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存善良必有光芒的故事(善良的人千篇一律)(1)

史书中的姜子牙就是副高大上的形象,属于全面辅佐型的人才,而且在政治上也颇有建树。姜家子孙后代,多有美女,多与诸侯国联姻。封神榜里姜子牙没有被封神,估计是他自己早就计算好的,毕竟上天的神仙们,老婆不能娶多了,酒肉也不能吃多了,哪里比得上凡间的王侯。掌握一国权柄,这也才是人间乐土。

所以,姜子牙到了齐国以后,自然要树立威信,然而那年代的高人很多,尤其是一些无政府主义的人,常常发表些高论,所谓高论也就是不跟随朝廷的脚步,偏偏特立独行,比如殷商的箕子,据说曾经就是隐居世外,周武王还亲自前去拜访,想要请他出山。

箕子的命运还算是好,虽然估计在西周的地盘上终究待不下去,最后跑到朝鲜半岛,去建立了自己的王国。好歹箕子也是殷商王族,也是有背景的人,自然比民间的隐士运气好。齐国有两个倒霉蛋,正好碰上姜子牙封国齐地,想要立威的时候。

心存善良必有光芒的故事(善良的人千篇一律)(2)

这两个隐士的名字叫狂介、华士,即便翻遍典籍,也很难找到关于他们的记载,但是在当时既然可以被姜子牙注意到,肯定在民间的名气也算是不错的。他们其实还不像伯夷叔齐两位,绝食还发誓不吃西周土地的粮食,当然伯夷叔齐据说也是某诸侯的王子,西周建国后,为了保护所谓贵族血统的传承,只要不是穷凶极恶之人,往往就饶恕了,殷纣王的儿子也封赏了诸侯。

如此看来,自古以来,凡是没有背景的人,就算是什么高士,平时受到官方的赏识和民间的赞许,一旦时运倒转,就会遭到朝堂之人的诛杀。姜子牙是个聪明人,所谓西周贵族传承,他肯定也是认同的,那么找几个人来立威,就得不是贵族的人。

狂介、华士就显得比较冤枉,他们既非是殷商的旧臣,更不曾发表过什么大逆不道的言论,无非就是不称臣,不与诸侯往来,自己耕田,丰衣足食,不需要依靠任何人。用后世的说法,这种隐士就是根正苗红的高人,是应该得到保护的。可惜胜王败寇,姜子牙既然成了齐国的老大,那就是他说了算,他说杀,那就得杀。

心存善良必有光芒的故事(善良的人千篇一律)(3)

虽然周公劝阻姜子牙,不要杀害两个高人,可是姜子牙却为自己找了冠冕堂皇的理由,让周公也无力回天。姜子牙说“现在天下有种风气很不好,一些隐士,不穿军装建立军功,却被大家尊重;不为百姓出力,却享有大名。这样可不是教育民众的好方法啊。就仿佛是一匹千里马,好是很好,可是如果无论车夫怎么驱赶,就是不走,那么这匹千里马和一匹劣马又有什么不同呢?对于这样的所谓隐士,我有什么理由不杀掉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