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县位于河南省信阳市东南部、大别山腹地、鄂豫两省交接地带东西长61.6公里,南北宽40.7公里,全县总面积1612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1个管理区、1个街道(正在筹建),205个行政村2010年常住人口27.5万人,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大别山区有多少个县?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大别山区有多少个县(大别山新县概况)

大别山区有多少个县

新县位于河南省信阳市东南部、大别山腹地、鄂豫两省交接地带。东西长61.6公里,南北宽40.7公里,全县总面积1612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1个管理区、1个街道(正在筹建),205个行政村。2010年常住人口27.5万人。

新县是一个以林为主的山区县。新县物产丰富,盛产林果、茶叶、中药材等,其中,板栗、银杏、茶叶、野生猕猴桃品质产量均居河南之冠,被国家林业局誉为全国名特优经济林"板栗之乡"、"银杏之乡"。

新县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和将军县,是许世友、李德生、郑维山等93位将军和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的故乡。境内有许世友将军故居等革命历史遗迹和纪念地200多处。

历史沿革

隶属沿革

西周至春秋时期属弦国,后属黄国;战国时属秦弦地,后属楚国;秦统一全国后,北部属九江郡,南部属南

新县风光

郡、衡山郡。

两汉时期,属江夏郡;三国时为魏国边关,北部属魏弋阳郡,南部先属魏弋阳郡、后属吴蕲春郡。晋代时,北部属豫州弋阳郡,南部属弋阳郡、西阳郡;南北朝时,北部属豫州弋阳郡、广陵郡等,南部属豫州西阳郡、衡州等。

隋唐时,北部为光州光山县、仙居县,南部属黄州麻城县、亭州麻城县;宋代时,北部属光州军光山县,南部属黄州麻城县;元朝时,北部属汝宁府光山县,南部属黄州路麻城县。

明朝时,北部属河南布政司汝宁府光山县,南部属湖广布政司黄州府麻城县,西南部属黄州府黄安县;清代时,北部属河南布政司汝宁府光山县,南部属湖北布政司黄州府麻城县,西南部属黄州府黄安县。

民国初期,北部为河南省光山县,南部属湖北省武汉黄德道,后改为鄂东道、江汉道。

建制沿革

1933年10月,国民党政府为加强对鄂豫皖边区的统治,析光山、黄安、麻城

建制沿革

各一部,以国民党河南省政府主席刘峙的字"经扶"为县名,以新集镇为治所,设置经扶县,隶属潢川专区,后属河南省第九行政督察区。

1947年8月28日,刘邓大军六纵一部攻克新集后,设置经扶县爱国民主政府。12月,根据刘伯承、邓小平提议,改"经扶县"为"新县",意即人民获得新生,过上幸福生活。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河南省潢川专区。

1952年12月,属河南省信阳专区。

1998年7月,撤销信阳地区,设置地级信阳市,新县随属信阳市。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新县位于河南省信阳市东南部、大别山腹地、鄂豫两省交接地带。地理坐标东经114°33′~115°12′,北纬31°28′~31°46′。东与商城县接壤,南与湖北省麻城市、红安县毗邻,西与罗山县及湖北省大悟县交界,北与光山县相连。东西长61.6公里,南北宽40.7公里,全县总面积1612平方公里(241.8万亩)。县城北距省城郑州市440公里、信阳市116公里,南距武汉170公里,东距合肥301公里。

地质地貌

新县的大地构造单元属大别山系淮阳地盾的组成部分,古生代始逐渐由海洋隆起,褶皱成山系。土壤分为三

日出云涌金兰山

个土类,七个亚类,以黄棕壤土分布最广,面积最大。山地宜林,畈田宜稻麦、油菜等农作物生长。

县境轮廓近似长方形,大别山主脉经境内中间横贯东西,形似屋脊状,脊背中又有东、中、西三个高峰区,构成W形地势。由大别山主脉形成江淮分水岭,岭南属长江流域,岭北属淮河流域。

境内最高点是县南部的黄毛尖,海拔1011米;最低处是潢河出境处,海拔60米;相对高差为951米。平均海拔350米。以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差划分,属深山区的面积为155.15万亩,占山地总面积的66.2%;浅山区的面积79.2万亩,占33.8%。相对高差在500米以上的乡镇有14个,500米以下的有3个。

气候

新县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属大陆性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平均降水量1313.8毫米,日照时数1742.3小时,相对湿度77%,无霜期243.7天。

水文

全县5公里以上河流总长度684公里,河网密度为每平方公里0.6公里。年平均地表径流量9.73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3.6亿立方米。境内有6大水系,大、小河流92条,其中源于境内的较大河流有潢河、白露河、寨河、竹竿河、倒水河和举水河。

自然资源

生物资源

截至2014年,境内有动物1296种,其中发现中国新记录2种,发现河南省新记录68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3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3种,河南省重点保护动物8种;有植物2389种,其中有国家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24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3种,河南省重点保护植物22种。

特色资源

板栗、银杏、茶叶、油茶品质、产量均居河南省之冠;花岗石、石英石、金红石、钼、钨矿储量大、品位高。

水资源

新县地处江淮分水岭,境内有长江、淮河流域两大水系,流域面积1574平方公里,有大小河流92条,河网密度为0.6平方公里/平方公里,各类水库128座,万方大塘近千个,蓄水量9.71亿立方,年人均占有水资源3300立方米,是全国平均值的1.5倍,为富水区。

经济

2013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89.98亿元,较2012年同比增长9.9%,增幅居全市第1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突破2亿元,达到2.28亿元,较2012年增长20%,增幅居全市第5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亿元,较2012年增长13.9%,增幅居全市第4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8512元、7946元,较2012年分别增长11%和14.1%。

第一产业

新县农业以林业为主。2005年,耕地面积19.8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8.2%;山场面积188万亩,占77.8%;

农业区

水域面积6.73万亩,占2.78%。林业用地162万亩,占67%,人均5.86亩。全县有林地159万亩,占林业用地的98%,其中用材林79万亩,经济林45万亩,薪炭林11万亩,防护林21万亩,活立木蓄积量181万立方米。全县有国营林场22个,村组办林场700多个,户或联户办林场1000多个。

2013年,新增大棚蔬菜32户,新建大棚蔬菜基地560多亩;推广种植超级稻16万亩、双底油菜10万亩,地膜花生3万亩;完成茶叶基地建设3.4万亩,全县茶叶达到30万亩;全县规模养殖已发展到336户,养殖专业合作社组织83个;杉木、檫木、杨树为主的用材林达44万亩,油茶、板栗、银杏、山野菜为主的林产品产量达5640万公斤,全县林业总产值已达17.33亿元。2013年,全县农业增加值预计为219713万元,较上年增长4.7%,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为7587元,较上年增长9%。

第二产业

2013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3.94亿元,较2012年同比增长18%,增幅居全市第2位;主营业务收入85.68亿元,较2012年增长23.3%,增幅居全市第4位;实现利税11.35亿元,较2012年增长14.1%,增幅居全市第3位。

第三产业

以文化旅游和教育培训为主。2013年,新县完成许世友将军纪念馆、吴焕先故居、高敬亭纪念馆、烈士纪念馆等新建改建总体规划,实施丁李湾、西河、毛铺等传统村落保护开发;旅游标准化试点县创建工作通过省级验收,全年共接待游客201.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9.07亿元。

大别山干部学院主体工程全面完成,培训学员4560人次;信阳涉外职业技术学院被国务院扶贫办确定为全国出国劳务扶贫培训示范基地,全年出国务工人员实现外汇收入8841万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