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市海淀区,坐落着中国第一高等学府,北京大学

几乎全国所有的莘莘学子都想来这里就读,还有刚刚冒个头的小孩被家长带过来感受氛围,北大西门口人头攒动,来往的人群络绎不绝。

“妈妈,妈妈,我以后也要上北大!”一个小孩对着年轻的妈妈说。

妈妈摸着孩子的头,教育他,“要好好念书,不然以后就跟这些保安一样”。

原来,西门廊下站着两个戴大盖帽的北大保安。

两人相视一笑,不做反驳。这位妈妈可真是弄错了,北大的保安可别小瞧了,个个都身怀绝技,简直就是武侠小说里的“扫地僧”。

这里面,最“出圈”的就是“保安高考第一人”,张俊成。

在他的带动下,北大保安先后有500余名考学深造,有的拿到大专或本科学历,有的考上研究生,还有的毕业后当了大学老师。

可谓是人才辈出。那么,张俊成是如何做到的,北大保安天团又是如何造就的呢?一起来看张俊成的故事。

张俊成是不是北大校长(从保安到北大学子)(1)

小小少年初长成

1976年,山西长治的一处农村,张俊成是家里的第六个娃。

上面的哥哥姊姊对他很好,但孩子太多,吃饭就成了问题。张俊成至今还记得,小时候,亲戚送来几块鸡蛋糕,这是全年上下唯一的一顿美食了。

因为实在是金贵,妈妈舍不得一下子给他们吃完,就偷偷留起来,每次掰一点。

结果,鸡蛋糕不能久放,很快就坏了,上面长了一层绿油油的霉菌。

这可把大家都心疼死了,“绿毛”不能吃,又舍不得扔,于是,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

把上面的绿毛都刮掉,留下下面完好无损的部分,然后大家再一人分一小口吃掉。

由此可见,生活虽然贫穷,但却没有磨灭张俊成对亲情的希望,这也是他后来出名后,毅然放弃北京优渥的生活,坚持回到家乡的原因。

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张俊成早早地就辍学了,当时和他一样的人还有很多。

这些年轻的孩子们出外寻找生计,张俊成找到了一家汽车配件厂临时工的工作。工作虽然很苦,但张俊成从来不肯叫苦叫累,每个月能挣个十几二十块钱他已经很开心了。

后来,北京的劳务公司到长治来招人,张俊成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报了名。

没想到,还真的就被选上了,这个消息传到村里,张俊成的家门槛都快被乡亲们踏破了。

而张俊成也很高兴,他穿上自己最贵的白衬衫,昂首挺胸地坐上了去北京的车。

劳务公司告诉他们,还要再进行选拔,根据个人表现分配到不同的单位。

这句话提振了张俊成的信心,他相信自己肯定能做到最好。

结果果真如张俊成所预料的,他从500个人中脱颖而出,被分到了北京最好的地方,北大西门当保安。

这中间的辛酸苦楚自然不必多说,当得知自己是第一名时,张俊成的泪水就下来了。

他始终在心底有一股不服输的念头,无论生活的打压、贫穷的折磨,都无法使他认输,反倒会激发起他内心熊熊的斗志,一定要把这件事给做成!

就这样,一半源于艰苦拼搏,一半机缘巧合之下,张俊成和北大从此结下不解之缘。

张俊成是不是北大校长(从保安到北大学子)(2)

只身一人闯北京

来到北大的张俊成,每天都有着使不完的力气,用不尽的想法。

他总是早上第一个到岗,晚上最后一个走,偶尔中午时候,他也不休息,别人怕苦怕累的活,他也毫不在意,领导和同事们都很喜欢他。

不到两个月时间,他就被破格提拔为北大西大门的保安队长。

这可是一项殊荣,队长相当于西大门的调度人,能够给张俊成实施改革提供更多机会。

比如,他自己去跑领导办公室,申请要来经费,然后在保安亭里储备了打气筒、补胎用品和雨衣雨伞等,就是为了方便给出入北大的师生们提供方便。

甚至,有时候,学生找他们来帮忙搬东西,打扫卫生,接送来访学者去学院楼,只要有空的时候,张俊成都会让保安们过去。

他还常告诉自己的队员们,我们是北大的第一道窗口,不管是校内还是校外,看到有人遇到各种困难,都要出手相助。

于是,北大保安队“扫地僧”的名声就这样慢慢传出来了,师生们进出校门时,都会向执勤的保安打招呼示意,甚至连校长过来慰问时,都对张俊成有所耳闻。

不过,做完了这些,张俊成陷入了长久的沉思中,他从初中就辍学了,如今来到中国最高学府,重新学习的想法就开始萌芽。

但保安队事务繁忙,张俊成一直没能抽来时间,学习的事就被搁置了。

直到在一次与外国人的理论中,张俊成深刻地发现,不懂英文的自己连一句反驳的话都说不出。

原来,这群外国人想要进北大参观,但根据学校要求,没有证件就不能进入。

张俊成据理力争,没想到,两方语言不通,鸡同鸭讲,外国人们气呼呼地走了,走到半道的时候,还齐刷刷地转过身,冲张俊成竖倒拇指。

这个场景深深地刺痛了张俊成的心,他不想被人看轻,连带着北大也被人看轻了。

“不就是英语吗,我还不相信我学不会了”,抱着这样的念头,张俊成正式拾起了课本。

也许和外国人之间发生的这件小事,在张俊成心中发酵了很多个夜晚,但真正促使他下决心的,还是心头那团熊熊燃烧的火焰,努力永远不会太晚,学习才能改变命运。

张俊成是不是北大校长(从保安到北大学子)(3)

埋头苦学终逆袭

张俊成自学的第一门课,就是英语口语。

不过,想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张俊成很快就碰到了拦路虎——他英语底子薄,好多单词都不认识,更不知道正确读音是什么。

可他不怕丢脸,每次上夜班的时候,就抓紧时间拿出课本来,大声照着读,一来二去,有一位外院的教授就认识了他。

这位教授是教英语的,听他在读英语,自然忍不住上前来询问,当得知他是自己自学时,大受感动,主动提出要给他提供帮助。

教授说到做到,隔天就送来了两张听课证,分别是英语强化班和成人自考班的。

张俊成拿到听课证的时候,只觉得手里烫烫的,一时之间竟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教授见他这样,也不戳破,只告诉他,“我不要你感动,要你行动”。

听了这话,张俊成擦去眼角的泪光,坚定地向教授承诺,一定会好好学习、刻苦学习。

从此之后,北大西门就多了一个头悬梁、锥刺股的励志保安,他总是在别人休息的时候,拿着课本苦读到深夜,轮休的时候就去上课,身上的保安制服从没褪下来过。

久而久之,整个北大保安队模仿张俊成的人越来越多,大家都开始拿起课本,都想通过学习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

后来,张俊成回忆自己的这段经历时,感慨“见过每一个时间点的北大”。

其实,如果没有教授的鼓励,张俊成的奋斗之路必然会更加艰辛,可如若没有他自己的勤学苦读,纵有再多的人愿意帮他,也是不能够的。

半年之后,张俊成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北大法律系,正式成为北大的一名学子。

考上那天,张俊成拎着家乡的特产登门拜访了教授,他握着教授的手,千言万语却哽在喉头,只一个劲地重复,我考上了,我考上了。

教授也不多言语,轻拍他的肩膀,祝他从“门外”成功进入“门内”。

这不仅是北大的西门,更是学习的入门,他终于从一个门外汉成长为学习好手。

张俊成是不是北大校长(从保安到北大学子)(4)

投身教育做奉献

之后,张俊成逢考必过,专业课成绩门门第一,成功拿到了北大的毕业证。

而他的事迹更是感动了北大的每一个人,最终,北大向他抛出橄榄枝,希望他毕业后继续留下来。

不过,张俊成婉拒了这个请求,他向曾经帮助过自己的老师们告别。

当别人问他未来打算时,他总是笑着说,自己要做点好事,要让更多的孩子像他一样改变自己的命运。

1999年,张俊成来到家乡长治,走上了讲台。

他把从北大带出来的三大麻袋书带到学校里,教授给孩子们听,给他们将自己自学考上北大的故事,告诉他们好好学习,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

他身体力行地实践着对北大教授们的承诺,做点好事,将北大精神传承下去。

张俊成是不是北大校长(从保安到北大学子)(5)

2015年,他从原来的学校出来,自己开办了一所学校,招收的全是农村家庭的孩子。

在他的学校里,孩子们都叫他“爹”,而张“爹”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着每一个孩子。

他总是最关注班里成绩最差的孩子,因为看到了他们,就像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他一直很感谢当年北大对自己的栽培,如今,他也要继续走这条教育助人的道路。

将近二十年的时间,张俊成培育出了数千名学生,这些学生中很多都是“差”学生,可张俊成从不这样认为,他对他们一视同仁,甚至还要更加关注。

努力终究换来了回报,学生们毕业后纷纷又都回来找他,希望能延续他的事业,回到学校里,教书育人,帮助更多的孩子们。

除了培养出数千名学生,张俊成的故事,还影响到了许多普通人,激励着他们实现求学梦想。从他考上北大以来,一共有500多名北大保安考学生造——有人读了大学,有人考上了研究生,有人甚至还当上了高校老师。

现如今,张俊成又有了一个新梦想:他希望能在未来10年内,能在老家建立第一所民办大学。

这个梦想,将会带领着他踏上全新的征程。

也许,当张俊成回头去看时,也会感谢不怕吃苦的自己,因为没有过去一点一滴的积累,没有一个晚上接着一个晚上的苦读,便没有如今“北大保安高考第一人”。

张俊成是不是北大校长(从保安到北大学子)(6)

本文作者:茶九

责任编辑:蓝橙

参考资料:

山西新闻网: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7498418454082700&wfr=spider&for=pc

山西新闻网: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7498419973596011&wfr=spider&for=p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