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汉字之“金”96(上)|别光想着“黄金”了
“金”到底字源为何,学者说法不一,我介绍两种思路供大家参考,但首先确定的是,“金”最初指的是铜。
“金”字未找到其甲骨文,有一份资料中提到,较早的金文为“两块金属锭”,但其他资料未有提及,所以是否为其金文,我也不敢确认,不过说“金”,就必须要先把这两点解释清楚。
金——金文(1)
学者关于这两点表示两个“金属锭”是没有疑问的,但有学者更进一步指出这两块金属锭是不一样的,一块为铜,一块为锡,因为“青铜”是铜锡合金。
青铜以铜(紫铜)为主,锡为辅,有时还要加入铅。铜和锡的比例不同,硬度和韧性不同,造出的器物自然也不相同。
我国的青铜文明极其辉煌,形成于新石器时期的龙山时代,从夏商周直至战国早期为鼎盛期,在这一时期,青铜器主要为礼器、兵器和杂器,其中礼器数量最多,器型非常精美。故商周时代“金”的意为铜,汉代以后才专指黄金。我们常说的“金文”,就是指铸造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最后进入转变期,即战国末期到秦汉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铁器逐步普及,青铜器走下神坛。
商四羊青铜方尊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此外,学者还有一个一致的观点。五行虽然为“土生金”,但是“金”绝不从土,那它的其他部件是什么呢?这里就产生了分歧。
一种观点认为,铜和锡要制成青铜合金造器,另外一个工具不可或缺,即熔炉。所以后来的金文在表示金属锭的“两点”旁边,加了熔炉,表示炼制青铜。
金——金文(2)
后来逐步演变:
金——金文(3)
于是出现了第二种观点。即右半部分实为两个字,这也是目前较为主流的说法:
第一,今。
这一观点认为,“今”在甲骨文中,字形类似于“三角形”,底下有两横,但是也有一横的写法,这样就和“金”的上部是一致的。
今——甲骨文
此外,“今”字在小篆中的写法和“金”字的上半部分相同,并且二字同音,所以“今”为其声旁。
今——小篆
第二,王。
前文我们讲过“王”字,其字形是一把大斧子,本意为“统治者”,而“金”字中右下半部分与“王”基本相同,尤其是最下面的斧刃处。所以意思为,青铜是非常贵重的东西,只有王才能使用,或者是权力的象征。
王——甲骨文(左)和金文(右)
关于这一观点,我个人有如下疑问:
第一,青铜的贵重毋庸置疑,老百姓自然是用不起的,但是除了“王”以外,其他诸侯和贵族可以使用吗?答案是肯定的,并且在西周还有严格的列鼎制度,简单而言就是天子、诸侯、大夫、士(分高级和低级)要按级别使用青铜器,比如鼎和簋,所以并不是只有“王”才能使用。
第二,前文已经对何人能够称“王”做了解释,尽管后面礼崩乐坏,但在最初,只有周天子才能够称“王”,诸侯只能按爵位称呼,也就是说,“王”是有严格定义的,能够使用青铜器并不是“王”的排他特征,是否可以用来造字?
第三,下半部分为“王”字主要源于第2款和第3款的写法,和斧刃相似,但若真是按“今”、“王”造字,那么显然上半部分也该是“今”字,即便第3款和“今”字的甲骨文相似,但在第2款中,上半部分为填实的“三角形”,而“今”字是没有这个字形的,所以在第2款中上半部分无法解释,除非是原来为一种字形,后来在演变过程中讹变为“今”字。
总之,“金”的字源较为复杂,字形也比较多,其最初的两点逐步融于“熔炉”之中,数量和位置都有不同。
金-——金文
参考:
1.王:有趣的汉字之“王”94|字源、王及王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