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提味,得劲儿!

“同志,一晚上了,我讲什么你能不能听懂啊?”

“我能听懂,就是……你能不能再说得慢一点?”

尽管福建来宁支援的扶贫书记(郭京飞饰)说得十分动情,对面的西北书记马得福(黄轩饰)还是一脸懵。

近日,国家广电总局指导的脱贫攻坚重点剧目、庆祝建党百年展播剧目《山海情》热播,里面一段福建方言与西北方言“鸡同鸭讲”的对话,让许多观众捧腹大笑。

不得不说,方言,成了给许多影视剧“提味儿”的特色调料。

“鸡同鸭讲”的《山海情》

“鸡同鸭讲”的《山海情》,讲的是什么故事呢?

以扶贫为主题,该剧讲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国家扶贫政策的引导下,以及福建的对口帮扶下,西海固的人民群众移民搬迁,将风沙走石的“干沙滩”建设成寸土寸金的“金沙滩”的故事。

郭京飞五大名镜头(当福建郭京飞遇上宁夏黄轩)(1)

翻开《山海情》的演员表:扮演基层干部马得福的黄轩是甘肃兰州人,饰演其父亲、代理村主任马喊水的是陕西西安的张嘉益,饰演其弟弟、有勇有谋马得宝的白宇帆是陕西西安人,扮演干练有魄力杨县长的闫妮也是陕西西安人, 扮演“吊庄困难户”李大有的尤勇智是陕西西安人……好家伙,一堆西北汉子、西北女子齐聚一堂,在剧中讲起西北话那叫一个地道。

另一边,不管是重庆的陶虹,北京的热依扎,河北邯郸的王莎莎,剧中许多非西北籍的演员们也都说着一口流利的西北话。而为了演好来宁夏对口帮扶的干部、专家等角色,广西演员黄觉、北京演员郭京飞讲起了塑料福建“普通发”,语言幽默、笑料百出。

郭京飞五大名镜头(当福建郭京飞遇上宁夏黄轩)(2)

那在剧中讲方言,全国观众会听不懂吗?又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

“在创作和筹备时,我们捕捉到当年一个真实的情况,福建人来了以后听不懂当地话,当地人也听不懂福建话,所以他们最初就是要过一个语言关”,在《山海情》的看片会上,导演孔笙讲到了在创作该剧之初时调研的故事,而这也成为该剧一大特色。

他坚持以方言形式最终呈现出故事,也是希望《山海情》能更接地气,更贴近生活,让观众更笃定地相信在戏剧背后是真实发生过的故事,“当我们进入西海固地区后,对方言的感受就更强烈,那一方人就是如此,他们的性格、喜怒哀乐就是这样。”而该剧男主、演员黄轩说:“我其实是西北人,我梦想是想在西北这片土地上说着西北的方言,演一个西北的故事。”

据悉,为了演出效果,为了播出的时候全国人民都听得懂,又由于西北地区地域辽阔,“十里不同音”,最终剧方参考了宁夏和西安等各地方言,组合形成了剧中的泛西北话,而福建方言采用的是福建普通话。同时,剧方也贴心地准备了普通话版的《山海情》,让不爱看字幕的观众也可以顺畅观剧。

郭京飞五大名镜头(当福建郭京飞遇上宁夏黄轩)(3)

观众,对方言版《山海情》买账吗?在微博上,#山海情方言好上头#等话题冲上热搜,许多网友“先哈为敬”,为剧中的特色方言点赞:“这剧的方言好上头,还是方言版原汁原味!”“哈哈哈哈这段真的又好笑又心酸,在闽宁镇建成之前那边真的太贫困了,所以九十年代初开始全民普及普通话”“一定要看方言版!美滴很!”……这一味,《山海情》算是调对了。

方言,给角色加点料

西北方言,质朴厚道,如北方面点一般筋道有味;上海闲话,吴侬软语,像是汤团般软糯粘牙;北京官话,三声四调,带有京城特有的爽朗大气;西南官话,浊音清化、不分平翘舌,讲起来如川渝火锅般麻辣火爆……各式各样的方言,给人群打上别样的地域化身份记号。

在电视剧创作中,方言更像是“提味儿”的作料,不仅赋予角色生动有趣的灵魂,也给予剧集地域、文化等个性化符号。

比如在近期热播的当代题材剧《装台》中,张嘉译饰演的“烂怂”刁顺子,满口西安话把朴实劳动者的形象刻画地入木三分。

在都市情感剧《我的前半生》中,一口地道沪语的丈母娘薛甄珠(许娣饰),给观众留下了泼辣精明的小市民印象。

在以1947年北平沁芳居酱菜铺为背景的年代剧《芝麻胡同》里,严振声、林翠卿等角色操着一口京腔,让观众声临其境踏入了北平城……

而在早期的电视剧里,方言也塑造出许多特色人物:比如邓家佳在都市单元喜剧《爱情公寓》里饰演的“戏精”小姨妈,和大外甥遇见时用“烫嘴”的四川话开怼;在古装情景喜剧《武林外传》中,佟掌柜的关中话,白展堂、李大嘴的东北话,郭芙蓉的闽南话,祝无双的上海话,邢捕头的山东话,更是天南海北、齐聚一堂;乡村爱情剧《乡村爱情故事》里,谢大脚、赵四、刘能等人的东北话,不仅风趣幽默还让剧集更接地气。

郭京飞五大名镜头(当福建郭京飞遇上宁夏黄轩)(4)

另一方面,在剧中大量使用方言,也让剧的地域、文化特色更加凸显,烘托出人与地域、人与环境的特别关系。

比如在《白鹿原》《平凡的世界》等以陕北为背景的剧中,陕西方言也与陕西地域文化、风俗人情相勾连,营造出陕北黄土高原的特殊氛围,让沉浮其间的人物命运更具与环境的抗争性;《什刹海》《芝麻胡同》《情满四合院》等京味剧中,北京话的大量运用让剧的北京味更浓厚,浸润着北京的胡同文化、皇城文化等;《旗袍美探》《上海女子图鉴》《红色》等以上海为背景的电视剧,许多用词用句有浓厚的上海味道,且与上海的发展息息相关,比如自来水、电灯泡、马路、沙发、马达、麦克风、敲竹杠等词,就是沪语在现在文明进程中与西方文化融合而成的新词,给剧集带来了浓厚的年代感。

郭京飞五大名镜头(当福建郭京飞遇上宁夏黄轩)(5)

郭京飞五大名镜头(当福建郭京飞遇上宁夏黄轩)(6)

郭京飞五大名镜头(当福建郭京飞遇上宁夏黄轩)(7)

《平凡的世界》、《什刹海》、《旗袍美探》

不同方言,如同各地小吃特产般,为剧集调入别样滋味,让作品更得劲儿!

-END-

主编:依梧

作者:Siberia

编辑:咖咖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