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张十巴仙

热点头条,宁有种乎?

连日本人捐助中国的防疫物资上写的留言都能上热搜。

日本捐助武汉,附上了日本的偈言:“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日本捐助湖北,引用了《诗经》名句:“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日本捐助大连,借来了王昌龄的诗句:“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武汉加油简短标题(武汉加油这个口号)(1)

日本人引用的古诗,是中国的特产;引用的日本偈言,亦有中国古风。这一段段“义援诗”雅致、体面、应景、深刻。

相比之下,中国只用了“武汉加油”、“武汉不哭”、“武汉挺住”之类的通俗话、大白话来鼓舞疫区,被人嫌内容浅薄、缺乏底蕴。

武汉加油简短标题(武汉加油这个口号)(2)

日本人曾拿中国发明的火药侵略中国,难道又要拿中国古文来埋汰中国人?

何必太小人之心?日本人是来善意捐助的,不是来搞事的。这次“相形见绌”是中国人自己在蓄意引导。说什么“人家的留言比我们的口号高级”,“不读书连捐款留言都写不过人家”。这是“为造热点强对比”啊。

不得不说,某些人制造热点真有一手。他们算过,光夸赞日本熟悉中国文化太没“戏剧冲突”,调侃日本人做文字搬运工的套路已过时,只有黑一把中国人才够分量上头条吧?你肯定不会以为他们是要唤醒国人学古文那么有担当。

在多次文学通俗化运动后,中国已对古文教育点到即止。若非兴趣或专业,大多数中国人无疑是古文盲。按照该热点的逻辑,中国人多数会不幸躺枪(被说没文化),居然还肯卖力转发调侃,使热点之所以成为热点。这是以德报怨呢,还是身在坑中不知坑?

如果是自嘲,难道国人不再玻璃心了?事后如果不用心读书,再自嘲也白搭。

不用调查都知道,中国媒体或民间并不乏古诗词人才,要应景引用古诗句不在话下,连自创都不成问题。

选择“武汉加油”之类的口号,是看重它们更简洁易懂、能短时间凝聚人心。这可说是看中其实用性,也是返璞归真。试想一句古文口号因群众理解障碍而难以扩散出去,岂不成了小圈子里的自娱自乐?

你可曾想,如果“武汉加油”的口号在一百年前(1920年)提出,会有另一番味道。

那时,“武汉”之名离问世还要苦等七年。口号中用“武汉”一词,属首次精炼概括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用词颇具古风。

当年,“加油”尚未演变成鼓励人的话,只有清代官员张瑛夜夜替全城学子免费“加灯油”的典故做雏形。当时谁懂得把“加油”引申为鼓励号子,是多么有创见。

如此看来,“武汉加油”精炼、创新、有内涵,活似一个高级词啊。

“武汉加油”穿越到百年前能成好词,在今天却成寻常“大路货”。变的不是词本身,是人的眼光而已。

若把“武汉加油”四字填入《沁园春》词最后一句:

驱瘟后,再起锚未晚,武汉加油。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是否觉得“武汉加油”突然雅了些许?

类似做法在毛主席填的词《念奴娇·鸟儿问答》中都有体现:

“还有吃的,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

此处运用了不少通俗词句,更不惜请“放屁”这种詈语土话入大雅之堂。这首词以意为主,不计较言辞雅俗,得到了语言风趣的好评。语言是平等的,毛主席做了个好示范。

高频使用下,连“天道酬勤”、“众志成城”这类精致古文词都快烂大街了。硬说它们对“武汉加油”有什么优势,只不过是能五十步笑百步罢了。

若你感觉“虎毒不食子”将成大路货,是不是要矫情地改说成“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显然在很多情形下,前者的表达效果是后者无法代替的。再说,前者是宋朝人首发,后者是民国鲁迅的作品,难道古文一定好过现代古体诗?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等“义援诗”无非是奇兵突入、耳目一新而已。它们若从此被高频使用,照样无法免俗。

“武汉加油”可以平反,“武汉不哭”、“武汉挺住”也可以。不必追究艺术内涵和华丽外表,仅仅秉承语言无贵贱、感受语言的力量,即可知这些词可爱、可敬。

说句和事佬的话: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和“武汉加油”是殊途同归、各有侧重。

差点忘了告诉造热点的人,有人澄清那些“义援诗”不是日本人整的,而是在日工作的华人想的。中日对比的热点逻辑被架空了,你们是不是失望了?或许你们觉得不打紧,反正已经如愿以偿上过热搜了。

类似文章:

《沁园春·宅》:疫情下,一个宅男的碎语

憋得慌,就来吐槽2019新型冠状病毒吧

武汉肺炎疫情告诉你:野味太野,你消受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