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晨练,途径渭河公园的时候,突发奇想:许久未见的荷塘如今咋样了?那些夏日里亭亭玉立、风姿绰约、端庄秀丽的荷花还在吗?要不,去看下?

这个念头一抛出,我自己都笑了。隆冬时节,万物萧瑟,滴水成冰,不用看都知道,那些夏日里盛开的荷花,此刻肯定不复存在了。然而,我仍不死心,内心还有点小侥幸,万一呢?

果不其然,当我来到荷塘跟前的时候,悲哀地发现,跟预料中的一样,曾经碧绿开满花的荷塘,如今是一池残荷,满池萍碎。在冬日的残阳中,那些残梗有的高擎着黑褐色的叶子,有的被风雨摧残折断倒立在水中。叶子有的残破,有的卷着黑色一团,莲蓬黑色的莲子也倒伏泥淖中,与污泥混作一团,全然没有往日的胜景。

侥幸是不会有的,然而,眼前的这个景象仍让我大吃一惊。就在三个月前,这里还是一大片的盛开的荷花,有的洁白如玉,有的粉红似蕊,似层层绿波,如片片翠玉,舒展的叶子,在微风中摇摆,有风掠过,一阵阵淡雅的芳香扑鼻而来,沁人肺腑,令人心旷神怡。四周围满了人群,有的在塘边唱歌跳舞,有的手持相机不停的拍照,有的围着荷塘在跑步锻炼,大家都趁着明媚的阳光,清新的空气,边赏美景,边晨练。然而,也就三个月的光阴,一切都不复存在了,不仅荷塘里艳丽的荷花不见了踪迹,就连四周晨练的人也不见了踪影。这种从繁华到萧索的变化,就在短短的三个月时间里,真让人感慨变化之快。

邂逅一池清莲(那一池的残荷如美人迟暮)(1)

“ 白露凋花花不残,凉风吹叶叶初干。无人解爱萧条境,更绕衰丛一匝看。” 尽管白居易的这首《残荷》写得是白露时节的怜荷之作,然而,这种对一塘残荷、半蓬枯叶的描写,放在隆冬时节也一点儿不违和。枯萎的枝条,飘曳的残叶,在寒冬的池塘中,淘尽了季节喧哗的色彩,淘尽了对逝去生命的追悔和对旺盛生命力的眷恋,既是孤傲,也是悲壮,同时也是对未来的渴望,萧条孤寂而又静美。

残荷一直是国画中的重要题材,张大千、赵少昂、溥心畬等著名画家都有大作留世。特别是溥心畬的残荷图我非常喜欢。溥心畬是近代著名画家,与张大千有“南张北溥”之誉,他的花卉、花鸟画,都有很高的造诣,雅秀俊逸、高古清幽。他对残荷也情有独钟,曾画过几幅,其中一幅意境优美、构图新颖,是众多关于残荷的国画中的代表作。画中荷塘里的繁华已无踪迹,大雁在荷塘边栖息,即便花叶凋零,也依然美得婀娜,有一种高雅洁静、清丽雅逸的人文特质,一种恬淡如水、豁达无羁的超然境界。

残荷也是诗人的重要题材,除了白居易,南唐中主李璟、婉约词宗李清照、豪放词人苏轼、爱国诗人陆游、洛中八俊陈与义、宋诗“开山祖师”梅尧臣等都有佳作问世,比如李璟的“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李清照的“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苏轼的“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陆游的“客思残荷外,农功晚稻前。”陈与义的“去年长恨拏舟晚,空见残荷满。今年何以报君恩,一路繁花相送过青墩。”梅尧臣“至今寒窗风,静送枯荷雨。雨歇吏人稀,知君独吟苦”等等,太多太多了。但要说写得最好的,我以为非李商隐莫属。

邂逅一池清莲(那一池的残荷如美人迟暮)(2)

相传,李商隐与妻子王氏尽管是政治联姻,但两人一往情深。大中五年(公元851年)秋,王氏因病亡故,是年秋冬之际,李商隐因赴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府任职,无缘见妻子最后一面。五年之后,柳仲郢被命入朝,李商隐随柳氏返京。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暮秋,李商隐独自在曲江散心,看着满池残荷,想起了去世的妻子,忆起了两人刚相识时的恩爱时光,内心无限感慨,写下了一首很有名的《暮秋独游曲江》: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荷叶初生时两人相遇,但不久之后又分离,此刻春恨已生。荷叶枯时恋人辞世,秋恨又成。只要身在人世,情意地久天长永存。多少惆怅,只有那流不尽的江水声。在这首诗中,李商隐用荷叶的初生和枯败来形容时光的流逝、亲人的聚散,用恨“春生”、恨“秋成”来形容与妻子的聚少离多,让人动容,令人印象深刻。

李商隐与妻子感情甚笃,两人都很喜欢荷花。在与王氏新婚时就写过一首《赠荷花》: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这首诗写得很有意思,开头几句,写花与叶的关系,世上人们对花和叶的说法不同,把花栽在美观的金盆中,却不管花叶让它落在土里变为尘土,突出荷花花叶相配、交相辉映的特殊美,更深一层的意思则是在表明他自己与女方是天造地设的一对,有如荷花的花与叶,可堪匹配,是天赐良缘。后两句,荷花与荷叶互相交映,当荷叶掉落,荷花凋谢之时,是多么令人惋惜啊。既写出了诗人的期望,也写出了诗人的隐忧:但愿这美丽的荷花与那碧绿的荷叶长久共存、相互映衬、形影不离,借机向王氏表白心志,希望两人都珍视爱情,永不变心。这首诗明里句句都是写花,但实际上句句都是写人,说明自己与女方是天生的一对儿;又表明了两人相配之美满;又表明了自己的心愿与忧虑。委婉含蓄,耐人寻味,在众多的咏物诗中实属上乘之作。

残荷凋零,如美人迟暮,初看并不美,然而,会欣赏,才知其美。残荷,生在暮春,美在盛夏,枯在仲秋,落在寒冬。即便寒风萧瑟,花叶皆枯,残荷依然不肯倒下,靠一根茎支撑着,如暮年的老人,满头花白,仍挺直腰杆,整理发髻,在风中一步一顿,挺拔而坚定。

枝叶凋零的残荷,历经凄风冷雨的打击与磨练,在一隅平常的角落,从容的凋谢,哪怕身形憔悴枯槁,依然有潜藏孤独美感后的铮铮傲骨。你若读懂了她的美,便是看到了她的风骨,更爱上了她的灵魂。

邂逅一池清莲(那一池的残荷如美人迟暮)(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