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嘉兴日报-嘉兴在线

编者按:“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如今诗人笔下的田园诗意在秀洲区美丽乡村悄然回归。3月16日起,嘉兴日报秀洲版推出“秀美‘乡’遇 看均衡富庶”系列报道,通过“春之芳华”“夏之吉庆”“秋之丰韵”“冬之典藏”四个篇章,以四季为主题,通过挖掘和整合秀洲乡村特色资源,在探秘赏花、场馆体验、休闲采摘、美食品味中,感受这片土地的均衡与富庶、幸福与喜乐。

【一味故事】

昨天中午时分,秀洲区新塍镇蓬莱路一侧的店铺热闹了起来,买卖声、交谈声汇成一首交响乐,奏出了这座古镇浓浓的烟火气。

印象江南新塍羊肉(秀美乡遇)(1)

走进“塍之味”羊肉面馆,大门正对面是一排明档厨房,煮锅、炒锅、调料瓶整齐摆放。隔着玻璃,每位顾客都可以清楚看到一碗面条从生到熟、从锅到碗的全流程,足以可见店主对食材用料的底气和卫生环境的自信。

蒸缸羊肉面、塍味腰花面、特色虾鳝面、香酥羊脚面……玻璃上方悬挂着两块黑板,用粉笔手绘的菜单上分别写着招牌、传统、特色和新品四大类,22种面。

印象江南新塍羊肉(秀美乡遇)(2)

“羊肉面来咯!”店员一阵阵吆喝,为客人盛上一碗碗热气腾腾的羊肉。

“吃过我家面的人,没一个不说好的!”这时,面馆老板娘管利英坐了下来,说起自家的面条,她的语气里满是自豪。在“塍之味”的所有面条中,“头牌”必属蒸缸羊肉面。秋冬季节,面馆一天最多能卖出1000碗,许多嘉兴市区、上海、杭州的食客专门赶到新塍,只为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蒸缸羊肉面。“这段时间因为疫情人少了些,以往这个钟点,面馆里的人很多。”

印象江南新塍羊肉(秀美乡遇)(3)

谈起羊肉面,管利英嘴角泛起一丝暖意。“1998年,学校毕业后,我认识了陈国红,两个人合伙在洛东村附近开起了第一家面馆,也收获了爱情。”管利英说,那时的面馆只有一些传统的面,如老鸭面、白鸡面、猪脚面等。

2004年,在机缘巧合之下,他们开始烧制羊肉面。“那时候,我们有喝早酒的习惯,客人们一边喝酒一边吃着羊肉,等酒喝完了,在上面条。”管利英说,这批老食客,每人都有最爱的部位,有人爱吃瘦,那就得上羊腿;有人爱吃肥,那就要上羊肋;还有人就爱一口嚼劲,那就要上羊脖肉,而且每一份肉,必须带羊皮,还得分肥瘦。他们天天就吃这一口,羊肉好坏,进口即知。

印象江南新塍羊肉(秀美乡遇)(4)

“我们坚持新塍羊肉的制作传统,蒸缸里羊肉要蒸1个小时、焖4个小时,保证营养成分不流失,口感酥而不烂!”管利英说,为了保证每一碗羊肉面有地道的口味,他们还特别推出了标准化、精准化的配方,“通过无数次的试验,我们在蒸缸羊肉烹饪中,对原料多少、调料多少、流程怎样都进行了规范,保证每一碗羊肉都是一样的地道味。”

2006年,他们聘请年届花甲、烹饪羊肉三十余载的钱金坤师傅为主厨,在蒸缸羊肉的传统制法上做了改良和创新,形成了自己的独门秘方。

印象江南新塍羊肉(秀美乡遇)(5)

“新塍美食需要改变小作坊式的发展思路,没有注册商标的话,便没有话语权。” 管利英说。2016年,他们成立了塍之味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以“塍之味”的品牌来发展新塍羊肉,店里还特别推出礼盒装羊肉以及可以私人订制的“全羊宴”套餐,让吃货们能在传统美味中吃出“新鲜感”。

随着气温转冷,新塍古镇上的羊肉香味已经飘荡在街衢巷陌,引得食客纷至沓来。羊肉作为新塍镇一张久负盛名的名片,是嘉兴乃至周边城市市民公认的冬季进补、馈赠亲友的好礼品。如今,新塍镇上的羊肉经营商家们在固守传统“老底子”的同时,开始玩出新花样,让新塍“羊品牌”越擦越亮。

【食话食说】

“捧上一碗热腾腾的羊肉面,喝一口酱汤,再吃一口面和肉,那种美妙的滋味可以回味半天,这样的传统美食要一直流传下去。”新塍镇虹桥社区居民黄志林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尝了起来。“我是老新塍人,隔三差五的就会来这吃羊肉面,这里的羊肉肥而不腻、酥而不烂,好吃。”

本文来自【嘉兴日报-嘉兴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