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关庄子的信息

庄周(约前369—前286),战国时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哲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曾做过漆园吏。作品收录在《庄子》里。

《庄子》是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为道家经典之一。《庄子》一书,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有52篇,现在仅存33篇,分为内篇、外篇、杂篇。《庄子》散文在先秦诸子中独具风格,文章已完全突破了语录形式而发展成为专题论文。《庄子》的散文辛辣、幽默、形象、生动,富有趣味性以及艺术魅力。他的思想对后人有巨大的影响。

庄子主张“逍遥”,并且以“逍遥游”作为他人生追求的理想境界。

生活中有个常见的口头词“逍遥快活” ,派生于庄子的“逍遥”一词。

北冥有鱼描绘的景象(北冥有鱼鲲鹏壮观)(1)

老子像,庄子是老子思想的继承者

二、庄子的名篇《北冥有鱼》如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灿烂星辰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这一段庄子用夸张的修辞介绍鲲鹏形体及其动作,非常玄幻的给我们呈现出鲲鹏的震撼形像。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此段庄子以仰视的角度写鲲鹏飞南冥,还引用典故,表明这种情形真实可信。从这一段中生出流传至今的两个成语:鹏程万里、扶摇直上。志向鹏程万里,好运扶摇直上,这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庄子给人们展现的宏图,让世代子孙仰望追求。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想象高空俯视的情景,你认同吗?

读了这篇文章我们是不是会产生很多问题,现在我们来探讨一下,加深对这不朽名篇的理解。

北冥有鱼描绘的景象(北冥有鱼鲲鹏壮观)(2)

1.有人会问文章标题为“北冥有鱼”,后来怎么又写鸟了?

鸟是由鱼变化而来的。鲲的体积有几千里,变成鸟后,鸟的背部不知有几千里。说明庄子想象力丰富。

2、大鹏的形象如何呢?庄子又是如何描写这一形象的呢?

鲲鹏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气势壮美。从体大、背大、翼大、活动范围大这四大方面尽力写出鲲鹏形象的磅礴壮观。

看年鲲鹏的长度:从北海到南海。

看年鲲鹏的高度:九万里

夸张的手法描述鲲鹏,“不知其几千里也”写鲲鹏的形状。“若垂天之云”写了鲲鹏的翅膀之大。“北冥”“南冥”“九万里”写出鲲鹏的活动范围。极言鲲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飞腾时气势之壮观,一开头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

庄子的想像充满玄幻,文字很有画面感,让我们看到气势磅礴的影像。

3、在庄子的作品中,往往借用寓言故事说理,使文章生动活泼,寓意隽永,感染力强。文章借鲲鹏的寓言,庄子想说明什么道理?

这里庄子想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凭借或依附于一定的条件的,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有所依赖的。

4、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那么人对事物的认识有没有局限呢?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这句话说明人对事物的认识是有局限的。

庄子给出确定的结论,鹏鸟和人们一样,并不能弄清天的本色,鹏鸟的认识也是有局限的。

总结全文:庄子通过介绍鲲鹏形体、 仰视鲲鹏飞南冥的壮观、 再到想象高空俯视情景,他想告诉我们一个天理:世间万物,不管它有多么壮大,行动都是有所凭借的。就像如此宏大的鲲鹏也是要凭借风力才能达到高翔的。

北冥有鱼描绘的景象(北冥有鱼鲲鹏壮观)(3)

三、这篇文章的艺术特色:

1、 庄子运用大鹏南飞凭借风的力量的故事,讲述了大鹏飞翔受到了风的限制,还是有所依赖的,所以大鹏还是有所凭借,并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说理形象,寓意深远。

2、对比鲜明,道理明确:那些山野中的游气(“野马”)、飞尘(“尘埃”),空中的活动之物(“生物”),皆由风吹而动。与鲲、鹏相比,它们实在是太渺小了,但它们要能够动起来,依然要有所凭借。显然,它们也没有达到逍遥。

3.想象丰富,意境开阔:“大鹏”“野马”“尘埃”都展现了庄子丰富的想象力,想象雄奇瑰丽,汪洋恣肆,跌宕多姿,用形象、生动的故事来说明一个它们都有所凭借,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的道理。

那么庄子认为什么才是真正的“逍遥”呢?

通观庄子的文章以及庄子的故事知道,他所追求的逍遥就是超脱物外,达到忘我,不以物喜,也不以己悲,摆脱名利外物的束缚,追求内心的自然本真。

庄子的思想对今天的我们能健康生活,有极大的指导意义。不要被名利所累,不要被高车洋房所诱惑,不要被享受的贪欲所困。逍遥的生活才是生命的本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