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这样写道: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平凡的世界郝红梅结局求回答(平凡的世界浅析郝红梅)(1)

重温《平凡的世界》,我觉得用这首诗来形容书中的人物郝红梅,再贴切不过了。

她的坚韧、孤傲、隐忍,她的现实和物质,她少女时的虚荣......

这些正面和负面的矛盾冲突,最终成为了路遥书中那个让人怜惜,又让人惋惜和同情的郝红梅。

然而,无论我们用怎样的语言去褒贬和评价这个人物,到最后,我们都不得不对她另眼相看。

或许是因为父亲给她取的郝红梅的这个名字,让郝红梅一开始就自带着一种凌寒独自开的盛气吧。

这样一个让人心疼的女孩,虽然一度在自己的青春年华里多次遭受命运的苦难,被生活摧残的遍体鳞伤,被生活背后的自卑和生存渴望所带偏而走了很多弯路,但是我们仍旧不能否认的是,她在自己的人生路上,最终用自己的坚韧和顽强为自己赢得了真正生活里的一线曙光,让自己从生活的泥潭里及时转向,走上了幸福的人生之路。

即便生命让我幻化成一颗小草,但我依旧能够用自己的傲骨抵挡千万的风雨,不言退让和绝望,在复杂又黑暗的世界里努力生存,等待真正属于我的那丝曙光。

所以,对这个人物的所有评价里,我觉得至始至终都应该是这一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平凡的世界郝红梅结局求回答(平凡的世界浅析郝红梅)(2)

第一:人性中的弱点:生活的负重,让一个人被零落红泥碾作尘。

郝红梅的青春里,没有鲜花的拥簇,没有少女应该有的幸福。她与书中的其它任何女孩都不同,从一出生,她的命运里,就注定会有太多的挫折和磨难。

郝红梅最初给我们的印象是,虽然很漂亮,但是穿着破烂,贫穷爬满了她瘦弱的脊背。她站在学校的一处角落里,为了不饿肚子,然后快速跑到食堂边,从盆子里拿走属于自己的两个非洲黑面馍。

起初,因为非洲黑面馍的缘故,让她在这座学校里认识了孙少平,孙少平也和自己一样,在其他同学吃完饭之后,才来拿他自己的那两个黑面馍。就这样一来二往,在同样贫穷的境遇里,同病相怜的两个人自然的走的近了一些。

也因此,成就了两个人的同情之谊和初恋。

但是,郝红梅始终不能在孙少平的世界里走的太近,因为,她负重的生活和精神压力,让她在一开始就无从选择另一种生活。

如果说孙少平的贫穷只是物质上的匮乏,那么郝红梅就是物质和精神双重匮乏的一种贫穷。

因为她生长在一个旧社会地主成份的家庭里,爷爷是地主,这样的成份让郝红梅的父亲和红梅背上了一种似乎永远摆脱不开的阴影,她们不仅贫穷,还经常受到村里人的排挤和欺负。

郝红梅就是在这样的一种环境里,逐渐长大,所以为了生存,也为了能上学,她从小就习得了察言观色,讨好别人的本事,早早的涉世并且懂得了很多的人情世故。

因为这样的一种早熟,让她的心里明白,自己上黄塬高中,已经是在家里人和自己多次的争取下才得来的,上完高中,她的求学之路就不可能再有了,所以她来黄塬中学上学,不仅是为了完成学业,也是为了在这里为自己谋划一个新的出路。

那些和其它少女一样的情怀、家庭幸福、父母的呵护,在她这里,都如同生命中永远不可能遇到的太阳一样,从来不能奢望。

所以,她从小的心理上,就被蒙上了一层家庭的负重感、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及自己如何面对当下生存危机这样的焦虑感。

也因此,郝红梅最终把自己心理对生活希望的寄托归于依附于一个条件好的男人,用这种方式来完成自己的命运转折和逆袭。

所以她在来黄塬中学的第一天开始,就把找一个条件好的婆家当成了自己奋斗和改变命运的第一目标,希望用这种方式,能彻底的摆脱自己原来的身份,并改变自己的原生家庭。

平凡的世界郝红梅结局求回答(平凡的世界浅析郝红梅)(3)

在学校里,她虽然与孙少平交往,却深深的明白,孙少平并不是自己合适的对象,于是刻意的离开了孙少平。

当她在偶然的机会中接触到了班里家庭条件最好的同学顾养民时,她觉得这才是她心中最理想的选择。

于是,她飞蛾般的走向了顾养民。

对于郝红梅来说,顾养民的出现,成为了郝红梅真正的一根救命稻草,顾养民的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这样的家庭状况,正是她最理想的人生选择和人生归宿,她极为小心翼翼的呵护着自己的这段感情,生怕出现什么意外。

在学校毕业互赠礼物留念之际,贫穷的郝红梅为了在顾养民的面前看起来不那么寒酸,也为了不让同学笑话,她偷偷的把自己的手伸向了公社门市部的柜台,快速的偷走了门市部的手帕,而她的这个动作,却被侯玉英的父亲抓了个正着。

这样的一场“偷手帕”事件,不仅没有为郝红梅赢来想要的尊严和尊重,还彻底让她在同学之间自毁了形象,打破了她为自己长久编织好的理想美梦,让她的人生突然跌到了更深的谷底......

在少平的解围中,这件事获得了终于平息,然而,她跟顾养民,也因为这件事,从此恋爱关系走到了尽头。

平凡的世界郝红梅结局求回答(平凡的世界浅析郝红梅)(4)

或许,我们对郝红梅的这种做法总是处于一种批判的态度,觉得她终究是咎由自取,用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背,为了自己的一点虚荣而葬送了自己的人生。但是,从人性的双面性来看,我们也不得不去理解她的难处和内心的自卑和贫穷感,至始至终,郝红梅的人生命运里,都是因为这样的一种人生最低处的无奈感和生存的危机感在折磨着她。

当我不知道在现实生活中如何生存时...孤独又无依无靠的我,只好选择了这样的人生...

这或许是郝红梅内心的独白。

关于她看似虚荣的表象背后,我们应该理解,她这种行为中的想法,就是因为这种现实中的挣扎所致。

在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书籍《走出孤独》里提到:“过度虚荣是一件危险的事。它会使人做很多毫无意义的事,使人在不知缘由的情况下盲目努力。虚荣更危险之处在于,它使人只关心自己,对于他人,他唯一的想法就是‘他们是怎么看我的‘。”

不能否认,郝红梅所有的行为都是因为她这种过度的心理紧张和渴求被外界认可的一种欲望的表现,而我们最终要去理解的,也应该是她这种行为背后所承担的负重。

郝红梅的人生里,不仅仅是因为庭贫穷这么一个简单的原因,还有家庭成份给她和家人所带来的人性的歧视,让她一直在这样的一种夹缝里努力求生存。她的家里的所有人都把家庭条件的改善寄托在了她瘦弱的身躯上,为了顽强的背负起这种家庭的责任和使命感,郝红梅才在自己的生活中,一次次迷茫的做着自己认为正确的选择。

平凡的世界郝红梅结局求回答(平凡的世界浅析郝红梅)(5)

因为毕业的“偷手帕”事件,让郝红梅与顾养民之间再没有了交集,受到打击的郝红梅,心灰意冷的选择了接受命运,她在家人的安排下,嫁给了邻村的一个教书教员。

两个人开始生活后,日子到是安生了许多,丈夫对她很好,她们两个之间还有了孩子,这样平静又幸福的生活让郝红梅一度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也似乎忘却了自己曾经的那些苦难,并在内心开始期待与丈夫的长长久久。

正当她沉浸在这种好不容易的得来的小幸福中时,命运又给她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他可怜的丈夫,在箍新窑的时候发生了意外被压死了。

郝红梅刚刚品尝到的人生幸福,又一次在刹那间消失了,这让郝红梅陷入了更深的打击和苦痛中......

可怜的人儿,总是在最需要温暖的时候,却又一次次遭受到致命的心理打击,心灰意冷又绝望的郝红梅,一度不知道该怎么办。

鲁迅的笔下,曾写过我们家喻户晓的祥林嫂这一形象,而此刻的情景,郝红梅的境遇跟祥林嫂并无差别,生活现实对于一个人的生存压力,一个女子在这种环境下的求生存的不得已和绝望感,让我们再一次去同情和理解这个人物的种种行为。

平凡的世界郝红梅结局求回答(平凡的世界浅析郝红梅)(6)

第二:人性中的优点:面对生活的负重,凌寒独自开,只有香如故。

我们以为,从这刻开始,郝红梅也应该如祥林嫂一般,对自己的生活自抛自弃了,然而令我们满意的是,她并没有被这种绝望的境地所压倒,而是在痛苦之后,又重新扛起了自己生活中的大旗,重新在寒风凛冽的世界里为自己寻找生命的契机和希望。

因为与丈夫之间留下的一个孩子,让郝红梅重新振作起来,她开始背着孩子去镇上的庙会上卖羊肉饺子,与孩子一同开始更艰难的生活。

而此时,她万万没有想到,命运已经在与她的搏斗中,也已经选择了退让和成全,让她的生活开始出现了曙光。

田润生的出现,彻底的改变了郝红梅的后半生。

当田润生再一次看到郝红梅的时候,她看见岁月的流逝,已经将这个曾经是自己同学的漂亮女人磨砺的没有任何棱角了,但是他也同时看到了郝红梅的坚强,在这样的一种境遇里,郝红梅并没有放弃自己,而是带着孩子,仍旧顽强的生活。这样的精神,突然感染到了田润生,让田润生心里有了一丝保护的欲望,希望能保护眼前的这个经受过生活各种磨难的女人。

郝红梅在遇见田润生之后,苦尽甘来,最终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平凡的世界郝红梅结局求回答(平凡的世界浅析郝红梅)(7)

读过《平凡的世界》的人都会觉得,郝红梅的命运里,或许是因为她太现实和太物质的思想导致了她所遭受的命运。然而,当我们在完完全全的读完这部小说后,你会发现,有些人,有些事,并不是自己可以去选择的,而是你恰巧遇到了,也恰巧只能去经历。

郝红梅的这种命运里,夹杂着的是一种深刻的人生苦痛和无奈感,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出,虽然贫穷占了一部分原因,但是她出生的家庭才是她命运里最大的原罪,因为这种原罪,使得她最终不得不去选择在现实里为自己挣得一线生存的机会。

蔡崇达在《皮囊》中说:“生存的现实和自我期待的差距太大,容易让人会开发出不同的想象来安放自己”

对于郝红梅,这是最基本最骨感的现实,所以她不得不去面对。向左是贫穷,向右是太奢侈的个人小幸福,而她,无论如何,都没有选择权。所以她只能依据自己的一点点小力量,尽力的在这种环境和现实下奋力挣扎。

手帕事件是她人生中唯一没有计算在里面的人生意外,这种意外,让她为自己的一生付出了代价。

当她经历了这种种的人生苦痛之后,她也立刻明白了自己的命运,但她对生命并没有因这样的绝望而放弃,这才是我们看到郝红梅最终人性精神里的价值和美。

平凡的世界郝红梅结局求回答(平凡的世界浅析郝红梅)(8)

蔡崇达在《皮囊》中还这样说:“理解是对他人最大的善举”。

当我们不知道这个人,在怎么样的环境中曾经历怎么样的境遇的时候,我们更多的是应该去理解她,而不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去批判她,让她失去生活下去的勇气。

对于郝红梅,她的经历,我们更多的是应该给予同情,然后看到她人性中的闪光点。

一个在一出生就被社会固有的特殊环境所定义,让她成为了地主的子孙,让她还未盛开的花朵早早的就蒙上了一层厚重的家庭负重的尘霾,这种沉重的负重,才最终折损了这枝红梅花。

好在,郝红梅在自己青春的挣扎和一步步努力的认知中,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自己重新赢得了尊重和爱情,让自己最终拥有了与田润生的幸福生活。

平凡的世界郝红梅结局求回答(平凡的世界浅析郝红梅)(9)

路遥先生写《平凡的世界》,看似写了一大批形形色色的人,但是却从侧面反映的是每个人在当时那个生活时代里,面对个人命运和前途,所作出的各种奋斗和牺牲,从而赞扬这样的一批黄土地的人们对于生活的真正热爱和对追求生命完整的执着感。

与这一主题相契合的是,郝红梅也是这样一群人里的一个,比起其它人,她的经历更特殊,更不平凡,但是却同样具有坚韧顽强的与命运抗争的伟大精神,这才是郝红梅这个人物最终的闪光之处。

平凡的世界郝红梅结局求回答(平凡的世界浅析郝红梅)(10)

瓦尔登湖中曾说:人性中最美好的部分,就像果实上的早霜,需要我们最温柔的呵护,才能得以保存。

而对于郝红梅来说,人性中最美好的部分就是她对生活的一直勇敢直视和面对,这值得我们赞美和学习。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