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day,我想给you分享one个me昨天的happy things,有被laugh到...

当班里来了外国交换生老师反应(我想一巴掌呼死那个中英夹杂的留学生朋友)(1)

对不起,污染了大家的眼睛我先道歉,小编重新关机再来一次,组织正常的语言。

好!其实是因为在网上冲浪的时候,小编发现了著名英语教师脱口秀演员@童漠男发了一条微博:

当班里来了外国交换生老师反应(我想一巴掌呼死那个中英夹杂的留学生朋友)(2)

一时没忍住,点开了这个仅仅只有1分20秒的视频,现在持续这种状况已经一晚上了,救...

视频中能依稀听见:“遇到问题不能总是dodge,要果断,该pull the trigger 就 pull the trigger,不能别人让干啥就干啥,得自己take the ownership!

当班里来了外国交换生老师反应(我想一巴掌呼死那个中英夹杂的留学生朋友)(3)

实不相瞒,小编看到很多评论区的小伙伴儿已经握紧拳头准备出击,毕竟实在是没想到在现实中遇到中英夹杂的人,威力能这么大。

但是也有一些小伙伴儿表明,大哥应该是外企的,外企已经习惯了这样交流,其实无可厚非。

当班里来了外国交换生老师反应(我想一巴掌呼死那个中英夹杂的留学生朋友)(4)

当班里来了外国交换生老师反应(我想一巴掌呼死那个中英夹杂的留学生朋友)(5)

这个事儿小编暂不评价谁是谁非,不过现实中,这种喜欢一句话中带两三个英文单词的人,还真的不少。

尤其是留学生,是中英夹杂的重灾区

当班里来了外国交换生老师反应(我想一巴掌呼死那个中英夹杂的留学生朋友)(6)

当班里来了外国交换生老师反应(我想一巴掌呼死那个中英夹杂的留学生朋友)(7)

不得不承认,作为一名留学生,尤其是刚刚回国的留学生,总是会出现语言体系混乱的情况,开口就是essay、presentation、due、deadline等英语词汇。

很多人可能并不喜欢或讨厌中英夹杂这种说话方式,总认为这就是在装逼,显摆你自己的英语好,去知乎上随便一搜就是清一色的吐槽。

这时候就不得不提一下《令人心动的offer2》的王骁了,面试的时候出口就是:

“我很小的时候,就很喜欢任何International相关的东西。”

当班里来了外国交换生老师反应(我想一巴掌呼死那个中英夹杂的留学生朋友)(8)

“最后以distinction的成绩,结束了一年的交换。”

当班里来了外国交换生老师反应(我想一巴掌呼死那个中英夹杂的留学生朋友)(9)

papi之前也专门拍过一期视频,吐槽八种中英文夹杂的人。

其中一种说话方式是,把要强调的话先用中文说一遍,然后再用英文把重点词汇翻译一遍,以起到双重强调效果。

当班里来了外国交换生老师反应(我想一巴掌呼死那个中英夹杂的留学生朋友)(10)

实不相瞒,多少有点像啥也不会的人在用语境背单词了...

还有一种是把最简单最基础的英语单词,运用在最生活化的场景里,用来掩盖自己小学程度英语水平的表达方式。

当班里来了外国交换生老师反应(我想一巴掌呼死那个中英夹杂的留学生朋友)(11)

更别提那种将中英文随机随缘随性地融合在一起,再完美结合英语语法,体现出我语感特别天才的混搭表达方式!

当班里来了外国交换生老师反应(我想一巴掌呼死那个中英夹杂的留学生朋友)(12)

没错,就是用one燕体出圈的江一燕,见过讲话夹带英文单词的,没见过这种还要专门加括号来解释的。

当班里来了外国交换生老师反应(我想一巴掌呼死那个中英夹杂的留学生朋友)(13)

以上就是反面教材,他们让大家感到不适的原因就在于,他们所使用的英文词汇,都是非常简单的,很容易就可以在中文里找到这个词语

也就是说,Duck不必使用英文单词。

但这跟大多数留学生,包括外企的员工,嘴里下意识冒出来的英文词汇、专业词汇、习惯表达是比较没有办法替代的。正如@英式没品笑话百科这条微博所说:

当班里来了外国交换生老师反应(我想一巴掌呼死那个中英夹杂的留学生朋友)(14)

所以,很多情况下留学生和外企员工的中英文夹杂,真的只是无意识的!

发生这种情况的一个原因,是英语更加适合要表达的内容,更符合语境。

比如,如果在说起地名、街道名或者专有名词时用中文,“有人要去costco吗?”变成“有人要去开市客吗?”

另一个原因,就是长期浸染西方环境或公司环境,一时难以改变语言习惯。

再比如,如果一定要把“presentation”翻译成“个人展示”,这种一板一眼的中文词汇,难道不是很奇怪?

这种表达方式只是因为身边的小伙伴都用一种方式来表达事物的时候,自然而然地就习惯了而已。

当班里来了外国交换生老师反应(我想一巴掌呼死那个中英夹杂的留学生朋友)(15)

这就跟大家在国内,使用一些英语习惯用语是一样的。没有人专门把bug汉化成“漏洞”、也没有人会把NBA说成“美职篮”。

而且,很多留学生也只会在刚回国的几个月有强烈的“Reverse Cultural Shock”(反文化冲击)。

所以,在回国习惯国内生活之后,大部分人也会调整回国内的语言习惯,不再使用中英文夹杂的表达方式(当然,一些特殊情况除外)。

所以,如果你遇到了一个非要把话说成——“Tomorrow我的friend要交个作业”的留学生,那您再骂不迟……

当班里来了外国交换生老师反应(我想一巴掌呼死那个中英夹杂的留学生朋友)(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