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有一句流传甚广的名句:哪个少年不多情,哪个少女不怀春。这句话出自他的名作《少年维特之烦恼》。据说,这本书出版后大受少年男女的追捧。因为那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很多少年从着装、语言、个性等方面疯狂模仿维特的形象,甚而许多鲜活的生命为了追求珍贵的爱情,像维特一样为爱而陨落了。这固然是一桩桩催人泪下的悲剧,却实实地为爱情挥洒着一笔笔浓墨重彩。

是啊,爱情,哪能不珍贵呢?哪能不引人呢?哪能不令人渴望呢?

更有另一首诗深深地印在人们的心上: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大抵,在某些时候,爱情确是超越生命的存在。许是这个原因,那些将生命的红色汁液抛洒在歌德名著书页上的年轻人,才抛却了生命,以求得爱的永生。

不论何种形式的艺术作品,总是离不开人的。也即是说,人是任何范畴的核心参考系。进而,对人而言,爱情总也是无法绕开的永恒主题。所以,那些有关爱情的故事,常常像花儿吸引蜜蜂一样吸引着读者的心。所幸的是,历史上毫不缺乏动人的爱情,生活中也不缺乏。相反,描述爱情的故事丰富的很,酸甜苦辣、悲欢离愁,无不应有尽有。这样看来,人们是幸运的,因为美丽的爱情故事滋养着他们的心田;而生活中的人也正用心地演绎着一桩桩的各色爱情。

第一眼瞥见这本书的名字时,我心中忽然产生一丝疑惑。它会不会是电影“海上钢琴师”的原作。只待我看了封底的简介,才明白它是一个新鲜故事。一个俊美的法国少年邂逅一位美丽的意大利少女,二人一见钟情。由此而展开的一个波澜起伏的爱情故事。

一见钟情常常引发人们的向往,它往往激发男女心中的美丽幻想。那种感觉,料想是许多人曾经奢想过却不可得的。但可以肯定的是,人人都曾渴望过或是正在渴望着。那美丽的画面,总会在某些人不经意的时刻,浮上心头。彼时,时间驻足、日丽风清。

(亚纳初次邂逅波丽尔时)亚纳完全被女孩的美貌震慑了,美丽的脸庞,用精致的发卡盘起来的黑色秀发,曼妙的身姿,举手投足间尽显优雅。一种奇怪的感觉,一种前所未有的感觉突然冲向心头。他的喉咙似乎打了结,呼吸也变得急促。女孩站在他的面前一动不动,听到屋内的呼唤也不为所动。

漂亮小伙子与美丽姑娘的爱情,一面激起读者内心的波澜,一面又使人羡慕,它们总是散发着一种巨大的魔力。亚纳与波丽尔的美丽邂逅,使他们各自陷入了情窦初开的狂澜,亚纳内心更是骚动不已。他们的幽会受到了双方父母的强烈阻挠,而这背后却各自藏匿着不为人知的隐情。由于家庭面临仇敌的巨大威胁,波丽尔无奈地随其父母逃亡意大利。

深爱波丽尔的亚纳带上爱人留给他的纪念物——一把祖传的小提琴——随渔船远赴意大利。几经波折辗转,当他终于见到心上人时。她已然不再是他初见时的纯洁少女,而成了一名伯爵的贵妇人。

哪有少年不多情(哪个少年不多情)(1)

世间多的是爱而不得的遗憾。岁月变迁,物是人非。这使我想起《伊豆的舞女》《霍乱时期的爱情》《茶花女》,这些作品中,男女主人公皆心怀真爱却不可得。其中尤以《茶花女》震撼我心,女主玛格丽特虽然倾尽心力地爱着阿尔芒,但她是个妓女。尽管阿尔芒同样深爱着这个女人,然而,在无情的事实与社会传统观念的双重压力下,这段也许会引发大多数读者同情的热烈爱恋,在一名同样值得同情的父亲与玛格丽特的交谈后,凄美地凋零了。

爱情总会落幕。疏离、变心、死亡、偕老抑或如“伊豆的舞女”那般永难开花结果的悲伤,从本质上来说,都是一种“美”。不同的是,凄美的爱情往往余音不绝而成为人间绝响;圆满的爱情常常予人以四溢的欢乐与慰藉。一般说来,人们更喜欢圆满的结局,这其中含有自己的某种美好希冀;但毫无疑问的是,那些悲剧却筑成了历史上耀目的艺术大厦。

不过,故事没有结束。若干年后,伯爵夫人——波丽尔——将自己曾经的避难所“吊死者之屋”改头换面,建成了当地最豪华的建筑。那时,他的丈夫已死,故事几乎再无悬念——波丽尔与亚纳携手走过了后来的岁月。

《海上提琴师》是一个美丽的故事。实际上,在我的体验中,它的甜蜜要远远超越苦涩。它仿佛是开在园中的一朵娇艳欲滴的红玫瑰,身披光环与魔力,使人难掩它的光芒,又不可能拔腿逃离,迷惑的心只有进前,细细地观赏。

哪有少年不多情(哪个少年不多情)(2)

如果说每一段爱情都有一件证物的话,那么,《海上提琴师》的爱情证物便是波丽尔留给亚纳的那把小提琴(亚纳善于拉琴,初见波丽尔时就拉了一首曲子给她,后来也是带着这把提琴去寻找爱人。这也是本书标题的来源)。说到这,有必要简略说说这个故事的结构。

这个故事开始于亚纳的祖父——渔港的一名老船长,结束于亚纳的重孙女派翠西亚的一场演奏会。亚纳的祖父传给他一枚圣·芙伊头像的奖章,这是一个幸运物。在亚纳与波丽尔的婚礼上,叔叔路易把它交给了亚纳。据亚纳祖父说,他正是忘带这个幸运物,才遭遇了海难。所以,这枚幸运的奖章,既然“葬送”了祖父的命,大概也就隐隐预示了故事的结局——亚纳爱情与生活的圆满。而那把波丽尔家传的小提琴,却贯穿了整个故事,成为主线。所以也可以说,小提琴连接着音乐,音乐连接着亚纳与波丽尔,而最后,亚纳的重孙女派翠西亚用来演奏的小提琴,正是那把经历两次世界大战与风雨岁月的“爱的证物”。

故而,“海上提琴师”堪称画龙点睛,结构更是精妙。使我忽而又想,这段“琴弦上的爱情”音韵谐和、绵长久远,定会成为一瓶陈年佳酿,化成一首绝妙的曲子,缭绕于读者的梦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