,这本身就是汉服不断发展的必然,也是中华文化能够源远流长,生命不息的根源所在!穿汉服,要穿舒适,更要穿得美,如此才能对得起华夏服章之美的千年传统!

当然,民众私下所穿之汉服,可以做出适合自己的创新改良,但是作为面向大众的影视作品,我认为还是应该更为考究一点,拍摄的影视剧特别是古装,应当穿着符合这个时代的着装,不仅仅追求表面的华丽,更要保证内在文化的传承,因为往往在某个时代,服装问题不仅仅是左右祍的方向问题,更是关系到一个民族的认同,其背后承载的是一个民族的时代烙印,一个文明的精神内核!

汉服文化博大精深,以上仅仅是冰山一角,欲知此中乐趣,不妨亲身一试~

本文由青衫弹史原创,全文4000字,感谢您的阅读,未得允许,不得转载,喜欢的朋友点个关注支持一下哦~,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荣幸~

右衽与左衽的哪个不属于汉服(汉服中的左右衽为何关系到民族认同)(14)

点赞收藏、关注赞赏,鞠躬感谢!

本文图源网络,侵删!

参考资料:

1. 《中国服饰简史》

2.《中国古代服饰图史》

3.《大明衣冠图志》

4.《汉民族传统服装之“右衽”》

5. 《论孔子“被发左衽”说》

6. 《我国古代尊右卑左制俗与衣着左右衽》

7.《左衽,右衽_这不是一个形式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