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王德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读》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什么是五蕴?

蕴是”堆、类别“的意思,五蕴,就是五种类别

五蕴:色、受、想、行、识。

这五种类别,构成了整个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王老师称之为小我之巢穴,很是特别,这个说法时刻提醒我们,活在现在这个世界的你以为的自己其实是”小我“,并不是真正的”我“。

色:外部事物,镜物。色从哪里来?境由心生。可参考读书笔记 | 王德峰 心经讲读 | 佛家的色与空

受:我们对外部事物的感受,藉由五官感受五味、五声、五色等等。我们的感受有苦有乐,是为苦乐受。老子道德经讲:五色令人目盲﹔ 五音令人耳聋﹔ 五味令人口爽 ,这些都是受。

想:有了感受就会有欲念。感觉到快乐了,就想快乐持续永久或更快乐,感觉到痛苦了,就想痛苦尽快摆脱,欲念便来了。

行:有了欲念就会想去实现,于是便会去行动。

识:实现欲念的过程中,会不断的分别判断行动与目标是否契合,会判断利害得失。

每一个”我“都陷在”五蕴“中,这是”我“真正愿意的吗?自然不是,不然我就不会来读心经并期望读懂了。所以,要破五蕴,这是整部经的主题。

心经五蕴是指什么(王德峰心经讲读)(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