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1510 年,这一年大明王朝的年度头条莫过于大太监刘瑾之死。明武宗下令刘瑾受凌迟之刑,而且要凌迟三日,割足三千三百五十七刀,更为惊悚的是,刘瑾割下来的这三千多片肉也丝毫没有浪费,被百姓们花钱哄抢一空,不是祭奠被刘瑾迫害过的家人,就是买来下酒,来发泄心中对刘瑾的怨恨。

从秦并天下到大明一统,近一千七百多年来,权监不止刘瑾一位,下场凄惨,死于非命刘瑾也不是头一个,但为何只有刘瑾遭受了凌迟之刑,千刀万剐才死去?刘瑾到底做了些什么,让老百姓恨得生痰其肉?

明朝太监为什么要杀刘瑾(明朝大太监刘瑾)(1)

刘瑾

改姓入宫 骤然发迹

刘瑾,公元 1451 年出生,在 55 岁前只是服侍太子朱厚照的普通宦官,进宫还是走了后门,认了一名刘姓的太监做义父,才得以顺利进宫,也因为将本姓谈改成了姓刘。如果朱厚照的爹明孝宗能多活些年,可能历史上都没有刘瑾什么事了。

历史上诸多权宦都是从服侍太子或者协助太子登位开始自己的权力之路,但东宫难坐也是尽人皆知,不然吕后不必为了儿子精心图谋,唐代也不会有玄武门之变,可是刘瑾服侍的这位太子朱厚照,可以说是最好命的太子,父亲明孝宗坚持一夫一妻制,只宠爱张皇后,张皇后生二子一女,但只活了朱厚照一人,朱厚照的太子之位不仅名正言顺而且稳若泰山。

明朝太监为什么要杀刘瑾(明朝大太监刘瑾)(2)

朱厚照

伴随着明孝宗崩逝,15 岁的太子朱厚照正式即位,即明武宗。武宗即位后,刘瑾奉命掌管钟鼓司,如果历史按照正常的轨道行进,少年皇帝配天下三贤相,一副盛世有望的样子,可是这位少年皇帝太爱玩了,在东宫十几年的玩乐生涯中,除了刘瑾,朱厚照还有马永成、高凤、罗祥、魏彬、丘聚、谷大用、张永等七名宦官玩伴,这七位加上刘瑾,号称“八虎”。

掌管了钟鼓司的刘瑾,时刻想着自己的爱豆大明第一任权监王振的英勇事迹,于是变着法的哄明武宗玩乐,武宗玩得开心,刘瑾的官位也是步步高升,在刘瑾忙着自己的权监升职记的时候,却已经有人磨刀霍霍了。

明朝太监为什么要杀刘瑾(明朝大太监刘瑾)(3)

刘瑾

弹劾大战 刘瑾上位

以刘瑾为首的八虎天天哄着皇帝满世界乱玩,身负托孤使命的刘健、李东阳、谢迁自然不干,于是朝中爆发了弹劾八虎的车轮大战。

第一轮刘健、李东阳、谢迁出马,武宗毫不在意;接着尚书张升联同给事中四人,御史两人,以及南京给事御史等人轮番上书,武宗还是看见了当没看见,既然说道理不管用,咱们就剑走偏锋吧,五官监侯杨源用星象变动上书,武宗终于有点动静了,毕竟星象是上天的旨意,在武宗摇摆之际,刘健、谢迁带着六部尚书又来了一轮上奏,如此四轮下来,武宗与司礼监的太监商定打算把八虎送到南京。

遣送南京,就意味着远离皇帝,刘瑾这些人就等着老死在南京了!原本这场出动了大明朝顶级精英的弹劾车轮战,到此就该结束了,可是大臣队出了一位叛徒——吏部尚书焦芳,焦芳把皇帝准备将刘瑾遣送南京的消息告诉了八虎。

明朝太监为什么要杀刘瑾(明朝大太监刘瑾)(4)

刘瑾等八人听完,连夜进宫到武宗面前哭诉,八个人围着武宗哭啊,追忆往昔的快乐时光,并且把矛头对准了司礼监太监王岳,直言:“如果司礼监的人能够尽忠职守,文臣如何敢逼迫皇上!

武宗马上就怒了,宦官、文臣、皇帝实际是对立的三方,如果文臣、宦官联合,皇权就会危险,武宗马上改变了遣送刘瑾等人前往南京的决议,让刘瑾掌管司礼监,张永管理东厂,谷大用掌管西厂,原本的司礼监太监被遣送南京净军。

处理完宦官这头,文臣们自然也有安排,天下三贤相中的刘健、谢迁都告老还乡,只留下来了李东阳,报信有功的焦芳入阁,处理完这些恶心人物,其余有所参与的文臣不是被杖责就是被降级,一场弹劾大战下来,大明朝的文臣精英,折损大半。

明朝太监为什么要杀刘瑾(明朝大太监刘瑾)(5)

凌辱群臣 敛财无度

一场文臣、宦官的大战下来,刘瑾成为了司礼监的掌印太监,太监中的 1 号人物,手中的权力丝毫不逊于自己的偶像王振,朝中除却公侯贵戚,见了刘瑾几乎连大气儿都不敢喘,对刘公公行跪拜之礼,但凡是不肯依附于刘公公之人,均被以各种名义降罪,朝中文臣武将,被刘瑾处罚的人不下数百人,更有甚者,累及妻儿,家破人亡。

刘公公对付朝臣的名头也越来越多,夏日酷暑之际,刘瑾矫诏传唤百官跪在奉天门下,傍晚时分更是将五品以下官员全部抓进监狱,后来李东阳出面求情,被捕官员才被释放,而主事但主事何钱、顺天府推官周臣、进士陆伸竟因中暑而死。

刘瑾左手视群臣为掌上玩物,右手却张开了敛财的五指山,公然收受贿赂,只要官员回京述职,都得给刘公公备上一份大礼,但凡是能搞点银子的路子,就没有刘公公伸不到的触角。不过,中国人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刘公公在权监的安乐窝里,已经忘记了忧患,而且这忧患不仅来了,还内外夹攻,来势汹汹……

明朝太监为什么要杀刘瑾(明朝大太监刘瑾)(6)

自作自受 凌迟而死

正德五年,安化王朱寘(zhì)鐇(fán)谋反,这位安化王的反叛活动,对大明朝的根基并没有造成什么实际影响,但却成为刘公公末路的导火索。面对这次反叛,明武宗起用杨一清总制宁夏、延绥、甘、凉军务,太监张永为督军,杨一清曾被刘瑾弹劾而被迫辞官,而且作为李东阳的师弟,他们从来没有放弃过扳倒刘瑾的希望。

平定安化王之乱后,张永返回紫禁城,觐见武宗,张永手持安化王在叛乱中所发的檄(xí)文,上书刘瑾的贪腐之罪,而安化王造反的名头就是清君侧诛杀刘瑾,但光凭这些,张永也不信可以扳倒刘瑾,杨一清告诉张永:“如果皇上犹豫怀疑,您就俯首痛哭,以表忠心,而且一旦皇上下定决断,必须马上逮捕刘瑾,迟则生变。

一切都按照杨一清的剧本进行着,刘瑾被抓没两天,李东阳就联合六部上书,武宗再次被弹劾刘瑾的奏章淹没了,只是上次的弹劾的名头是带着皇帝乱玩不学好,这次却是谋反了,武宗还亲自参观了刘公公的抄家现场,面对现场的数百万两白银,无数珍宝、名家书画,武宗未发一言,但面对数千盔甲,以及刘公公常用的一把扇子中暗藏的两把匕首,武宗彻底火了:“刘瑾这个狗奴才,果然是要造反!”武宗对刘瑾最后一丝怜悯也没有了,判刘瑾凌迟,在被割足三千三百五十七刀才死去。

明朝太监为什么要杀刘瑾(明朝大太监刘瑾)(7)

李东阳

刘瑾虽一时间权倾天下,但不过是依靠明武宗的纸老虎,对于帝王而言,高兴时,把权力借给你用几天是一回事,一旦你想刘备借荆州,皇帝的的刀也就随之而来。刘瑾从上位到死,掌权五年,却一朝被灭,对内,刘瑾不能团结有权的宦官,对外,大明王朝一班精英文臣其实都是虎视眈眈等待时机,更为关键的是,刘瑾虽有宫内耳目,但无兵权,一朝被杀,也就不足为奇了。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您的关注,评论和点赞才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了解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枕上书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