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常清君

《倘若是文人》系列

常清君导读:自古至今,“文人”这一群体,以其鲜明的个性、独有的气质和雅异的言谈,给这个世界留下了诸多难忘的故事,令人心动感叹

一、七步成诗天下闻名

黄初元年(220年)正月,六十六岁的曹操病死,曹丕由世子荣升魏王;同年十月,汉献帝被迫禅让帝位,曹丕上位,称帝为魏文帝。由于争封太子这段经历让曹丕心中不悦,在他称帝后,仍对弟弟曹植耿耿于怀。他总是有些担心这个有学识又有政治志向的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就想着法子要除掉他。

曹植是怎样创造的七步诗(曹植以七步诗闻名)(1)

据南朝宋时刘义庆所编撰的《世说新语·文学》记载:

“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杀),应声便为诗:“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帝深有惭色。”

这是流传至今的正史典籍中,最早记录曹植七步成诗这个典故的。

后来元末明初的罗贯中将这首诗写进了长篇小说《三国演义》里,并改为了四句: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二、后世对此尚存争议

后世对曹植七步成诗这件事一直都是有争议的。

否定者认为这样的超人般文才也太过离谱了,觉得要么纯粹是杜撰,要么也有夸大之嫌。

肯定者则认为《世说新语》的作者刘义庆所处年代,距离三国时期并不久远,书中这样描述曹植,自然在当时是有一定依据的,而且据《世说新语》引《魏志》中了也说曹植“出言为论,下笔成章”。

曹植是怎样创造的七步诗(曹植以七步诗闻名)(2)

另外可以佐证曹植的确具有超人才华的,还有一件事,就是曹操曾经让曹植写《登铜雀台赋》,曹植拿起毛笔不假思索立刻现场进行创作,写好之后拿给父亲曹操过目,同样也是文采十分了得的曹操,看了之后觉得的确写得文采飞扬,对之赞不绝口,所以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这样一首好诗也完全是有可能的。

常清君也认为曹植七步成诗这件事是有一定事实依据和史料价值的。

三、百步成诗依然了得

与曹丕、曹植兄弟俩有关的故事,除了上面的七步诗外,还有一首所谓的死牛诗。

话说有一天,曹丕与曹植同车出游,途中适逢两牛在墙下相斗,一牛斗败,坠死井中。曹丕见此情景,顿生奸计,诏令曹植当场赋《死牛诗》一首,而且限定诗中“不得道是牛,亦不得云是井,不得言其斗,亦不得言其死”,必须骑马只走百步之内,就创作出一首八句共四十个字的五言诗,否则就要将其杀掉,条件可谓相当苛刻。

曹植不敢违令,策马而驰即揽笔赋诗曰:

两肉齐通行,头上带横骨;

行至凶土头,峍起相唐突。

二敌不俱刚,一肉卧土窟;

非是力不如,盛意不得泄。

此诗写完后,一百步还没走完。曹植在诗中巧妙地避开了“牛”、“井”、“斗”、“死”等限定字眼,分别用了“肉”、“土窟”、“唐突”、“卧”等近义词代替。形象地描绘出了两牛相斗、一牛慘死的情景,语言朴实自然,毫无矫揉造作之感。曹植临危不惧,以自己的智慧和才华再次化险为夷,幸免于难。

曹植是怎样创造的七步诗(曹植以七步诗闻名)(3)

常清君云:相煎何急令兄愧,妙语含蓄救己命。

各位网友,你们对曹植七步成诗,以及他的超人才华又是如何看待的呢?欢迎对此留言评论。

原创作品,如若转载等,请标明文章作者、出处等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