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人、白袍子、乡进士

古代的“举人”是推举,选拔人才的意思。“举人”这个词出自《论语·卫灵公》:“君子不以言举人。”《后汉书·章帝纪》:“每寻前世举人贡士。”是说地方想政府推举人才,谓之“举人贡士”。

古代中个举人什么概念(趣说古代举人的别称)(1)

隋朝、唐朝、宋朝三代,被地方推举而赴京都应科举考试者谓举人。唐白居易《早送举人入试》诗:“夙驾送举人,东方犹未明。”天没亮就送举人进京赶考,诗写的是一种夙愿,当然地方给朝廷推举的人才多也是一种政绩,是有功劳的。

明朝清朝两代称乡试录取者为举人。《儒林外史》第二回:“那王举人,也不谦让,从人摆了一条凳子,就在上首坐了。”丰子恺《缘缘堂随笔·姓》:“在石门湾里,姓丰的只有我们一家,而中举人的也只有我父亲一人。”说的都是乡试录取的举人。举人在古代还有一些称谓,诸如“解头”、“孝廉”、“乡进士”、“白袍子”,其中最难听的一个称呼是“麻衣鬼”。

在佛界,对举人的看法与民间大不相同,据《清异录》说:“行脚僧惊举子馿曰麻衣鬼。”僧人把举人叫“麻衣鬼”,听起来很不雅,可是中国人的语言,有时不能完全从字面上来理解,比如妻子在私下骂老公:“你这个死鬼”,这个“死鬼”却包含了疼爱,僧人把举人呼为“麻衣鬼”,大概就是一种戏谑,并非骂人。在这种语境下的“死鬼”和“麻衣鬼”是好的,这种鬼做的,死一百回也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