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帝:“臣、仆(奴才)本属一体,均系奉上之称,字义虽殊,其理则一。”

“寻常折奏仍称奴才,以存满洲旧体。”

由上可见,最初的奴才一称,源于庄园奴隶制,是一种习惯,一种规矩,只不过后续的发展超出了界限,竟然演变为表忠心、套近乎的称谓。

努尔哈赤不但朝贡大明,他还曾给朝鲜进贡。比如对“上国”朝鲜,后金表文也曾出现过“后金国奴才”的字样,这是对上国的通用词,是国与国之间出现的称谓。

古代奴才是指什么人(古代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之为奴才)(1)

“臣”字也是由“仆”字演变而来的,但汉文化中,奴才一词也还是骂人之语,除非脑子出了问题,谁也不会这样自称,更别提是朝廷大员了,但清代却是个例外,有清一朝还颇为流行,很多人都以自称奴才为荣,都觉得自称奴才·才能拉近和主子(皇帝)的关系,而不自称奴才则显示不出自己的显赫身份。

奴才,这是一种自贬的称呼,却还能成为一种荣耀,很多朋友是不是觉得不亲近的臣子或者汉臣才能称臣,满蒙系官员都称奴才,合着汉族的官员们比奴才更低一等?

当然不是这样的,至少不完全是这样,满洲族皇帝虽然时刻要提防人口基数庞大汉民和其中选拔出来的汉臣,但又不得不用,而既然用了,又以另类的方式告诉汉臣“你们连奴才都不如”,那清代皇帝们也太缺心眼了,人家还怎么给你卖力、卖命干活呀,所以,现实情况并不是这样,大部分原因是一种传统(后详),说句大白话,就是某些奴才以所谓的本家意识套近乎。

古代奴才是指什么人(古代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之为奴才)(2)

近年来,清宫戏愈发火爆,很多朋友都会发现同为臣子,有的自称“臣”,有的则自称“奴才”,我先挑出一个被举例无数次,也挨骂无数次的“知名奴才”董玉祥。

为什么选他?自取其辱的典范嘛,丢脸丢的足够大嘛,我简略说说:

南阳总兵董玉祥奏折中自称奴才,雍正帝觉得这样乱了规矩,让他今后称臣,董玉祥回复的大意是:这真是主子(还是没改,-_-||)您对我的优待,但是臣家时代蒙隆恩浩荡,才能跻身于奴才行列(其实就是以前乱称呼,皇帝没反驳,习惯了),这份荣耀实在太高了,现在皇帝让我称臣,我定当小心谨慎,自强不息,报答皇帝。

古代奴才是指什么人(古代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之为奴才)(3)

即便被皇帝要求改回“臣”的称呼,董玉祥也定要强调、标榜自己累世“奴才”出身,嗯······无耻不无耻先放一边,再看看略有区别的“奴才”高其位:

高其位奏折上的奴才二字被皇帝勾掉了,批示“向后写臣字得体”,这脸打得啪啪的,但是我们发现,高其位的奏折能查到的有10件,其中8件自称臣,为什么呢?全是公事。两件自称奴才的,一件是请安折,一件是谢恩折,怎么说呢,至少比董玉祥好很多吧。

雍正帝曾经在上谕中写道:此等卑污之习,皆始自包衣下贱奴才!

咱们把下贱二字去掉,奴才二字原本的意思其实就是包衣奴才,包衣就是奴才,侍奉主子的仆从,忠心耿耿的那种。

古代奴才是指什么人(古代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之为奴才)(4)

雍正朝的正式规定是什么呢?“凡奏章内称臣、称奴才,俱是臣下之词,不宜两样书写,嗣后着一概书写臣字,特谕!”,至少从表面文章上来看,皇帝只想立个规矩,对他而言,臣和奴才都是臣下的意思,在他看来,奴才并没有高出一等。

乾隆朝就变了一变:

“满洲大臣奏事,称臣、称奴才,字样不一(也有满臣不稀罕奴才一词的),著传谕嗣后颁行公事折奏称臣,请安、谢恩、寻常折奏仍称奴才,以存满洲旧体。”

事实证明,皇帝说话也不好使!

安徽巡抚讬庸,云贵总督明瑞(傅恒的侄子),温福、文绶、海明等等坚称自己是奴才,死不悔改,皇帝也只能再三强调,都是重臣,总不能因为个称呼就都杀了吧。

古代奴才是指什么人(古代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之为奴才)(5)

可是,如果问安和谢恩折子要是用了“臣”,那就倒霉了,比如按察使法明就被申斥革职。

皇帝不明白奴才一词的演化过程么?当然不是:

“奏折称呼一事,向来满洲自称奴才,汉臣自称臣,这不过就是沿袭旧制而已,而且除了请安和谢恩以外,公事满汉皆称臣,奴才就是仆从,仆从就是臣,都是一回事儿,我从来没有稍存一丁点儿歧视,只不过觉得称臣在字面上更加堂皇大方而已。

并不是你自称奴才就亲近,自称臣字就失礼,我一皇帝,哪能以臣和奴才的称谓而区分亲薄荣辱呢?”

古代奴才是指什么人(古代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之为奴才)(6)

您看,乾隆言外之意也是:我又不傻,我用着汉臣哪能贬他连奴才都不如,更何况满洲族的“奴才”一词,其实是关外旧体制的本家“仆从”,是庄园奴隶制的习惯称谓,我们入关多年,在中原地区那是骂人的话,我哪能不知道哩。满洲族的奴才和中原的奴才虽然是同样的两个字,但意义大有不同,不同民族,不同制度,不同时期的特殊称谓而已,在皇帝心里没变,在拿“奴才”二字做文章的臣子身上变质才是真的。

古代奴才是指什么人(古代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之为奴才)(7)

皇帝们真正在意的冠以“奴才”称号的人是谁呢?

“降旨令内外满汉诸臣嗣后陈奏公事均一例称臣,此第就文职而言,并非概及于武臣!”,看来手掌重兵的武官,无需敲打,这腰也要更软些才能让皇帝放心呀~

世袭王公,见到皇帝、皇太后等等这些人,也自称奴才,其实奴才一词,在地位、身份以外,有另外一层意思就是“受皇家豢养者”,文化差异有之,传统习惯有之,刻意侮辱人?皇帝没有这么想过。自作文章、自找侮辱的倒是不少,他们爱自称奴才就随他们去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