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正宗特级枸杞(一粒宁夏好枸杞)(1)

文/ 何夏

7月底,宁夏的头茬枸杞已经采摘完毕。失去红色果实的一排排枸杞树,挺立在黄沙土上,为两个月后的秋果积蓄力量。

“枸杞属于耐干旱、耐盐碱、耐贫瘠、耐严寒、耐酷暑的植物,它适合在西北这片贫瘠的土壤上生长。”

百瑞源枸杞品牌创始人郝向峰,干了近20年枸杞种植,对于枸杞,如数家珍。

宁夏枸杞有600多年人工种植历史,素有“世界枸杞在中国,中国枸杞在宁夏,宁夏枸杞甲天下”之美誉。

宁夏正宗特级枸杞(一粒宁夏好枸杞)(2)

在郝向峰看来,枸杞既是宁夏最具特色的农业支柱产业,因药食同源,也是健康产业,另外西北风沙较大,作为常年生的落叶小灌木,枸杞还能起到防风固沙作用。

他刚进入市场时,宁夏枸杞没有显示它应有的价值。从业者打着“宁夏枸杞”和“中宁枸杞”旗号经营,当地几乎没有企业品牌。枸杞都是装在蛇皮袋子里散称散卖,每斤枸杞卖十几块钱。

吃枸杞,首先要拣掉杂质,再用清水洗几遍。有消费者担心枸杞不安全,不敢吃,吃法无外乎“煲汤、熬粥、泡酒”老三样。

当时的宁夏枸杞质量鱼龙混杂,价格参差不齐,被贴上“土特产”“地摊货”的标签。

创业初期,郝向峰的苦恼是,如何好枸杞卖到一个好价钱,让消费者买到正宗、安全的好枸杞。

过去近20年,他自建种植基地,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打造出能卖得贵一点百瑞源“好枸杞”。

自建种植基地

百瑞源的第一次突破,源于对于种植基地的坚持。

从宁夏农学院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毕业后,郝向峰选择枸杞作为创业方向,在2003年创办了百瑞源公司。

彼时,宁夏的枸杞市场发展并不如意。一斤枸杞只能卖到十几元,农民种枸杞不挣钱

“当时抱着这样一种心理,要改变枸杞产业的低端状况。”创业头几年,郝向峰一直在学习,逐渐摸清制约行业发展的最大问题——质量安全。

枸杞果含糖量高,容易引发病虫害。农户在种植过程中,或存在过度使用农药等问题,公司管控成本高。

“花了很大代价,拿到的产品不是我们想要的。”在2010年,郝向峰决定从源头出发,自建种植基地。

当时,郝向峰在贺兰山山脚下选择了一块1500亩土地,想做有机枸杞种植基地。但改良质地,转化为有机土壤,需要等三年时间。

宁夏正宗特级枸杞(一粒宁夏好枸杞)(3)

等不起这么久,郝向峰换一种方式,在荒地中去种有机枸杞,免掉这三年的转化期。团队在宁夏范围内到处找地方,红寺堡的土壤刚好适合。

“从来没有人在荒地上种枸杞。”郝向峰回忆称,在开垦的过程中,最担心的是,改变原有的植被生态,若不能建起新的枸杞基地,将会成为破坏土地生态的“罪人”。

顶着巨大压力,团队在这片荒地上改良土壤、平田整地。“荒漠开发枸杞的最大投入,就是改良土壤。”没有使用化学农药,郝向峰与员工一起,在夜晚拿着手电筒抓虫子,减轻病虫害。

高投入是值得的,2013年百瑞源在红寺堡种下枸杞树,三年后,产品获得欧盟的有机认证。

宁夏正宗特级枸杞(一粒宁夏好枸杞)(4)

截至目前,百瑞源有宁夏中宁县、贺兰山东麓、红寺堡三大种植基地,合计10000余亩,提供了强有力的产能保障。

再造加工流程

解决了种植标准化的问题后,郝向峰着手改造生产车间。

传统的枸杞加工方式,主要是晾晒和后期热风干燥,但这会造成营养流失。为了改良工艺,百瑞源团队联合中国农业大学,经过八年研发,推出了锁鲜枸杞工艺。

新的锁鲜技术,攻克了宁夏枸杞600年以来制干技术的瓶颈,在制干过程不添加食用碱,只用净化水清洗,确保了加工过程的安全及卫生。

宁夏正宗特级枸杞(一粒宁夏好枸杞)(5)

此外,传统晾晒过程需要长达120小时,锁鲜工艺只需要20小时,避免了水分和营养成分的过度流失。在生产效率上,原本需要20人来完成的工作,现在开动锁鲜设备只需2人

锁鲜枸杞有着鲜艳的色泽和软糯的口感。枸杞不再只是煲汤煮粥,也能当零食,直接嚼着吃,更适合适应年轻消费群体。

在百瑞源银川总部,总投资8000万的锁鲜枸杞的智能化车间已经投产,年加工鲜枸杞500吨,年产值约1.1亿元。这让宁夏的枸杞生产,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加工。

有了种植基地和锁鲜工艺,百瑞源能出品更好的枸杞,也有底气卖得“贵一点”,实现郝向峰“枸杞论克卖”的设想。

宁夏正宗特级枸杞(一粒宁夏好枸杞)(6)

2013年,这家公司销售额突破2亿元。

变革软件系统

除了硬件上的创新,在软件变革上,百瑞源同样引领行业。

据百瑞源CIO(首席信息官)范志刚介绍,早在2018年,郝向峰就提出要进行数字化改革,并作为集团的“一号工程”。

农业的数字化改革不容易。百瑞源财务总监王维称,与制造业不同,农产品的财务核算是非标准化的,每一批原料的出成率不相同,标准的财务软件,不能满足灵活核算需求。

百瑞源旗下有三家种植基地、多家子公司,其在与集团的业务往来过程中,涉及物料名称、费用项目、供应单等,名目繁多,手工合并报表,耗费大量时间。

对于枸杞行业的“非标”,金蝶则在农企诸多差异性摸索出“标准”,盘点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全价值链的数字要素,并建立数据标准,包括气象、土壤养分、农户、消费者偏好等数据。

宁夏正宗特级枸杞(一粒宁夏好枸杞)(7)

在金蝶中国中型企业事业部副总经理李成冬看来,对于农业生产数据的采集、打通并可追溯,让数据从“秘密”变成“资产”

这正是百瑞源数字化转型所渴求的,双方在2019年达成合作,上线金蝶云星空财务系统。

王维称,之所以选择金蝶,是因为能在原有软件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满足灵活核算的需求。也就是李成冬所说,金蝶将数据作为资产,为农业企业提供“可组装”式的数字化旅程,满足其从应用、技术、数据、生态等多个层面的需求。

对于一个数字化能力薄弱农业公司而言,上线新系统并不容易。百瑞源与金蝶团队磨合了近半年时间。

王维称,上线过程中,两套软件同步运行,财务人员工作量大增,又临近出月报时间,项目组成员与财务同事通宵达旦统计数据,最终实现系统平滑切换。

新系统提高了财务人员的效率。此前,合并集团报表需要一天,有了新系统,自动化处理,仅用两三个小时

与此同时,数据化处理,有助于产品溯源,让消费者了解到,每一款枸杞产品,产自宁夏哪一块土地。

“这几年通过和金蝶合作,我感受最强烈的是,从田间到车间,整个数据的打通。”在郝向峰看来,企业数字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服务用户。

打通线上线下

2020年初,受疫情影响,百瑞源线下门店不得不关停。郝向峰决定加速线上化转型。有了会员数据中台,一线销售人员能快速响应新的销售策略。

据范志刚回忆,百瑞源搭建数据中台过程,并不容易。初期,他预计线上会员数量不过10万。不过,随着项目推进,线上会员已超过300万人,总数据量近1亿条。

面对如此大的数据量,团队耗时一年半,联合金蝶技术人员,百瑞源才将线上与线下会员系统打通

“这些数据之前在每个销售的脑袋里,现在,会员中台把客户信息收集到一起,形成了一个大脑。”范志刚称,有了数据中台,总部能分析客户更为详尽的偏好,从而调整产品,快速响应市场变化。

宁夏正宗特级枸杞(一粒宁夏好枸杞)(8)

对单个门店来说,有了“数据大脑”,即便门店内没有客人,销售也能通过线上渠道,触达到潜在客群。

“线上线下数字化,对门店有很大作用。”百瑞源银川大阅城店长关瑜称,销售旺季时,每天到店顾客有50人,接待量很大。有了线上平台,她可以引导老顾客到小程序上购买,节省出来的时间,可以更好地服务到店客人。

在数据指引下,关瑜们的销售模式也有调整。销售人员早上开门营业后,先分析经营数据,线上发布促销内容,唤醒老顾客,再服务好到店流量。

“数据呈现出来的东西更精准,效率大幅提升,驱动创新。”

郝向峰称,通过会员中台提供的消费者画像,他发现百瑞源的用户,年轻了大概5-8岁,核心人群集中在80后、90后。除了传统的煲汤功能,枸杞作为保健产品,成为年轻人的心头好。

这些消费数据,成为集团研发的重要依据——口感、包装设计变得更为年轻化。

“人在哪里,我们就要把产品卖向哪里。”为了更好地贴近年轻用户的线上消费习惯,百瑞源在杭州搭建了电商团队,位于银川的总部则变成了供应链中心。

据郝向峰透露,百瑞源线上销量占比,已由疫情前的40%增长至60%,并且仍保持高速增长。

“数字化这条路,我们才刚刚开始,未来给百瑞源带来的变化,会非常巨大。”在郝向峰看来,团队摸索过的标准化、数字化过程,也是宁夏枸杞产业走向高端、走向全国的必由之路。

宁夏正宗特级枸杞(一粒宁夏好枸杞)(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