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积善成德

太极拳的正确摆腿(如意胳膊罗圈腿)(1)

杨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傅钟文在总结教学经验的时候,说太极拳的四肢运动应该是“如意胳膊罗圈腿。”这是个生动、形象、贴切的比喻。打拳的时候,胳膊像如意,腿像罗圈,并不是真的如意和罗圈,这里需要认真的揣摩。

太极拳的正确摆腿(如意胳膊罗圈腿)(2)

如意胳膊,就是胳膊不要伸得太直,要似直非直,有点像如意;腿微曲,含蓄得像罗圈。陈鑫曰:“拳者,缠法也,不明此,即不明拳。”《十三势行功心解》云:“运劲如抽丝。”如意胳膊罗圈腿是太极拳划弧走圈的主要特征。人体是一个小太极,带有阴阳的球体。上面,和两个胳膊相连,加上双手像如意一样,运劲如抽丝;下面,两腿罗圈缠绕如螺旋,包括手足,它们的运动绝无直来直去。其螺旋缠绕相连相成,直中带旋,旋中求正,劲意不断,丝丝相连。

太极拳的正确摆腿(如意胳膊罗圈腿)(3)

太极拳运动无非是以缠丝的方式向中轴(含尾闾)或轴心汇聚,再从中轴向四梢八方释放。劲力有抽有引、有引有导、旋转缠绕、屈曲盘旋、圆转如意、穿化绵绵、轻灵贯串、灵活无滞,即气遍身躯不稍滞。正所谓:“四肢随腰内外合,处处圆满任自然。” 合者,乃合中轴(脊柱)也,联合行动的中心,即枢纽,主要是胸椎、腰骶,尤以尾闾为要。小尾巴(尾尖、尾椎)是人身先天信息的储存库,人体劲力的源头活水。例子很多,比如打搂膝拗步,首先要做到三平两竖一垂直:三平即顶平、肩平、跨平;两竖即两肩的肩井穴对两胯、对两脚下的涌泉穴,这是两条竖线;一垂直,就是中线,即百会穴至百会穴这条线要垂直,上下两个点要对应,这是人的中心垂线,管住它,才能尾闾中正。行拳走架始终不要偏斜,胸不挺、腰不弯、臀不撅。两胯根微后收,并向左右撑开,尾骨里收,不可过,把脊柱调直。这个动作很重要,做好不容易。以右搂膝接左搂膝为例,首先在腰的带动下,肩胯膝踝同时右转45度,右脚外摆45度;右胯根后抽下沉重量渐移右腿,带动后脚离地,左脚收至右踝内侧时,注意右脚、右膝、右胯的外侧要在一个平面上,小腿垂直于地面,不许跪膝、顶胯、挺腹,重心要移至右脚根内侧约10厘米处。当右腿坐实,再慢慢把左脚送出,当前脚掌落地的时候,同时,两胯向左右撑开,裆劲下沉,内气自腰 传送到两脚,待两脚有向上的反弹力时才转腰前推,这时注意前脚掌轻轻后撑,两脚互为其根,绝不要后脚一蹬,前脚一弓。脚上有,手上才会有。前去之中,必有后撑。前推之手,膀根有前后对拉的劲,胸部微微后撑,不要跟着手走。上有虚灵顶劲,下有松腰落胯,上下对拉;腰竖直后,胯向两侧撑开,形成左右的对拉劲;命门要后撑等等。还有许多例证,就不一一赘述了。

太极拳的正确摆腿(如意胳膊罗圈腿)(4)

我讲的这些,意在说明什么是 “如意胳膊罗圈腿”不单是字面上那点意思,打拳只有懂得上述这样一些拳理,才能真正做到如意胳膊罗圈腿。”这种创造性语言,约定俗成之后,就成为拳谚,甚至演变为太极拳金句,对帮助初学者悟道,做入门的向导大有裨益。

太极拳的正确摆腿(如意胳膊罗圈腿)(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