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广州互联网医院订阅号
仅仅是擦破皮,就会流血不止,以及关节反复出血,这些是血友病患者最真实的写照。由于公众对血友病缺乏最基本的了解,导致很多血友病患者尚未确诊,无法得到有效治疗,导致终身残疾。今天是“世界血友病日”微医君就为大家讲解一下血友病的基本知识,希望更多的人了解这种血液病。“世界血友病日”
为了纪念世界血友病联盟发起人——加拿大籍的法兰克·舒纳波先生(Mr.Frank Schnabel ) 对于血友病患的贡献、唤起大众对于血友病的正确认知,自1989年起,特别选中他的生日4月17日作为“世界血友病日”。每年这天,世界血友病联盟都会举办活动,同时世界各地血友病患者共度节日。
“血友病”到底是种什么病?血友病是一种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它是由于血液中某些凝血因子的缺乏而导致的严重凝血功能障碍。
凝血因子缺乏或者异常是血友病的主要发病机理,所以出血是血友病的主要表现,患上血友病的人不但皮肤、黏膜会出血,更有关节腔及深部组织出血。当反复出血时,就会出现一系列由压迫等原因导致的并发症,如周围神经病变、组织缺血坏死等。
血友病有几种?哪种最多?血友病分为血友病甲、乙和丙3种类型。
据统计,血友病的发病率5~10/10万,其中以血友病甲最多约占80-85%,血友病乙约15%,血友病丙较少见。
血友病完全是遗传导致的吗?有规律吗?虽然血友病属于遗传病,但是也有少部分患者为后天基因突变导致,例如血友病甲,约有30%问不到家族史,可能是后天基因突变。
不同类型的血友病遗传规律会有所不同,血友病甲和乙均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所以绝大多数是男性发病。而血友病丙为常染色体显性或不完全性隐性遗传,男女均可发病。
有说法称,血友病传男不传女,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有些情况下女孩也会成为血友病患者。
小编:有血友病家族史的家庭孕育下一代时,最好还是要到遗传病咨询机构、优生优育门诊或当地血友病诊治中心去咨询,尽量避免让血友病遗传到下一代。
血友病通常在多大时开始发病?血友病甲多在婴儿开始学爬、学走时发病,学会走路后关节损伤或轻微损伤可导致关节出血,有些甚至是自发性关节出血,生后9个月内发病者少,偶见新生儿断脐时出血不止,轻症患儿可至成年后才发现。血友病乙重型出血较少见,轻症患儿多,多在2岁内发病,少数迟至5~6岁。
家长如何判断孩子患上血友病了?由于血友病最主要的表现是出血,如果孩子出现以下几条症状,可能是血友病的初期表现,一定要及时到医院检查。
1出血部位广泛且严重,且不易止血,出血常持续数小时甚至数周;
2新生儿脐带残端持续渗血;3换牙时出血不止;
4学习站立时,摔倒后出现臀部皮肤青肿不退;
5轻微损伤和手术后长时间渗血或出血;
6常有自发性关节肿痛、积血,并反复发生。
血友病要做哪些检查以确诊?血友病的诊断可以通过临床症状和辅助检查来确定。
临床症状:血友病患者常见有关节出血,特别是血友病甲,关节出血是最明显的特征,且某一关节又有过出血史以后易再发,并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其他部位出血如皮肤、粘膜及肌肉出血,多发生在外伤后,也可有自发出血者。内脏出血:可有呕血、便血、尿血及咯血。
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出凝血常规和凝血因子活性检测。通过上述检查可以把血友病与其他原因导致的凝血异常进行鉴别,从而确诊。
血友病的治疗方式有哪些?哪种最佳?目前血友病的治疗方式有一般治疗、局部治疗、替代治疗、基因治疗等。但这是一种先天性遗传性疾病,目前尚无根治疗法。
因为凝血因子不能通过口服或其他途径给药。血友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替代治疗,就是将患者所缺乏的凝血因子通过静脉输给患者。
具体的治疗还要根据患者的病种病情决定。血友病甲临床上按轻重程度可分为重型、中间型、轻型和亚临床型四种,不同的类型治疗方案也有所不同。
血友病能否在家自行补充凝血因子?补充凝血因子必须在医院进行。
以往补充凝血因子的替代治疗往往是在出血之后进行,用于出血后的止血。
最近国际上一些先进国家和地区实行预防性替代治疗,例如对于重型血友病甲,每周1-3次定期补充凝血因子Ⅷ,可明显减少自发出血的危险,有效防止关节畸形。预防性替代治疗费用高昂,国内并未普及。
国内也有用一些变通的预防性替代治疗,例如外出旅行或参加户外活动前和期间,事先补充凝血因子,可能有一定的作用。
家有血友病孩子,日常护理注意什么?1要避免外伤。
家长不仅要反复教育孩子避免剧烈运动,还要向孩子所在学校的教师说明病情,注意防护,一旦有轻微出血应及时处理。
2要保持身体健康,积极、有规律的锻炼。
强壮的肌肉可以支撑关节以减少出血次数,最适合血友病人的运动就是游泳,因为关节无需负重。其它小强度运动如自行车、走路等也可参加;
3不要暴饮暴食,不要酗酒、吸烟。
还应注意口腔卫生以防龋齿,一旦发生牙病应尽早治疗,拔牙时需在输注血液浓制剂后进行,以免大出血。
4适当注意营养。
多吃些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血友病患者要避免使用哪些药物?1、退热药中,阿司匹林和布洛芬影响血小板聚集功能,加重出血,应尽可能不用,而对乙酰氨基酚(百服宁、退热栓)对血小板功能无影响,发热时可以用。
2、对胃肠道有刺激的药物应注意不用或慎用,以防消化道出血。
3、一切药物最好采用口服的方法或静脉注射,通常应当禁止肌肉注射,还应避免针灸、按摩和理疗,以免引起出血或血肿。
疫苗注射也会有伤口,怎么办?
一般建议遵守当地的疫苗接种计划,但要记住注射必须采用皮下注射而不能深入至肌肉,注射后应该压迫5分钟。 强烈建议接种乙肝疫苗,因为一些血液制品仍会传播这种病毒,同时也推荐接种甲肝疫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