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前总统穆巴拉克出身戎马,前半生战功赫赫,后半生为埃及命运和中东和平进程努力奔走,执政30年,却在民众18天的连续抗争后最终辞职。他为何能掌权如此之久?又因何遭到人们的强烈反对?

穆巴拉克最后判决结果(穆巴拉克走下神坛的)(1)

从乡村少年到空军中将

1928年5月4日,穆巴拉克出生在尼罗河三角洲的曼努菲亚省的一个穆斯林家庭,在兄弟4人中排行老大。他从幼年就表现出豪放、果敢、心地善良和心胸宽阔的品德,刻苦好学,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高中毕业后,年仅19岁的穆巴拉克不顾父亲的反对考入军事学院,开始了漫长的戎马生涯。1949年2月,穆巴拉克终于如愿以偿成为一名战斗机飞行员,先后担任过轰炸机旅旅长、空军基地司令、空军学院院长等职,并被授予少将军衔。

1973年爆发的“十月战争”是阿拉伯人引以为豪的战事,此前,阿以之间爆发过三次大规模战争,阿拉伯方面屡遭挫折。这次战争打破了以色列不可战胜的神话。穆巴拉克在其中起了关键性作用,他参与了计划的制定和整个战争的指挥,充分显示了军事才能。穆巴拉克战功卓著,使他获得了“杰出英雄”的称号和埃及共和国勋章,军衔升为中将。

穆巴拉克最后判决结果(穆巴拉克走下神坛的)(2)

连任总统执政三十年

“十月战争”后,羽毛丰满的穆巴拉克逐渐成为埃及政治舞台上的核心人物之一。1975年4月,他被任命为副总统。1981年10月6日,在“十月战争”八周年纪念日举行的盛大阅兵式上,萨达特总统遇刺身亡。在这种非常严峻的形势下,穆巴拉克成了众望所归的中心人物。10月13日,穆巴拉克以98%的选票当选总统。

穆巴拉克上台伊始,刺杀萨达特的恐怖分子威胁说他的下场将同萨达特一样。一位外国记者曾问道:“你是穿新鞋的萨达特还是纳赛尔?”穆巴拉克从容不迫地说:“我既不是纳赛尔,也不是萨达特,我是穆巴拉克。”穆巴拉克从执政的第一天起就确立了自己的政策,奉行和平、友好和不结盟政策,主张在相互尊重主权和不干涉内政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与合作关系。1987年和1993年穆巴拉克两次以绝对多数票连任总统。1993年9月,国际法学家组织授予他一项和平奖。

穆巴拉克待人坦诚,乐于助人,他平时寡言少语,但被同事们誉为“推土机式的人物”,“只要他认定了一个目标,他就会毫不动摇地去做”。也有人形容穆巴拉克在听取别人意见时,“像狮身人面像一般”,不动声色,不发表意见。穆巴拉克说他自己听取意见后,“需要经过自己思索,才能说出自己的意见,做出自己的决定”。

穆巴拉克就任总统后不久,有两件事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第一件事是穆巴拉克不爱在电视中显示自己,也不喜欢经常找新闻记者发表谈话。这实际上废除了萨达特总统生前的一个做法,即定期会晤埃及新闻界领导人。穆巴拉克当总统后不久,一群报刊主编习惯地围坐在总统办公室门外,等待穆巴拉克出来向他们发表谈话。穆巴拉克跨出门槛,用目光向主编们横扫一下,然后问道:“你们在这里有什么事吗?”问得主编们面面相觑,一个个只好提起公事包悄然离去。第二件事是穆巴拉克不耻下问,从来不不懂装懂。他常向研究经济的专家请教,寻求解决经济问题的良策,从不顾及自己的“面子”,反而提高了自己的威望。

穆巴拉克最后判决结果(穆巴拉克走下神坛的)(3)

曾遭多次暗杀大难不死

激进的伊斯兰“圣战者”组织曾三次试图谋杀穆巴拉克,另一个已被取缔的伊斯兰激进组织也两次策划刺杀行动。但他总能化险为夷。穆巴拉克所有遇刺未遂事件中最惊险的一次莫过于在埃塞俄比亚遭枪击。1995年6月26日,非洲各国元首正陆续抵达埃塞俄比亚首都参加非洲统一组织首脑会议。上午9时许,当穆巴拉克的庞大车队行驶到巴勒斯坦驻埃塞俄比亚使馆附近,突然,两辆汽车从横街疾驶而出,在马路中央停下,四名手持苏制AK-47自动步枪的枪手钻出车门,向穆巴拉克座驾射击。这时,潜伏在屋顶和附近其它地方的枪手也把子弹射向他的专车。几秒钟内穆巴拉克的汽车已中12弹,其中一颗子弹险些击穿车窗玻璃。

穆巴拉克被突如其来的袭击所震惊,但他毕竟是军人出身,很快镇定下来,保镖随即冲出车外,向袭击者射击,两名杀手当场中弹身亡。就在双方交火之际,穆巴拉克的专车急忙掉头,驶向机场,穆巴拉克下令立即返回开罗。他在机场举行了记者招待会,介绍他死里逃生的情况,并谴责这起有预谋的恐怖事件。

穆巴拉克最后判决结果(穆巴拉克走下神坛的)(4)

中东和平调停人

作为第一个同以色列建交的阿拉伯国家,埃及在阿以之间起着重要的调停人作用,穆巴拉克为促成中东和会的召开和阿拉伯方面与会做出了巨大努力。此后,无论是巴以自治谈判,还是叙以、黎以会谈,或是多边会谈,都离不开他的调解与斡旋。穆巴拉克一直高举和平旗帜,积极推动中东和平进程。

1993年巴以签署奥斯陆协议以来,双方就自治问题展开了马拉松式的谈判。埃及一直是巴以谈判的主要场所和外交斡旋的重要舞台。穆巴拉克同巴以领导人一直保持密切联系。每当谈判遇到障碍、陷入僵局时,他总是及时出面调解,避免谈判破裂。

巴勒斯坦自治是巴以乃至整个中东和平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1994年5月5日,阿拉法特和当时的以色列总理拉宾在开罗正式签署加沙-杰里科先行自治协议,穆巴拉克作为见证人出席了签字仪式。正当阿拉法特和拉宾签字之时,双方在杰里科面积条款上发生争执,眼看就要闹翻,经过穆巴拉克的耐心劝说,这场危机得以化解,阿拉法特和拉宾终于签署了标志巴勒斯坦自治开始的重要协议。

埃及总统6年一任,穆巴拉克3次在仅有他自己是候选人的情况下,高票连任总统。在2005年的多候选人选举中,穆巴拉克也轻松战胜其他10名候选人当选。

最后十八天在干啥

穆巴拉克上任初期,为遏制国内的武装运动,颁布了紧急状态法,扩大警察权力,加强限制示威和政治集会,但紧急状态法后来逐渐成为反对派和示威者的攻击对象。2011年1月25日的反政府示威,民众主要诉求之一就是取消紧急状态法。埃及政府长期对面包、食用油和柴油等物质实行价格补贴。近年物价上涨,也令民众产生怨言,最终发生大规模示威活动,要求穆巴拉克立即辞职。

埃及军方预期穆巴拉克应在2月10日宣布辞职,执政党民族民主党胡萨姆?巴德拉维也曾当面恳求他这样做。然而,穆巴拉克迟迟不肯辞职,因为他的亲信和家人——特别是此前被广泛视为接班人的儿子贾迈勒——都告诉他,能够平安渡过难关。贾迈勒在穆巴拉克录制讲话之前反复修改父亲的演讲稿,穆巴拉克在亲信及家人的鼓动下还要进行最后一搏,他在讲话中表示让权但不辞职,并做出了包括修改宪法、为在示威中死去的人申冤等一系列承诺,甚至还回忆了自己多年来的一些政绩。显然,穆巴拉克希望自己至少还能够继续担当埃及法律意义上的国家元首,然后再择机体面下台。然而,此番演讲恰恰进一步激发了抗议者的愤怒。

西方情报机构指出,在意识到下台不可避免之后,穆巴拉克就把注意力转移到如何确保财富的安全上,用最后18天的时间将自己的巨额财富转移到了国外的秘密账户。穆巴拉克的儿子贾迈勒似乎掌握着整个家族的财政大权,因此从贾迈勒的商业交易中最容易跟踪到家族的财富状况。有人估算,穆巴拉克家族的财富可能高达435亿英镑,其中包括在英国和瑞士银行的存款与投资,以及在伦敦、纽约、洛杉矶等地和红海沿岸高档住宅区的不动产。另有分析称,穆巴拉克还有可能将财产转移到了海湾国家,因为他在那里已经有相当的投资,而且与这些国家领导人保持着深厚的私人友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