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大丈夫”是一种对理想人格的称谓。是否能成为“大丈夫”,并不是由个人的功业大小所决定的。评判“大丈夫”的根本标准,在于其对“道”的认知与坚守。不光道家有“道”,各家都有“道”,只不过对“道”的理解都有不同。但是不论是道家、儒家还是佛家,“道”都代表着他们追求的一种至高境界。比如孔子就说过“朝闻道,夕死可矣”,足可看出儒家思想对“道”的追求。道家自不必说,《道德经》开篇就说“道可道,非常道”,一种比较常见的理解就是说“道”如果可以言明就不是永恒常在的道了,可见道家之“道”的悬念。佛家经典《六祖坛经》也经常提到“道”:“世人若修道,一切尽不妨。常自见己过,与道即相当。”也可以从中体会到佛家思想对于修“道”、悟“道”的追求。

各家对“道”的理解不同,因此对“大丈夫”的具体要求也有所差别。

孟子强调“大丈夫”应有行道于天下的远大志向,并始终坚守道义,立身端正,不受外在事物的影响。从孟子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到儒家认为的“道”首先要有行道于天下的抱负,对于“大丈夫”的要求,主要都是通过行动来表现的,行为上要坚守道义,还要为人正直。无论处在什么样的境遇中,内心对于道义的坚守始终如一,这样才能成为大丈夫。

老子则认为“大丈夫”应舍弃浮华的礼仪规范,以无为的方式回归朴实的自然状态。道家对“大丈夫”的定义也深刻反映了道家“道法自然”这种核心思想。道,要效法自然,那行道的大丈夫当然也要回归到自然状态中了。

无论是按照儒家还是道家的标准,“大丈夫”都不是一个普通人随随便便能有的称号,需要超正的三观、极度的自律,还要有豁达的心胸。可能有人会觉得“大丈夫”虽然高尚,但是在我们当今的社会已经不适用了;其实不然,如今的时代科技高速发展,很多人反而更向往那种心怀坦荡、回归自然的状态。我们不一定需要“大丈夫”的名号,但我们依然需要“大丈夫”的心胸。心中有着执着的信念,才能够坚定地生活,不容易被世俗所左右;更不容易因为个人得失而常常处在焦虑之中。“大丈夫”虽然也经常拥有着升官、出名这些世俗的欲望,但是在遇到不顺之境时依然能够泰然处之。如韩愈的好友李愿所描述的“大丈夫”不得志时的生活状态,至今仍为大众所向往:

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起居无时,惟适之安。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悔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之,我则行之。

——李愿

做人的差距怎么那么大呢(做人的差距怎么那么大呢)(1)

意思是说:住在穷乡僻野,登上高山眺望远景;坐在茂密的树荫下过日子,用清冽的泉水把自己洗得干干净净。山里采摘的野菜,甜美可口,水里钓的鱼虾,味道鲜美。起居没有固定的时间,只求舒适安逸。与其当面受人称赞,不如背后没人毁谤;与其享受物质上的快乐,不如精神上没有忧虑。功名利禄不会束缚我,残酷的刑罚不会触及我;政事的好坏不理会,官职的升降不关心。这是没有遇上时机的大丈夫的所做所为。我就要这样去做。

这样的生活状态是如今多少人心中所向往的呀!即使生不逢时、境不顺意,心还不能不为行所意,不卑不亢,回归本心,这才是“大丈夫”的品格。

每个社会有好人就有坏人,有君子就有小人,就是因为有了那些口蜜腹剑、卑鄙无耻的人才更能凸显出“大丈夫”的高洁。

接下来就来了解一下这样的人——“乡愿”。这个名词十有八九您可能没有听过,多半也不会把它和小人扯上关系,甚至“乡愿”的字面意思似乎跟人都没什么关系。但其实“乡愿”这个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进程中用途也非常之广。李大钊在《政论家和政治家》中就曾说过“中国一部历史,是乡愿与大盗结合的记录”,把乡愿和大盗相提并论;孔子也曾评论说“乡愿,德之贼也”,就是说乡愿就是道德道败坏者。那什么是乡愿呢?以伪善的方式在乡里之中博取良好名声的人谓之“乡愿”。他们只是在某些言行上表面合乎道义,以此博取世人的称誉,而实际上放弃原则和操守,谄媚于人,同流合污。

做人的差距怎么那么大呢(做人的差距怎么那么大呢)(2)

“乡愿”貌似君子而实非君子,其言行表现,往往会混淆人们的道德判断,构成对社会道德的极大破坏。

孟子也对乡愿有过描述:“阉然媚于世也者,是乡愿也。”(《孟子·尽心下》)指曲意谄媚世人的人,就是乡愿。实际生活中,在不熟悉的状况下,我们其实是很难判断一个人是大丈夫还是乡愿的。他们的行为看起来都是高尚和正义的,而只有深交过才能够知道他隐藏的欲望到底是什么。与“大丈夫”深交,多少会受其影响,心胸日益会变得开阔;而与乡愿相交就为相了,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被伤得刻骨铭心。正如涨潮所说:“黑与白交,黑能污白,白不能掩黑;香与臭混,臭能胜香,香不能敌臭。此君子小人相攻之大势也。” 所以,交友一定要慎重。

你我皆凡人,并不一定要成为“大丈夫”,但我们也可以像“大丈夫”一样修身养性。因为秉持着坚定的信念,所以内心坚定、不焦虑,不为外界得失所左右,回归自然,不忘初心;同时远离乡愿,不与小人争短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