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大儒蔡元定说:“为人子者,不可不知医药、地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论龙背面。

夫背面者,山龙有情无情之分也。盖开面处自然光彩齐整,秀媚好看,如人面向有情,此处始可寻地。背立处自然巉岩破碎,粗丑不美,如人背向无情,此处不必著目。故辨背面乃堪|舆家一件紧关,于此一失,万无一用。

《玉髓经》云:“人有背面地亦然,要须细认乃可扦。”吴景鸾《指南》云:“凡大小山岭,与山枝脚,皆有背面。肥饱、拱突、峻急、粗恶、丑陋、无枝脚而曲瘦凌夷者为背,秀丽者为面。安坟立宅在面一壁,主人财兴旺,绵绵不绝。”是言背面之当审也。但祖有祖之背面,护有护之背面,茓有茓之背面,山龙平地,莫不皆然。以祖山言之,大山行龙,出身顿起星辰,必有背面。

《指南》云龙楼宝殿,亦有背面之状,不可不审。其面一壁迥然秀丽,离祖出身,迢迢行去,起祖发身,堆堆跌跌,隠隠隆隆,或三五里,或十数里,必去融结美地。其背一壁,则漫漫壁立,拱突粗恶,不生乳脉,亦无枝脚垂落。藉也有之,亦只悬针尖利,不离大山,不起主山,不结星辰,亦不出身行去。纵出身行去,亦不过半里、二三里而止,不能融结美地,但为神坛佛宫而已。即有形茓,必有坑陷不足处。所以寻地须审背面。

若是山背,决然无地,不必登山索茓矣。此论主山背面也。至于从山护卫,真龙势趋一边,亦有背面。故其向主一壁,有拥护主龙之情者为面;其突兀崚嶒,或枝脚尖利,或枝脚全无,而本身壁立者,即背也。凡此护龙背向者,必无结作;护龙面向者,始可寻地也。大龙行度之间,分牙布爪,踊跃驰骤,两边均匀,无分背面。惟将及作茓之际,则有背面之分。开面处本身宽平,枝脚|交护,内堂平聚,外阳开畅,洋朝迂回,水城环抱。

《经》云“若是面时宽且平,若是背时多陡岸。面时平坦中立茓,若是面时朝水缓。萦纡环抱人怀来,不似背边风荡散”是也。其背边山水无情,或空缺,或逼窄,或陡峻,或丑陋,或巉岩,多受风吹水劫。《经》云:“山回水绕虽似面,浪打风吹崖壁寒。”张子微云:“山水无情未是面。”故凡正龙,将及结作,必逆向一边而人局,开面结茓,前有毡褥,后有盖托,左右有两山来卫,下手一臂有力,有堂气局面可证,山水翕集有情,自不同也。

《龙髓经》云:“龙面有山兼有水。”又云:“山环水聚为龙面。”其背边自然无许多形状。此论山龙背面也。至于平地之龙,亦有背面。

《玉髓经》云:“若遇茓在田,四面皆山水朝应,不知何如分背面?日:逼窄水割处是背,砂宽水缓处是面。有一种区茓,一畔砂绕水缠而太迫,俗师泥山水所在,遂以背为面。不知平田旷野,未尝无内明堂。须面前有天|然内堂,然后可扦。如四面皆无明堂,即是绝气之地,虽有朝应,不可下矣,切勿谓茓在平阳,只取外阳朝应为证,而失背面趋向之正也。”盖平洋茓,必|须开口方有凭据。

帅云:“平洋不开口,神|仙难下手”既有钳口,自有内堂。堂既正,自有案山。无案山亦须有朝水。口诀所谓“茓证朝堂堂证茓",“无山要水朝”是也。故平洋地,以开堂辨背面,JI亲切妙诀焉。以上论背面详矣,然又不可泥执。有一等龙气JI旺处,一起一伏,一屈一曲,皆合龙格,成星体,而过峡脱卸犹多。两边俱有形茓,虽其结作有正受旁受不同,力量大小不一,然此处之背面,则难以一律拘矣。

吴公《秘诀》云:“也有真龙似瓜藤,一回起伏一弯转。弯转之中皆有茓,此处未容分背面。两边皆有茓星明,茓茓皆有真应现。岂无假茓使君疑,到此尤宜详细辨。”

《龙经》云:“纵饶已能分背面,面得宽平背崖岸。假如两水夹龙来,屈曲翻身时大转。一回顿伏一番身,一回转换一回断。两边皆有山水朝,两边皆有水打岸,两边皆有形茓真,两边皆有山水朝。两边朝迎皆可观,两边明堂皆人选。两边缠护一般来,两边下手皆回转。此山背面未易分,心下狐疑又难判。不应内边皆立茓,大小岂容无贵贱?”是言真龙气旺处,两边俱有形茓。但正受旁受,大小贵贱,力量不同,而结作则不异也,未可以背面拘之。然亦未尝无背面之分。但认背面,不以龙而以茓,故曰“真龙无分背面,惟结茓处乃有背面。其外应亦各立门户,而有堂局案对以证之也。”

如吾邑南门外诸名墓,只在三四里山水,而结数十八吉地。虽大小不同,富贵有异,而其融结为茓,则皆冢冢有格,且多吴、赖、傅、董诸仙所下,有课验证应,是其式也。

看平洋龙向背,《山洋指迷》上讲得更清楚,《山洋指迷》上说:

脊脉之龙,看砂之向背为主,而水之向背,自在其中。平洋之龙、水之向背为主,而砂之向背,自在其中。然砂之向背,又在开口之有无假见之。水之向背,又在大水内小水外有无绕抱之砂见之(《地理正云:平洋点茓,全在配砂,配得砂来,便用得水)。

盖平洋有以低田低地,作堂作界者,堂界之外,必有高起之砂,可辨其向背,如四面之砂,皆外背内面而相向者,是真口而气聚(真口两砂或长短不齐,须下砂而外背内面抱唇,逆上方得明堂气聚,如下砂逆转作案,上砂只要面来向茓,略短无妨。上砂顺转作案,得下砂逆上拦住上砂,不使顺窜为吉,两砂均匀者,茓居于中,边长边短,收先到之砂,与山龙饶减挨弃法同。然逆局不以顺砂为嫌,故平洋犹贵认龙。

认龙之法以水作地看,以地作山看,更以大界水定来龙,小界水看入首,放宽眼界,细心体会,则顺逆自无遁形,盖水所以界龙|脉,龙身顺逆惟水可凭,若但以水为龙,不明认龙之法,毕竟似是而葬,古人以眠倒星辰竖起看者,即此意也)。

设有一面反背者,是假口而气散(砂背水亦反也),无口则更无砂可辨,其向背而气亦散(此承看砂之向背言)。大水内有小水界开,方有小水交合,可辨其水之向背,如下手边之小水,左转来向,上手边之来水,右转来向,是水绕而气聚(水绕即是砂抱),若下手边之小水,当逆向右转者而反顺行(向左而去),上手边之来水,当趋向左边,与下手左转砂水相逆者,而反趋右,是水不向不绕而气散,大水之内,无小水界开而相合,则更无水可别其向背,而气亦散矣(此承看水之向背言)。

故内无开口之砂,小水环绕相向者,此外虽有砂水相向,总无益也(此申明外有大水,内小水环绕之病,盖小水两边环抱,方为开口之证据,其一边小水湾环,一边得低田低地为界,亦是开口,若只有一边小水而直硬者,外有砂水相向亦假)。

2000年龙姓五行(一起学人子须知-22论龙背面)(1)

2000年龙姓五行(一起学人子须知-22论龙背面)(2)

曲搂钩转,结构易晓,若顶来气而对圆唇,则水城裹头,左右无砂,不成茓矣。此则开斧撞乘,后水湾环,前水曲出,两砂交锁有情,吉。

今天我们讲书上一龙多结的地,先看古图:

2000年龙姓五行(一起学人子须知-22论龙背面)(3)

邑南长塘诸姓名:邑治南五里,土名长塘。其龙与县龙同祖少华,迢递三百余里,不详述。将入局,至长塘铺复开大帐,一脉穿田,顿起重帐,始与县龙分脉。分后自峧池山连起群峰,为五星聚讲,顿伏卓拔,秀异复别。复横列阔帐,群龙枝枝出自帐中,栖闪走弄,磊落缤纷,变|态万状,节节合格。如撒珠,如抛梭,如坠丝,如瓜藤,枝枝叶叶,俱有结作。每一转换,一顿跌间,则有茓情,而南北东西坐向各异。爰是龙气旺甚,故无背面之分。所谓枝枝结果,节节生芽者也。

其正结者为孙尚书祖地。入首走马文星数节,复起侧脑太阳金星。扦挨金剪火之茓。右臂拖出曜星石印,圆平奇特,以镇下关,此贵证也。系本邑郎庆和下。葬后岁寒公原贞登进士,官至兵部尚书。其孙清简公需,官吏部尚书。至今富贵未艾,催官地也。

余氏眠犬形,富地,税粮千石,出一侍御。后一茓亦余氏,风吹罗带形,国师|傅伯通下。课云:“秀水东流三百步,子孙五世拜皇恩。”果五世出贵。

朱氏地,出观吾公尚宾,登高科,跻膴仕未艾。对面地余氏,草蛇吐舌形,赖布衣下,出进士数人。

余氏地顶背,方氏挂壁灯形,出东冈公定,官佥宪。方地左一茓,蒋氏莲花形,郎庆和下,亦有富有贵。又左一茓,祝都谏祖地,舒马山大同下,详茓忌卷。上一茓亦蒋氏,仰天螺蛳形,郎庆和下。祝地前一茓,余氏蛇形地,赵缘督翁下,有富有贵。蛇形对岸一枝,亦余氏,工字龙地,有富有贵。庙左一茓天门徐真州公墓,出二理学,三思四孝,典州都邑佐数十人,芳谷公三省提学。

其左一茓,朱氏富地。又左一茓,余氏富地。内一茓孙氏地,出荐山公汝達,官文林郎,未艾。余氏风吹罗带形左一茓,钟氏地,有富有贵未艾。田中一茓,吴氏铜罗形,董德彰下,出吴是鸾以清,子护,孙浚,玄孙宠,今福祉未替。山麓一茓,朱氏,蜂桶形,张落魄公下,富旺未替。其右一茓亦朱氏,寒牛出栏形、郎庆和下,巨富旺|人。其下郎庆和自卜阳基寿藏,出入康宁寿考,和议清高。其右一茓董氏,宝剑出匣形,董德彰为族人下,今世袭千兵。课云:出匣宝剑使人惊,世代为将统千兵。其内一茓,张尚书公宪祖母徐氏夫人地,俗呼猛虎跳墙形,催贵地也。

左一茓,余氏,黄龙出洞形,出背山公钩,官太守。沿河逆上,一坪坡中为烟村,尽为孙氏伯清公地,倒地贪狼格也。其前为余氏、钟氏、张氏诸地,不能悉。黄龙出洞右一茓,土星挂角,蒋氏地。蒋地右一茓,蛇形,为彭氏地,彭地又右一茓,仙人大座形,余氏地。又其右,为仰天湖,赖布衣下。余氏名地又其右,为蒋氏上下二茓,郎庆和下。又其右,为程氏二茓,上茓眠犬形,董仙下;下茓猛虎吐涎形,张落魄翁下。

以上诸地,皆名|师课验名墓。尚有数茓,莫能悉图。又有遗珍,以俟有德。由其龙气盛旺,故融结之多如此矣。

看来龙:

2000年龙姓五行(一起学人子须知-22论龙背面)(4)

南干龙在王山分脉,经过三清山,三清山西面一支出脉,向西行走再转西南,后转西,经过大茅山,经过我们后面要分享的张忠定游蜂戏蝶祖地少祖山后,跌断穿田过峡入局,两条随龙水夹送而来。

看过峡:

2000年龙姓五行(一起学人子须知-22论龙背面)(5)

看龙局:

2000年龙姓五行(一起学人子须知-22论龙背面)(6)

由于作者描述也不是很清晰,大的范围是没有问题,但很多茓点标注不一定准确,又由于地点靠近城市,现在很多地方都被挖变形了,不好分辨,老铁们可以自己在卫星地图上找找,有条件也也可以去现场考证。

,