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复苏的流程及操作要点(新生儿复苏流程)(1)

医脉通编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新生儿复苏的流程包含:快速评估、初步复苏、正压通气、气管插管、喉管气道、胸外按压、给药。详见下文

(四)气管插管

1. 指征:

➤气管内吸引胎粪;

➤面罩气囊正压通气无效或需长时间正压通气;

➤需胸外按压;

➤经气管注入药物(肾上腺素、肺表面活性物质);

➤特殊复苏情况,如先天性膈疝等。

2.准备:

➤新生儿气管插管所需的器械和用品应放置在一起,在产房、手术室、新生儿室和急救室随时备用。

➤常用的气管导管为不带套囊、不透射线且有刻度标识的直管。

➤如使用金属导丝,其前端不可超过管端。

新生儿复苏的流程及操作要点(新生儿复苏流程)(2)

3.方法:

➤将新生儿置于轻度仰伸位。

➤左手持喉镜,使用带直镜片(早产儿用0号,足月儿用1号)的喉镜经口气管插管。

➤喉镜镜片应沿舌面右侧滑入,推进镜片直至其顶端达会厌软骨谷,暴露声门,插入气管导管,使导管声带线标识达声带水平,即管端置于声门与气管隆凸之间,接近气管中点。

➤整个操作在20-30s内完成。

4.插管深度:

➤公式法:出生体重(kg) (5.5-6.0)cm;

➤胎龄和体重法:

新生儿复苏的流程及操作要点(新生儿复苏流程)(3)

5.判断插管成功的方法:

➤胸廓起伏对称;

➤听诊双肺呼吸音一致;

➤无胃部扩张;

➤呼气时导管内有雾气;

➤心率和脉搏血氧饱和度上升。

(五)喉管气道

1.适应证:

➤新生儿存在口、唇、舌、上腭和颈部的先天性畸形,面罩气囊难以形成良好的气道密闭,或使用喉镜观察喉部有困难或不可能;

➤面罩气囊正压通气无效及气管插管不可能或不成功。

2.方法:

➤采用“盲插”法,用食指将喉罩罩体开口向前插入新生儿口腔,并沿硬腭滑入至不能推进为止,使喉罩气囊环置于声门上方。

➤向喉罩边圈注入2-4ml空气并使充气控制球达到适当压力,使喉罩覆盖声门。

➤喉罩气道导管可直接连接复苏气囊或T-组合复苏器进行正压通气。

(六)胸外按压

1.指征:

➤有效正压通气30s后,心率<60次/min。在正压通气的同时,开始胸外按压。

2.方法:

➤按压位置:胸骨下1/3(两乳头连线中点下方),避开剑突;

➤按压深度:胸廓前后径的1/3;

➤按压与正压通气的比例为3∶1。

3.评估:

➤胸外按压和正压通气60s后评估心率。

➤心率≥60次/min,停止胸外按压 ,以40-60次/min的频率继续正压通气。

➤心率<60次/min,检查正压通气和胸外按压操作是否正确,以及是否给予了100%氧。如通气和按压操作皆正确,做紧急脐静脉置管,给予肾上腺素。

(七)给药

1.肾上腺素

a.指征:有效的正压通气和胸外按压60s后,心率持续<60次/min。

b.剂量:

➤使用1∶10,000的肾上腺素;

➤静脉用量0.1-0.3ml/kg;

➤气管内用量0.5-1ml/kg。

c.方法:

➤脐静脉给药:首选脐静脉给药。重复给药,应选择静脉途径,给药后用1-2ml生理盐水冲管;

➤气管‍给药:如脐静脉置管尚未完成或没有条件行脐静脉置管时,可气管内快速注入,气管内给药后要快速挤压气囊几次,确保药物迅速进入体内。

➤骨髓腔给药:必要时间隔3-5min重复给药。

2.扩容剂

a.指征:根据病史和体格检查,怀疑有低血容量的新生儿尽管给予了正压通气、胸外按压和肾上腺素,心率仍然<60次/min,应使用扩容剂。

b.扩容剂:生理盐水。

c.方法:首次剂量为10ml/kg,经脐静脉或骨髓腔5-10min缓慢推入。必要时可重复使用。不推荐采用外周静脉进行扩容治疗。

参考文献:

[1]中国新生儿复苏项目专家组,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新生儿复苏学组.中国新生儿复苏指南(2021年修订)[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22,25(01):4-12.

[2].《实用新生儿学》第4版出版[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3,8(06):4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